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别称大明王府、金陵第一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据2023年4月官网显示,总面积15621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南京的一座园林、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01
/历史沿革/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
瞻园建筑图纸
清顺治二年(1645年)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
瞻园大门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1957年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入。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1983年,瞻园以“瞻园觅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2004年,瞻园被指定为“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指定接待景点。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评选揭晓,瞻园名列其中。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在此评选,瞻园以“瞻园玉堂”列入其中。
02
/主要景点/
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
扇亭
扇亭是一座十分其奇特的亭子,这是一座空调建筑,据考证,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是我国最早的取暖设备。
仙人峰
仙人峰是南门后庭园中置立着一块玉立多姿的太湖石,仙人峰是瞻园名石的代表,瞻园的奇石还有缔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静妙堂
静妙堂建于明代,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建筑。檐口高3.82米,面积195.75平方米,室内以隔扇划厅为南北两鸳鸯厅。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厅南建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为瞻园观景西瞻园全貌。
籁爽风清堂
籁爽风清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檐高3.91米,面积112平方米,“籁爽风清堂”匾额为沙孟海书。西侧与花篮厅连接,东部为一览楼,南部为小院。一览楼二层,面积104平方米,楼上北侧有一梁台,与翼然亭相对,楼下南侧为落地长隔扇,一览楼是瞻园最高建筑,登临楼阁,园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虎字碑
瞻园的观鱼亭入口处右边墙壁上有一巨形草书“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着镇宅之宝,堪称“百年古碑,天下第一”。这块碑宽约两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笔挥就一气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博物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为郭沫若题写。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馆园合璧的博物馆,东侧是五进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为展区部分,西侧即是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文博单位,是中国惟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03
/园林特点/
山石布局奇巧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是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寒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中。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中国园林中的唯一一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
池水以小见大
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再辅以分,使得水体漾泪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哲学理念,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泻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步石贴近水面,并与池周石径相通。立于步石仰头南望,绝壁高耸。洞盒幽暗,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