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关于喝药的痛苦童年回忆。成年后,喝惯了苦咖啡与苦涩的啤酒,变得“能吃苦”了。
厌恶苦味是演化的结果。植物没有运动能力,为了防止身体的营养部位被动物吃掉,于是演化出有毒性的茎叶作为自保的手段。植物的毒性,集中体现在种子植物的种子上。种子植物开花后结果,由颜色鲜艳、味道甜美,看起来非常可疑的果子包裹着又硬又苦,但散发着油脂香、非常有营养的种子。
不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都喜欢吃果子。但是要是哪只动物不开眼,想吃掉对植物繁殖大业来说最重要的、被精心设计保护的种子,那就干脆毒死它吧。比如苦杏仁。苦杏仁里含有苦杏仁甙,在苦杏仁甙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氢氰酸、苯甲醛等毒素。致死量大概60克。
小孩子对苦味的反应更为激烈。拿苦杏仁来说,成人生食40到60粒中毒,而小孩的中毒剂量仅为10到20粒。
现代人吃的蔬菜的祖先,很多都苦不拉几的,通过层层人工培育它们才走到人们的餐桌上。但小孩还是会敏锐地察觉到,西蓝花和青椒全部都是苦的!他们是渐渐长大,适应了苦味,才开始不挑食地主动吃菜的。
人类拥有感受苦味的基因TAS2Rs,早在进化成灵长类之前。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能尝到苦味,这是一种防御机制。
一般来说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苦味基因更强大,而食肉动物就差些。但蛙类的苦味受体基因家族有64个成员,最不能吃苦,因为它们的食物中有很多有毒的昆虫。哺乳动物中的鲸类退化掉了感受苦味的能力,反正水里也没有有毒的种子。
对人类来说,不论是鉴赏茶还是咖啡,或者啤酒中的啤酒花,本质上都是在尝苦,是在逆本能而行。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讨厌苦味都是天生的,而迷恋苦味是需要后天学习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