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产品及室内环境的环保性,被不少家装公司以及家居品牌视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但甲醛超标、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等种种问题,却仍旧屡屡发生。屋子里有异味儿、甲醛检测超标、入住新房后感到身体不舒服……伴随种种环保问题的发生,应运而生的一系列净化及治理手段,也暴露出各种漏洞。室内环境的污染超标,究竟和哪些因素紧密关联?在看似已经治理达标的背后,又可能存在哪些隐患?最近,《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深入了解甲醛超标及居家环境治理的背后,发现消费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据了解,自如为消费者提供租房产品及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对平台下自如友家和自如整租所有房屋实行统一装修、家具及家电配置。曾有消费者表示,自如托管业主的房屋之后,“从装修到出租,15天就搞定”。本报记者在进一步追踪探访中了解到,更多自如租户发现甲醛超标问题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方案。标榜“品质租房”的自如,通常是将刚装修好的房子迅速出租,从而导致房屋甲醛超标等问题频频发生。大量租客们出现了头晕、皮肤过敏、喉咙肿痛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8月31日,自如客官方微博发布了“自如房源空气质量环保的说明与承诺”:一、2018年9月1日起,下架全国九城全部首次出租房源,待CMA认证机构检验合格后再行上架。未来所有新增房源都将100%检测合格后上架出租,并在自如App详情页展示检测合格报告。二、2018年6月1日后入住自如首次出租房源的租客,如对室内空气质量有疑问,可向自如申请免费空气质量检测。
另一方面,在该说明中,自如也提及了自身对于提升空气质量与环境品质实施的措施。这些举措是否真的切实有效?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预防室内环境污染超标?如有超标现象发生,又该如何解决对症下药?
今年6月,自如方面曾宣布:家具板材从国标E1升级为欧标E0级板材,标准从甲醛释放限量≤1.5mg/L提升至≤0.5mg/L,升级使用墙漆与墙面辅料标准,游离甲醛由国标≤100mg/kg升级至“未检出”。
尽管如此,还是有多位入住自如房屋的消费者反映,房屋内甲醛、TVOC等被检出严重超标。问题到底出在了哪?事实上,板材的环保等级直接影响了家具产品的环保性,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注意,板材环保不等同于家具环保,更不意味着整个居室空间的空气质量就是达标的。
板材、家具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对应着不同的检测方式和标准。百万家园监理公司总裁许国忠表示,一定面积的板材可能是符合环保标准的,而当一件家具大量使用板材,就有可能造成甲醛、TVOC等指数的超标;进一步而言,如果以100平方米的空间为例,巴掌大小的一块甲醛释放超标的板材,可能并不会对空气产生太大影响。而如果在30平方米的空间内堆积了大量的衣柜、家具,那么即使用再好的板材,也可能发生甲醛超标的问题。
从相应的标准中也不难发现,针对于板材的《GB18580-2001》标准,其对于甲醛释放限量E1≤1.5mg/L,而在针对于室内环境检测的《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甲醛的释放限量为0.08mg/m3,不同的检测方式及计量单位,决定了板材、家具及室内空气之间的环保性不能画上等号。
显然,选用最高等级的环保板材,是减少室内有害物质释放最直接的方式,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控制居室中板材的用量,避免因大量的板材使用而造成累计释放量超标。此外,不仅仅是家具选用的主要板材,封边条的材质是否达标?黏合剂的化学成分里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表面看不见的隔板是否存在隐患?一系列的细节问题同样需要经受得住环保检验,才可能真正让家安全。
在走访市场中,《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发现,装修完成后,不少消费者的心里都有这样一句暗示:开窗通风散味儿三个月后,就能入住了。看似是很明确的提醒,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消费者要格外注意,不能单单凭借味道而确定室内环境的环保性。如果室内家具建材等存在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质,也就意味着屋里有了污染源,会缓慢释放。只有在污染气体叠加释放的情况下,室内空气质量仍旧能够符合相应标准,才算得上是安全。为此,还要尽量调和平衡每个家具品类的板材用量,并保证每种材料都能够满足最高的环保标准。
有业内人士透露,自如曾找到甲醛治理公司,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治理,但都未见成效。据了解,如压低房屋的装修成本,使用大量廉价家具建材产品,无疑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超标,在甲醛等释放高峰期进行治理,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合格,但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后,有害气体再次加速释放,危害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事实上,在“自如房源空气质量环保的说明与承诺”中,关于净化器的使用也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质疑。“90天品牌空气净化器无偿使用”,是否能够救治存在室内污染问题的房屋?
伴随人们对于居室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空气净化器甚至是自称更加专业的甲醛净化机,在市场中十分畅销。贴着99%净化率标签的净化除醛产品,被不少消费者视为装修后室内污染的救星。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广厦时代》,市场中的空气净化器主要涉及三种功能,即去除室内有害的化学污染物,如甲醛、苯等;去除室内的有体积的固体有害物质,如人们常说的PM2.5、悬浮颗粒物等;再有就是杀菌消毒的功能。
更加精细的算法和评估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参考。然而,作为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的辅助手段,净化类产品仍旧不能作为消费者过分依赖的帮手,安全健康的室内环境,还应以优质的家具建材打底。将过多的钱花费在治理上,不如选购环保性能更强的产品,从源头把好关。
文/仵文悦
中介哄抬长租公寓租金的消息还未走远,又有一大批自如房被曝甲醛超标!
●一位租户在住进北京丰台区六里桥附近的自如房两天后,出现过敏性鼻炎和咽喉肿痛,第四天凌晨已无法正常吞咽。经专业机构检查,房间确实甲醛超标。自如管家却表示:他觉得没有异味,个人感受不一样。
●一位租户在住进北京朝阳区三源里街一套两居室后,时常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经检测,房屋甲醛超标。他要求自如退还全部租金无果,后经媒体、工商部门的介入,自如同意退还全额租金,但要求签订一份带有“封口性质”的和解协议:租客不得发表有损对方声誉的言论。
●还有一位租户住进北京海淀区的一室一厅,三月之后体检发现“白细胞低得像化疗病人”。在其表示不入住之后,管家一边催退租、一边带新客,当被质问“房间还没空气治理,怎么让新的租客居住”时,管家称,他是新来的,不知道情况。
……
类似新闻并不鲜见。去年12月,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自如房不仅没有任何保证空气质量的措施,而且据一位管家透露,“为了控制成本,装修好的房屋一般最多放置三天,然后就挂牌出租了”。
在上次的舆论风波中,自如给出的回应是“在少数情况下确实可能存在类似情况”,并表示,无条件为遇到此类问题的客户提供过渡期的酒店住宿等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将在网站及App上的明显位置如实告知并提示客户房屋是否为首次出租。可是大半年过去了,“首次出租”的提示虽然在,没有解决甲醛问题也是事实。住户面临的,仍然是可能有健康隐患的房子,以及艰难的维权。
说来说去,每次都绕过了最关键的一点,原因何在?当然还是一个利字。
自如等长租公寓,向来以高品质自居。今年4月,链家左晖谈及自如还说:自如是有情怀的,会为城市里支付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人提供有品质的生活,虽然这件事可能赚不到什么钱,还有可能亏钱。无独有偶,地产大佬潘石屹也认为,长租公寓“不赚钱”。
长租公寓赚不赚钱不得而知,但自如有没有情怀,倒是显而易见。
品牌们急切地想要通过一门难以盈利的生意赚到钱,于是压缩房屋成本,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房屋装修和出租,提高房价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都会自然而然变成市场的“正常操作”。只是,在这样的盈利逻辑中,对于用户而言至关重要的身体健康,却根本没有被考虑在内。试问,一家有情怀的企业,会采用这样有明显漏洞的盈利模式么?
目前的链家,已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触角从“房产+金融”到长租公寓等方方面面,但这样一个巨无霸企业,却迟迟不愿给住户一句基本安全承诺。链家做的是房子生意,雄厚的资本固然重要;但离开了人的选择,必然也玩不转。一家拿住户当人肉甲醛吸收仪的企业,会受欢迎么?
自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甲醛问题,而是企业价值观、运营模式的问题。作为企业,想赚钱天经地义,但无论如何不能以牺牲租客生命健康为代价。顾客会用脚投票,是企业发展状况最终的决定人。想要做得长远的企业,必须好好学学,什么是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