当“变”成为常态,产品力是酒店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
新京报:今年多家酒店集团都提出品牌升级,不断有4.0、5.0甚至6.0产品出现,你怎么看待当下酒店品牌不断“迭代升级”的现状?
孙坚:这说明品牌越来越注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是好事。20年前,一个社会产品的迭代周期大约是10-20年,传统酒店更以“不变”为常态。在今天数字化时代,“变”成为常态,也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标签,他们在“变”中追求个性和差异化。
这些消费需求的变化,其实给那些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较高的商业模式带来极大挑战。比如,酒店的固定资产折旧周期是5年以上,频繁升级也就意味着要不断增加投入。酒店产品升级迭代,一方面会吸引更多消费者,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售价,从而带动整个酒店住宿市场发展,将用户利益在产品端得以最好实施;但另一方面,作为商业体,酒店必须要满足投资回报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合理周期去改变,平衡投入产出。归根结底,酒店必须注重产品核心能力,可以说产品力正成为酒店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新京报:酒店品牌该如何把握升级标准和频率?新一代产品出现,是否意味着上一代产品过气和被取代?
孙坚:很难说一个标准。我们酒店产品的迭代周期大概是30-36个月,即两年半到三年。一个迭代产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再到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一般为18个月,还需要至少一年的运营来检验。但酒店不可能每两年推倒重来,我们要抓准“变什么”和“不变什么”,比如基本风格、定位、基础设施相对稳定,主要在审美、色彩、细节以及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方面做升级,因此我们称之为“迭代”,而不是“换代”。酒店从1.0到3.0,不是凭空推导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一年的运营来发现问题,再结合社会生活、技术环境以及审美趋势的发展,进行更新升级,这是酒店迭代的原理。
新一代产品推出并不意味着老一代就被淘汰,酒店迭代升级是一个历史持续的过程。我们会考虑如何帮助老酒店改变,不必全部翻新,只在局部关键地方进行升级。另外,我们也会去把控,那些年代过久的产品,如果已经越过了今天顾客的体验底线时,会把它退出市场。
新京报:怎样检验酒店产品迭代升级的成果?
孙坚:酒店迭代升级的关键,首先要解决上一代产品运营时出现的问题以及顾客入住体验的反馈;其次才是结合趋势变化进行升级,比如品质、审美、技术应用等。因此,衡量一款新产品成功与否,第一要看消费者网评,比如,问题是否解决,体验是否有提升?但这还只是“感性”的检验方式,更重要的是检验新产品是否具有价格提升空间。每个迭代酒店产品推出后,都会进行一年左右的跟踪调查,比较其收益增长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产品迭代升级也才能良性循环。
孙坚:对投资者来说酒店是一个可持续投资的商业项目,我们给产品迭代升级,除了实现产品提升,还要做到成本可控。
以上是针对新建酒店,对于1.0、2.0等早期酒店产品,我们会提供颜值、科技等方面的修改方案,单房投资可控制在三四万元,提升顾客体验和售价空间,让老业主也能从产品升级迭代中获益。
新京报:几乎每家酒店在升级迭代时,都会提出年轻化设计、咖啡、智能服务等方案,在激烈的差异性竞争中怎样做,才能脱颖而出?
孙坚:我们把大多数酒店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它们与那些小而美的主题酒店不同,其特点就是一致性很好,但差异性不会很大。或者说,酒店产品迭代升级的差异性只有先后,不会成为一个让产品脱颖而出的工具,比如今天你首推机器人送货,明天所有酒店都会跟上。所以竞争的关键还是地段和服务等硬条件,我认为未来更加友善自然的服务,将会成为酒店竞争的关键。
首旅如家将聚焦产品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
新京报:首旅酒店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4亿元,是哪些战略助力首旅如家取得亮眼成绩?
孙坚:首先是团队的功劳,他们对公司策略的坚决执行能力以及拼搏付出,同时顾客的支持和投资者的配合,共同助力首旅如家取得今天的成绩。另外也说明我们对疫情后两三年市场的预判,以及基于此作出的策略和行动是正确的。2023年中国旅游休闲市场全面恢复,产品力将成为未来酒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议价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抓准时机,对酒店产品进行维护和升级迭代。
新京报:请展望2024年,中国酒店住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首旅如家将有哪些战略和布局?
另一方面,虽然2023年我们整体经营不错,但如果把全国版图拿出来,有55%的地方非常好,还有45%的地方完成得不那么好,而这恰恰是未来酒店发展的机遇。我希望我们明年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增长。首旅如家将聚焦产品力,做好维护和迭代,从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并不断开拓新门店,实现顾客体验感和主动议价能力的双提升,随着整体规模和管理效率的增长,我们明年还会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