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趣味性、科学性、智能性,叽里呱啦打造儿童启蒙新乐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教育一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进行儿童启蒙。其实,既然是儿童启蒙,自然要围绕儿童的喜好来。叽里呱啦专注儿童启蒙,自2014年成立便以儿童成长规律与个性发展为基础,提供具有趣味性、科学性、智能性的儿童启蒙内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力争为孩子打造一个儿童启蒙新乐园。
叽里呱啦注重趣味性、科学性、智能性,打造的原创IP形象非常受孩子的欢迎。里面的角色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如:鹦鹉呱呱、小女孩包子、小男孩馒头、菲菲狐、瞌睡熊、威利狼等,可以与孩子产生情感联结,以孩子喜欢的动画形式和他们互动,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成长。
例如,叽里呱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大家在玩涂色本的时候,馒头遵守规则,按照涂色本的要求画画,包子和呱呱刚开始按照规定画,后面却不想这么画了,大家就为了该怎么填涂闹了别扭。后来馒头接纳了包子跟呱呱,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画画。
这个小故事就很有趣,它能启发孩子尊重个体差异,认同大家发挥各自的创意,能够很好地起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叽里呱啦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都是从儿童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智能性,引导孩子思考,激发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可以说,叽里呱啦不只是为孩子进行知识的传递,更是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儿童启蒙新乐园,这对孩子品格的塑造与价值观的养成都有助益。
随着主题《大玩家》的推进,在一次教学活动《哪里有洞》之后,孩子们对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时不时讨论着洞洞,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以及进一步提升对洞洞的认知,我们开展了本班的课程故事——“洞洞”之旅。
“洞”之探索
1.洞洞说一说
洞洞长什么样子?哪里有洞?
洞洞是圆圆的,像圆圈一样
垃圾桶就是一个洞洞,它有一个长方形的洞洞
轮胎上有洞洞,呼啦圈也是
小朋友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激烈地讨论,还把知道的洞洞画了下来。
2.洞洞找一找
说了那么多的洞洞,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洞洞的秘密,小朋友再一次出发去寻找洞洞啦!
八宝塔的洞
吊桥的洞
轮胎洞
下水管道的洞
滑滑梯的洞
软垫的洞
操场上的洞
使用方法
音响的洞
剪刀的洞
水杯的洞
教室里的洞
耳朵的洞/鼻子的洞/嘴巴的洞/肚子的洞/眼睛的洞
身体上的洞
“洞”之创想
1.洞洞书
洞洞的世界里也藏着很多有趣的秘密,快来看看我们小朋友制作的洞洞书吧!
快来看看成品吧!洞洞背后藏着小朋友不一样的智慧!
2.洞洞画
徜徉在洞洞的世界,小朋友用自己的画笔和想象力诉说着一个个洞洞故事。
在画纸上,小朋友在洞洞的世界里畅游玩游戏!
3.蚂蚁洞穴
通过对蚂蚁洞穴图片的观察,蚂蚁会在地下筑巢,巢穴里像一个个迷宫,有很多隧道、弯弯曲曲,在小朋友的画笔下,蚂蚁洞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蚂蚁洞穴
“洞”之游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孩子们在各种“洞洞”游戏中更深入了解了洞的另一番天地,从而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有关“洞洞”的乐趣和作用。
快来看看小朋友的洞洞游戏噢!
在这个主题里,孩子们走进了神奇的“洞洞”世界,让幼儿在找洞洞过程中感受“洞”的趣味性、娱乐性,获得更多关于“洞”的经验,并在生活中运用。
作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架给予幼儿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我们始终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去探索更多的未知。我们期待着孩子们成为“大玩家”,在玩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成长。
原创千寻麻麻东西儿童教育2022-11-04发表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千妈。
这两天出门明显感觉降温了,瑟瑟寒风让人忍不住把脖子缩进毛衣领里。路两旁的银杏树叶也快掉光,还没来得及清扫的落叶,铺在路上厚厚一层,是深秋到来的信号。
和这个季节最搭的,自然是烤红薯、暖手奶茶、小火锅啦,还有值得一家人窝在沙发上开心整夜的好电影。
《向着明亮那方》
适影年龄:4岁+孩子,及有颗童心的大人们
它是国内首部绘本动画电影,取材自7部原创绘本,由7位独立导演,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联手创作。
画面出乎意料地惊艳,剪纸水墨水彩等各种风格运用,在一堆喜羊羊、熊出没的“浮华”动画里,显得有些异类,却是真正的“国货之光”!
当我看到小兔身旁,宋庆龄题词“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几个字徐徐出现,内心真是感慨万分。
这样安安静静的好动画,还是我们小时候看过了。
还记得吗,水墨神韵的《小蝌蚪找妈妈》,取材莫高窟的《九色鹿》......就连宫崎骏也曾直言“我受中国动画的影响颇深。”
那消失许久的匠心,终于又被《向着明亮那方》拾回来了~
答应我,一定要陪孩子看,虽然没有炫目的特技,也没有资本吹捧,但它的确是院线近年来最出色的短片合辑,充满童真却不矮化儿童,每个故事都颇有哲学韵味。
看过的大人也纷纷在豆瓣上打出诚心高分,大家都说,走出影院的一瞬间,天空都仿佛变得温暖又明亮!
电影名字取自金子美玲同名儿童诗,这首诗本身就很美: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寓意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一股向着明亮的力量,内心光明、自在成长。
作为常年解析童书的阅读人,我把电影里涉及的绘本也列出来了,方便大家搜索。因为据说很多孩子看完电影十分喜爱,想再读读纸质书,一些有心的家长便借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
这七本绘本分别是:
《小兔的问题》、《哼将军和哈将军》、《蒯老伯的糖水铺》、《萤火虫女孩》、《翼娃子》、《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和《小火车》。
接下来,我就挑其中最有感的几个故事跟大家伙聊聊,少量剧透哦~
《小兔的问题》,改编自甘大勇创作的中福会同名绘本。
它有着浓浓的中式画风,柔和恬淡的色彩,水墨写意的山水,穿旗袍的兔妈妈......乍一看,还以为是丰子恺先生的画。
据说,这是一部看完后,能让妈妈和孩子的手拉得更紧的电影。
相比电影里的其它六部短片,这部理解难度最低,三四岁小朋友也能看懂。
故事讲述了一只好奇的小兔子,不断向妈妈提问,而妈妈总是能耐心回答它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的耳朵长长的?”
“因为,那样妈妈就能听见很远很远的声音了。”
“可是为什么要听那么远的声音呢?”
“因为妈妈要一直听啊听,好听到小兔子传来的消息呀。”
“可是我就在你身边呢。”
“等小兔子长大了,就要离开妈妈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即使你走远了,妈妈也能看到你、听到你,并能跑到你身边。”
兔妈妈最后那句:“你长大,就会飞走了。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一闻,就知道你是我的小兔子。”是只有妈妈才能体会得“泪目”。
这个故事,就像是中国版《逃家小兔》。
和千寻看电影的时候,我还打趣地问她,记不记得小时候老缠着我讲《逃家小兔》,听好几十遍也不腻。
那时候我还疑惑过,这样简单平淡的情节,孩子为什么那么喜爱呢?不只千寻,几乎身边所有小孩,都曾缠着妈妈反复讲《逃家小兔》。
后来我明白了,是因为故事里有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和爱,还有为人父母才懂的感动。
当妈妈搂着孩子一遍遍共读,就是在一次次确认,彼此亲密的联系。
这部电影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当你陪孩子观看,什么都不用说,就能感到一股暖意,在各自的心间流动。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记录了小男孩“我”与外婆相处的片段,是创作者刘毛宁对自己童年遗憾的勇敢坦白。
老实说,千寻看这则短片,并没有太多感触,可能跟她从小没有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长期生活有关。
我自己倒是印象深刻,因为想起了小时候疼我的外婆。
“我”是一个淘气爱玩的小男孩,却被妈妈要求照顾年事已高的外婆。外婆腿脚不便,妈妈就将蓝色铁皮柜改装成轮椅。
有了蓝色铁皮柜轮椅,外婆就能缓慢移动,还能把自己东西放里面,包括用手绢裹着的钱。
看到“手绢裹着钱”这儿,我鼻子一酸,这是只有真正和老人家生活过的孩子才知道的“秘密”。
有一天,男孩无意间发现了外婆的“秘密”。
少不更事的他,偷拿钱买了自己喜欢的弹珠和零食。
外婆发现后却没有戳穿,巧妙维护着小外孙的尊严与体面。
外婆去世前,“我”终于认真看着她吃饭,流下了愧疚的眼泪。而外婆一句“别哭,外婆在。”让看电影的我也忍不住掉下泪来。
最让人破防是影片结尾,外婆去世了,妈妈帮外婆整理遗物。
打开蓝色铁皮柜,一件件物品走了出来,“就在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中,好像装满了她整个人生。”
就像导演在创作笔记里说的,具体、合理的道具会让故事更加有质感。
这也是我喜爱这部短片的地方,严丝合缝的细节呼应,对生活中朴素事物具有想象力的勾连,这些在动画作品中极为重要。
看完这部片我时常想,不是每一个遗憾都能被弥补,但这些遗憾最终会让我们学会珍惜。
世上本没有坏小孩,只有爱可以疗愈的童年。
皂角树缝隙里倾斜下的阳光那么灿烂,像流淌的蜂蜜一样金黄浓稠,那应该是老一辈留下的爱吧~
《哼将军和哈将军》,改编自杨海林&林豆子工作室创作的中福会绘本。是7部短片里千寻最喜欢的,也是故事性和趣味性最强的。
“哼哈二将”源自《封神演义》,作者是以守护寺庙的两位护法神为原型创作。两位神将形象威武,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民间文化搭配纸雕的呈现方式,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儿。
动画在绘本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创意十足,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影片里,哼将军和哈将军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哼将军之所以叫哼将军,是因为他的“哼”很厉害,这个“哼”平时躲在他的大鼻子里,只要鼻子一皱,就能立即发射出可使对方晕倒的两股黑气,威力无比。
哈将军之所以叫哈将军,是因为他的“哈”也非同小可,只要哈将军张开大嘴哈出白气,就能使对方浑身发痒、奇痒难耐。
这对好朋友五百年来天天见面,正因如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稀奇搞笑事也在天天上演。
两人相爱相杀,从天庭打到地上。
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个人,最终在危机面前空前团结,联手击败猛兽,
认识了自我也接纳了对方。
家里有绘本的,记得让孩子对照看看,会发现有趣的不同。
说到这儿,也有个小小的建议: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如今,“文化自信”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语文学习上,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家有小学生的爸妈应该都有感受。
我们完全可以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地增加些传统文化启蒙。
读绘本、看动画,都是很好的方式。
看这部片时,除了哼哈二将,千寻还认识了玉皇大帝、太白金星、二郎神、如来佛祖这些中国神话人物。
这些人物,后来都在语文课上与她“重逢”了。:)
EASTWEST
五星推荐,除了片本身很好外,还因为我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
看着创作者笔记,真的是满心感触。
国内做动画的人都是在用“生命换时长”,在“向着明亮”创作团队里,有人三十多岁放弃博士学位从零开始学动画,有人收集了一屋子杂物来汲取灵感,有人纯手绘一个几秒的镜头要画两百多幅,有人做着耗时耗力的纸定格,还有人为了一杯糖水沿街寻觅......
他们都是成年人,却也是内心住着童话的孩子,是难得的纯粹的人。
这群纯粹的人,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外界评价如何,都将注定载入中国动画史。
一句话推荐:
它不是那种很卖座的商业电影,但我们需要《向着明亮那方》,还需要更好、更多!
作为深爱绘本的阅读人,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是不言而喻的,希望这个冬天,它也能带给你和孩子温暖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