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繁花》热播,剧中多个鲜活的角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一位身份神秘“爷叔”抢尽风头,而他的原型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传奇人物——林乐耕。
林乐耕从小接触证券市场,他的舅舅是100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尹玉生,一个和杜月笙、荣德生平起平坐的大佬。而荣德生正是荣毅仁的父亲,也是当初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林乐耕解放前就从事证券交易,建国后,他彻底低调下来,一直留在上海。直到1987年深圳开始发行第一只股票时,据说80岁高龄的林乐耕前往深圳做股票,并成为了中国第一只股票的庄家。
有幸的是,2009年3月6日,我们金融文化团队就曾采访过当时已94岁高龄的林乐耕老先生。林老先生年少时就在上海从事证券业工作,解放前是业内的“显赫人物”,改革开放后又“重出江湖”,是名副其实的证券历史老人。现刊发采访全文,以飨读者。
2009年3月,94岁的证券历史老人林乐耕(前排)在上海爱晚亭敬老院与家人和朋友合影,后排右起杨焕凤、瞿建国、范永进、黄贵显
在华商的四年学习与乐茂的十年辉煌
林乐耕(以下简称“林”):我是浙江宁波人,今年94岁,我父亲是搞金融的,开了恒隆钱庄,因为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做证券了,当时只有16岁。
问:您怎样进入证券这一行的,当时的工作情况如何?
问:当时上海证券行业的情况怎么样?
林:1922年经北洋政府批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当时,它主要经营北洋政府以及后来国民政府发行的公债,公债名称多,6厘利,可以当场拍板成交。尔后,又相继成立了一些交易所,如油饼、杂粮、面粉等交易所,都属实物交易。那时,经纪人牌号有130余家,进出交易每天按照收盘价轧差金,做到日日清。限额以外的交易要交保险金,每月15日为掉期日。
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宣告停业。当时您还在继续从事证券交易吗?
林:虽然当时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关闭,但是场外交易从未停止。我当时年仅20岁,就在上海汉口路422号证券大楼,即现在的电器公司大楼里,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乐茂证券号。
问:证券号是当时的说法吗?具体指什么?
问:您当时开设乐茂证券号的资金从哪筹集的?家里有给过什么支持吗?
林:我四年多在华商证券交易所工作赚了一些钱,父亲因为开钱庄,也给我很多经济支持,总共筹集的资金数目很大,也为后来乐茂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问:当时乐茂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问:这个时候上海股票交易怎么样呢?
问:那时的股票交易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呢?
林:当时做股票确实与现在不一样的,可以买空也可以卖空,付保证金就可以了。
问:那您还记得您做股票最棒的一笔交易吗?
林:我自己不直接买卖股票的,只赚佣金。
问:当时的佣金手续费是怎么收的?
1948年遭遇蒋经国打“经济老虎”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并公布“金圆劵发行法”,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劵的发行。蒋经国受父命,带一批少壮派骨干到上海进行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奸商,时称“打老虎”。在这次蒋经国“打老虎”的过程中,林乐耕也被牵连,被羁押五十九天之后,由当时的上海市检察院以违反“交易法”起诉,最后在律师的辩护下法院判其无罪释放。
问:您在早期从事证券交易时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林:1948年我遭受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当时蒋介石派蒋经国来上海打经济“老虎”,把我牵连了进去。
问:当时是什么情况?能和我们具体说说吗?
问:送到法院后,在法庭上的情形怎么样?
林:由于我们四人被羁押的事,早已人尽皆知,故开庭当日中外记者极多。我和杜维屏一共请了十二位律师,其中包括知名度甚高的沈钧儒、章士钊、顾祥贵等大律师。市检察院以我们违反“交易法”起诉,但章士钊等据理力争,以充分的事实依据、严密的逻辑论证,说明我们没有违反交易法。
问:最后法官怎么判的呢?事情最终如何解决的?
林:最后法官判我们无罪释放,判决后朋友、同行一拥而上,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这场骚动上海滩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1949年查封证券交易所时的难忘经历
1949年6月10日,上海刚解放不久,为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打击银元投机等破坏金融的非法行动,上海市军管会、人民政府决定,对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银元投机机构采取强制措施。接收部队于6月10日上午9时到达证券大楼,迅即封闭所有门道,禁止人员进出,控制楼内证券经纪人行动,经过清理和甄别,最后对投机商二百余人逮捕法办。当时林乐耕的乐茂证券号就在其中,但是林乐耕见机行事,逃过此一劫。
问:您在解放后继续从事股票交易吗?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林:上海解放后不久,实行币制改革,取消伪金元券,发行人民币,以伪金元券与人民币10万比1的比价迅即收兑,但是金银外币仍流通,尤其是银元成为市场的主要流通手段。上海解放后,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已被明令禁止营业,但实际上并没有停,每天有几千人聚集在那,不仅操纵了上海的金融、工商业,还控制、影响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状况,因此被认为是上海市操纵银元、黄金投机的“大本营”。此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发表讲话,要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军管会、人民政府决定,派接收部队来证券大楼抓人。我当时见机行事,溜了出来。我后来听说总共抓了三百多人,这些人后来被罚钱了,钱拿不出来,就关在里面。
问:那您溜出来以后怎么样了?还继续从事股票业务吗?
“文革”期间的噩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林乐耕又被红卫兵抄家了,把其藏在箱子里的债券、股票一起烧光了,林乐耕还被红卫兵拖去游街。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使得林乐耕家中值钱的财物大多毁损了。
林:那就要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段历史。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来了三、四十个红卫兵到我及父亲家中进行抄家,把我藏在箱子里的债券、股票一起烧光了,真像做了一场噩梦。
问:那时候家里什么东西都被抄走了?
林:全部抄走了,连我妈妈的金牙齿也没了,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了。
问:那个时候家里还有解放前的债券吗
林:对呀,都不舍得扔,后来被红卫兵抄到了,认为是“变天账”,我父亲还有很多之前的钞票,也全部烧掉了。
问:除了抄家外,还有别的吗?
林:当然,红卫兵把我拉出去跟他们跑,一边头上套着废纸篓的帽子,还一边用铁棍敲你的腿!
问:那后来家里的情况怎样了?
林:文化大革命后我家就不灵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我做股票也没留下什么资产,子女也养的多,开销也大,平反以后经济上也就不行了。
七重天宾馆“老法师”重出江湖
问:您后来又在证券研究会做过顾问?那时是什么情况呢?
林:当时那些发行股票公司的老板请我们去七重天宾馆,他们发行股票要我们去分析各公司的情况,帮他们宣传。
问:是因为他们要上市发行股票吗?您们具体怎样分析呢?是要怎么帮他们上市吗?
林:对,他们要上市。当时我们去七重天,一个礼拜去一次,一边吃饭一边跟他们谈股票,分析股票行情等,但我们几位老先生不是做具体分析的,具体不是帮他们上市,主要是帮他们参谋一下,做具体分析业务的是以前我手下具体负责的人。
问:我听说当时您们在七重天股票沙龙,能具体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林:那时候我们每周六上午8点在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的七重天宾馆聚会喝早茶,宾馆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我们这个沙龙采取讨论式的,桌上放着一个话筒,我们就轮流来回答大家关于股票之类的问题。交流气氛很热烈,也很随意,我们也经常和大家讲讲当年的股票故事,比如中联电影公司丑闻、“橡皮风潮”、“信交风潮”等等,教育大家要注意股票市场的风险。
问:您们那个时候会得到一些报酬之类的吗?
林:我做顾问时,他们给我们每人200元,不过我没要,那时候生活还蛮好的,现在就不一样了……
问:那么,您对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有什么建议吗?
《见证中国股市》封面
(本文由荣华、罗羽琪采写,选自《见证中国股市》,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