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现场
拉斐尔及其助手《年轻男子肖像》
拉斐尔及其助手《年轻男子肖像》约1518至1519年,木板油画,43.8x29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1504至1508年,他以画家和建筑师的身份前往佛罗伦萨,并在那里逐渐了解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的作品。1508年左右,他搬到罗马开始了梵蒂冈宫的装饰工作,随后又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这件晚期作品被认为由拉斐尔在其最亲密合作者的协助下完成,其中包括朱利奥·罗马诺这样重要的艺术家。这幅精致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青春期男子的半身像:他侧着身,面部朝向观众。有人认为,画中的男子若不是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即之后的佛罗伦萨公爵,便是皮埃尔·路易吉·法尔内塞。
鲁本斯《维纳斯与丘比特》
彼得·保罗·鲁本斯《维纳斯与丘比特》约1606至1611年布面油画,137x111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被认为是17世纪最伟大的弗拉芒画家,也是最能在绘画中体现巴洛克理想典范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令人眩晕的笔触移动所制造出的张力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这一风格承袭自提香和委罗内塞等文艺复兴大师。这幅神话题材的作品是鲁本斯叙事性绘画中充满活力和丰盈之美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展现了他描绘女性形象时的自由挥洒。在一个私密的室内,爱神维纳斯对着丘比特手中的镜子凝视着自己,而后者则把他标志性的弓、箭以及箭筒放在了脚边。传说,她被儿子丘比特饰有鸽子羽毛的金箭意外射中。这些箭立刻唤醒了爱情,而这道伤口也引发了维纳斯对阿多尼斯的爱恋。画面的设计会让人联想到提香的一件画作,其原作曾被西班牙皇室收藏,现已失传。鲁本斯本人正是提香的崇拜者,临摹和再创作了他的众多作品,如今这些画作被各大美术馆收藏。
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
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约1660至1662年,布面油画,44.8x54.6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卡纳莱托《从威尼斯圣维奥眺望大运河》
卡纳莱托(吉奥瓦尼·安东尼奥·卡纳尔),《从威尼斯圣维奥眺望大运河》,约1723至1724年,布面油画,140.5x204.5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卡纳莱托所描绘的18世纪威尼斯盛景,又被称为“景观画”,以宽阔的地形学视角展现了城市地标以及威尼斯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画作受到了当时热衷“壮游”的旅行者们的追捧,作为纪念品被争相购买。“壮游”是指英国贵族到欧洲各国城市,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的旅行。这幅画是四幅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四张画作中有两件藏于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另外两幅则被威尼斯雷佐尼科宫博物馆收藏。这幅画以通向圣马可广场的大运河风光为背景,右侧前景中是巴尔巴里戈宫,背景则是安康圣母教堂的穹顶以及海关大楼博物馆。在画面左侧,艺术家详细描绘了大柯内尔宫。这幅作品展现了卡纳莱托的两个主要特点:高视角以及精湛的绘画技巧。
库尔贝《溪流》
古斯塔夫·库尔贝,《溪流》,1866年,布面油画,114x89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画面的主题是法国奥尔附近的一条小溪。和库尔贝选择的其他场景类似,它是其家乡弗朗什-孔泰地区很有名的一处旅游景点。这幅画描绘的是被称为“黑井”的天然水域中,一片树木成荫、岩石密布的地带。在这幅作品中,库尔贝对阳光穿过树枝、洒在池塘水面的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传递了这片区域的氛围。他用蘸满颜料的画笔在表面厚厚涂抹,甚至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油画刀涂抹颜料。最后形成的是一幅质朴粗粝但又充满活力的图像,与他所描绘的那些自然元素具有相近的物质性。
1866年,拿破仑三世将一幅弗朗什-孔泰地区的风景画纳入收藏,从而提升了库尔贝描绘该地区的系列作品的知名度。
马奈《女骑士》
爱德华·马奈,《女骑士》,约1882年,布面油画,73x52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首先是马奈,随后是印象派画家,他们追随库尔贝所开创的道路用绘画描绘现实世界,进而转向一种基于受瞬时感知启发的崭新探索。更自由的运笔技巧所营造的随性、鲜活的氛围,在《女骑士》的画面中显而易见。
切斯《穿和服的女孩》
威廉·梅里特·切斯,《穿和服的女孩》,约1887年,布面油画,89.5x115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向世界打开门户以及贸易路线的扩展,日本风迅速传遍了欧洲和美国。19世纪80年代,切斯创作了一系列描绘亲友的“和服肖像”,其中包括这件《穿和服的女孩》。
切斯对东方的兴趣或许源于他与日本艺术经销商執行弘道的友谊,后者在美国生活并拥有庞大的东亚艺术收藏。而切斯本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收藏,并运用在了他的作品中。
梵高《阿尔勒的装卸工》
文森特·梵高,《阿尔勒的装卸工》,1888年,布面油画,54x65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梵高在1888年8月初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描述了后来激发他凭记忆在工作室画出《阿尔勒的装卸工》的场景:“罗纳河上,一艘满载煤炭的大船停靠在码头。从上面看去,一切都被雨淋得湿漉漉的,闪闪发光;水是带点黄的白色,蒙上了一层珍珠灰;天空是淡紫色的,西边还带有一抹橙色;城镇则是紫罗兰色的。船上,一些穷苦工人穿着脏兮兮的蓝白色衣服来来往往,运货上岸。这完全就是葛饰北斋的画面。”
莱热《圆盘》
费尔南·莱热,《圆盘》,1918年,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夏加尔《乡村圣母》
马克·夏加尔,《乡村圣母》,1938至1942年,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在犹太人大屠杀期间,夏加尔创作了很多有着类似场景的画作。他于1938年开始绘制这幅提森-博内米萨收藏中的《乡村圣母》。1940年,他为逃离迫近法国的纳粹军队而短暂避居于普罗旺斯的小镇戈尔德,在此期间夏加尔继续投入这幅宏大画作的创作,并重新绘制了画面的部分区域。直到1942年他避难纽约时,这幅画才全部完成。
最终的构图呈现了怀抱圣子的圣母,周围环绕着歌唱和奏乐的天使,以及一头飞在空中拉小提琴的牛。画作的场景设在一个小村庄附近。身着新娘礼服的圣母以庞大的形象出现,飘浮在充满夏加尔风格独特的梦幻世界中。
欧姬芙《来自大平原II》
乔治亚·欧姬芙,《来自大平原II》,1954年,布面油画,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
《来自大平原II》是乔治亚·欧姬芙于1919年在得克萨斯州阿马里洛完成的初版作品的第二版。在第一版中,欧姬芙希望呈现她目睹牛群在这片广袤的干旱平原上成群而过时所感受到的迷人景象:它们扬起尘土,引发了震耳欲聋的喧嚣。
而在这第二次创作中,画布的尺幅和落日的炽热色彩,让得克萨斯辽阔的平原显得更为雄伟壮观。艺术家在给画商的信中这样描述:“这些颜色只是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从红色、橙色再到柠檬黄,这令我震惊,我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将画面简化到极致,呈现了记忆中日落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