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羽翼已渐丰满的“独角兽”们而言,选择何时何地上市已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大家的态度都暧昧不明,但由于国外市场估值过低,如今大部分的企业“出海”意愿并不强烈。
尽管资本寒冬将至已是业内共识,但这却并未减缓那些“独角兽”公司(指最新一轮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的成长步伐。
10月14日,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于宣布完成D轮融资,最终实际融资金额为10.35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云锋基金、赛领基金等国内基金领投,红杉及StarVC跟投。
融360本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它也成为了又一家晋升“独角兽俱乐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此之前,已经有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在内的10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随着“独角兽”企业们的成长,上市的日程也渐行渐近。那么,他们计划去哪儿上市呢?
纳斯达克显然是大部分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初的选择,包括宜信的宜人贷、陆金所、融360等都有考虑赴美上市,当然进度不一样。不过面对估值较低的美国市场,以及互联网企业纷纷回流的大趋势,“出海”变得越来越鸡肋。
在国内上市是不少企业的最佳选择,盘子大、估值高,连证监会也在年初公开向融360、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出邀请。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资本市场却并没有合适的落脚处。
“独角兽俱乐部”再晋一员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产品搜索平台,融360主要免费为个人消费者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的搜索、推荐和申请服务,业务范围覆盖贷款、信用卡、理财等17万种金融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3月上线的融360在当月便获得光速领投、凯鹏华盈及清科跟投的A轮700万美元融资,并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完成B轮和C轮融资,先后由红杉中国基金和淡马锡旗下兰亭投资领投。
而此次参与D轮融资的几只基金也来头不小,其中,成立于2010年初的云锋基金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的名字命名而成;而赛领资本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管理人,被称为“中投二号”。
此外,除了第三次跟投的红杉资本,由黄晓明、李冰冰、任泉、章子怡、黄渤为合伙人的StarVC也参与了跟投。对于融360此轮融资的估值,CEO叶大清并未明言具体金额,仅表示融360已经跻身于最新的独角兽公司。
Aileenlee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在过去的十年(2003-2013年)里,平均每年只有有8家独角兽公司面世。而2005—2015的十年中,尚未诞生一家超级独角兽(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
而艾瑞咨询9月发布的一份榜单显示,目前中国已有47家企业晋升“独角兽俱乐部”。其中前五位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就占据三席,分别是:蚂蚁金服(460亿美元)、陆金所(100亿美元)、众安保险(83亿美元)。
据了解,艾瑞咨询这份榜单是其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并结合估值模型核算得出的结果,统计范围为2012年7月——2015年7月这三年间完成融资且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的初创企业。
战略新兴板快来拯救“独角兽”
“我们在积极考虑评估国内上市的可行性。这次D轮融资过程,引入了国内的投资人,其实就是在为回归到国内做的一个铺垫。”谈及上市话题,叶大清如是回答到。
由于在主板上市的企业需达到: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等条件,这些硬性要求基本上把互联网金融企业挡在了门外。
因此,大家的希望基本都放在了上交所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
一位上交所的朋友告诉我,定位“中国板纳斯达克”的战略新兴板将以市值为核心且指标低于主板的上市财务标准,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正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已经向多家企业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