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课内外与社区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社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健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扎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建设“大思政”格局,构建“第二课堂”
促进教辅结合,推动全员育人
一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驻守学生社区,齐抓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精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便思政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辅导员增强自身理论功底,提升思政育人精准度。学校领导班子定期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其思想状态,提升育人工作实效。加强“青梨派”建设,推动全校学生加入“青梨派”平台,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可视化图谱,形成每名学生的精确“画像”。二是“教辅结合”,举办“正禾育人”活动,落实思政课教师与二级学院的结对制度,与辅导员开展60项支撑活动(包括14项必选活动和46项认领活动),引导思政课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与辅导员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三是举办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大赛、职业大赛等,搭建丰富的线上线下就业平台。思政课教师把关就业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价值引领贯穿学生就业指导的始终;辅导员依托社会发展需要,拓宽就业资源,解决学生就业疑惑。
依托技术赋能,深化有效治理
学校利用好网络阵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增强学生获得感。一是建设思政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大思政”资源平台,利用丰富的虚拟现实教学资源,打造思政知识库,使学生能够与历史人物对话,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充分汇聚育人合力。二是完善互联校园智能设备,校园配备人脸识别门禁,在宿舍、饭堂、校门等区域实行信息化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模块化管理,线上“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平台包括多个子程序,形成师生足不出户便能办理日常事务的网络空间。三是打造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形成“校—院—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宿舍长”的五环管理体系,健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值班制度,整合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过程保障。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分区带领学生开展“正禾育人”活动,实现学生自居管理、自我监督,加强心理预警和学生社区的安全管理。
聚焦学生需求,提升社区功能
(本文系2024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类科研基金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YB-2433]和2023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供需适配’视角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实践”[项目编号:23GG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