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数据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升至1179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成为重中之重。
来自一条创业路上的“自我启发”
大学毕业时,刘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定了创业方向,他要做公益创业,帮助宜宾的大学生就业创业。2017年,他发起创办的民间公益推荐大学生就业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宜宾市智英大学生就业创业成长发展中心,获宜宾市民政局批准成立。
创业之初,刘雷去对接高校和用工企业,很多人不认同甚至怀疑他:“你能提供什么平台你能解决哪些就业”
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在刘雷的带领下,“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自2018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实施6年,截至目前,项目成员共有13人,党员9人。
在这一过程中,刘雷一方面明确了自身定位和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也着重整合企业、学校、政府资源(合作单位),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增强大学生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技能和水平,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此外,项目将紧跟党的步伐,联合、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自身的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和落实好“四联工作机制”,建设园区服务大学生,简化流程,注重实效,争取将宜宾市青年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创建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示范众创空间,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为社会服务事业做一份贡献。
从“送出去”到“引进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项目发展遇到了瓶颈。此前,“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把宜宾及川内的大学生输送到发达地区的用工企业,在疫情影响下调整发展思路,从“送出去”变为“引进来”。赶上宜宾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诸多大型用工企业落户临港,“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与这类企业取得联系,以“党建结对+项目联动+困难联解”的方式,将成都、资阳、南充、遂宁、广安、自贡、泸州等地的高校学子引入宜宾就业。
2021年起,“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不再局限于服务大学生群体,而是面向全市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并设立20000平方米的宜宾市青年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面向宜宾市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及退伍军人、失业职工、农民工、返乡下乡有志青年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服务。该创业基地是宜宾市首个集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2022年,“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帮助100名青年创业,帮助2000名青年就业;2023年,“智英阳光大学生帮扶”项目以“党建结对+项目联动+困难联解”的方式与宜宾上规企业开展人才联育培训企业青年职工1300人次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以致敬革命先驱,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主题活动,服务大学生2000人次。
刘雷的公益项目,让大学生得以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更体系化的创业、就业经验的赋能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创业就业道路,解决创业就业难题,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意义的帮扶项目,盘活了社会资源,共同帮助大学生实现了从学业到事业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