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的探索或实践
2、河湖水体黑臭治理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技术创新
3、园林景观与海绵工程的最佳融合
4、现代建筑与生态复兴相得益彰的成功之作
5、海绵城市建材和装备研发企业如何作为
6、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法智慧管理的路径
议程安排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水利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广东省气象局
广州市水务局
深圳市水务局
主办单位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小组领导办公室
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给水排水》杂志社
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态家园产业联盟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圣禹排系统有限公司
广州水基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舒朋环境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州和源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
北京海绵城市应用集成产业创新中心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排水协会
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协会
重庆市海绵城市研究中心
天津景观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分会
广西净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泓晨万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路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晶瑞特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邀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省深圳市
湖南省常德市
江西省萍乡市
陕西西咸新区
专委会高级顾问及特邀嘉宾
任南琪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兼任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委员,国际水协会(IWA)Fellow,教育部环境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
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水资源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在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时变非线性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他发现了受控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下垫面多要素组合的时变增益产流规律,揭示了水文径流的非线性机理;他发展了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及其与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经济耦合的水系统理论与方法,推动了水科学基础与水安全应用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水管理以及西北地区与城市防洪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水工程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等,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58篇,EI收录论文169篇;出版专著12部。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现任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IUGG执行局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际上,2011年获“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国际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IHP-VolkerMedal)”;2018年获“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会士(Fellow)荣誉;被评价为“在发展水文科学和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应用他的研究和水文学知识,使得社会受益”。
马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饮用水安全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水协会IWA水与纳米委员会理事,国际臭氧协会(欧亚澳非区组)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期刊、AdvancedOxidationTechnology期刊和AppliedWaterScience期刊等的副主编、国际水协水厂设计与运营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水协会刊WaterResearch副主编,美国化学会会刊ES&TEngineering副主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黑龙江省发明一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省长特别奖(重大效益奖,第一完成人)、长江学者成就奖(2007年工程科学奖单一获奖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十名获奖人之一)、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英国皇家化学会“SustainableWaterAward”(可持续发展水奖,2016年全球单一获奖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学者)、美国化学会(ACS)在2017年将“水和废水处理氧化、纳米颗粒和膜技术会议”的副标题列为“InhonorofProfessorJunMa",表彰他取得的学术成就与贡献。2018年“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水质净化理论与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强化水处理技术”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国际“居里夫人”一等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一等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奖励基金等。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863项目、973子项目、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子课题以及一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崔恺
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1984年崔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6月至2008年6月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理事。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014年起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12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在借鉴国际建筑思潮的同时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建筑设计创作之路,截至2014年6月先后主持设计完成了包括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等在内的各类建筑工程一百余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提出"立足本土"的设计观念。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侯立安院士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侯立安院士发明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多项前瞻性技术和关键性装备,解决了水污染处理和室内有害气体净化等技术难题,发展了中国特种水污染控制和密闭空间有害气体污染控制理论,丰富了中国环境保护理论。侯立安院士出版专著5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卢英方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曾任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工程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副市长;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
从事城市建设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及农房建设等管理工作30多年。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
章林伟
章林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2002年获哈尓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安徽建筑大学兼职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建设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处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副巡视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
俞孔坚
哈佛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挪威生物科学大学名誉博士。2020年被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2021年获颁世界生态文明领域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
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土人设计(Turenscape)并任首席设计师,创办了《景观设计学报》并任主编。为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和海绵城市及海绵国土理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和10多个国家主持实施500多项工程。获31个国际专业领域权威奖项,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美国建筑奖,并获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奖和中国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等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李艺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6年被住建部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艺大师长期从事市政工程领域工程项目的设计及科研工作。作为北京市政总院的技术把关及学术带头人,主持、参加了百余项大型市政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遍及全国30余个省市及海外;其专业领域涵盖供水、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城市管网及防洪排涝等。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詹天佑大奖3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成果奖35项。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李艺大师注重设计理念的共享与传承。他担任中国城镇给排水协会常务理事、科技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等;还担任国内多个杂志的编委;重视科研和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其中主编的给排水设计手册成为水专业工程师设计必备工具书;完成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等系列课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作为行业领军人物,他多次代表住建部和中国水协参加欧美等地的国际会议,为我国工程界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85年获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起任我院总工程师,还担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给水排水技术委员会污泥分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给水排水委员会主任、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上海市重大工程杰出个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辰大师长期从事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亚洲最大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生物反应池和国内第一套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的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三峡库区最重要的环保工程重庆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上海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0余项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10项,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8项等;主持编制10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主编著作6部,获专利18项。
黄晓家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安全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席消防科学传播专家。
1980年代他致力于研究机械工业零排放和废水再生回用研究与应用,其后研究消防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智慧消防)、城市节水、海绵城市、建筑与工业给排水等。完成国家重要工程80余项,国家部级等课题14余项,论文100多篇,主编《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和《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51188》等标准5部,参编国家地方标准19项,编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等书4部,主编国家标准图5项,专利37项。获国家设计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部级设计奖10项。兼任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城镇水务委员会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理事长等多个学会的职务,是南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或硕士生导师。
郑兴灿
现任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实践活动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将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融会贯通于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实践,产生新思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任务6项、试验研究12项、咨询研究与流域污水规划15项、国际科技合作3项;主持及参加工程设计9项、工程设计与科研项目技术审查80多项;编写学术专著2部,参编7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1998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学伟
工学博士,环境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先后担任广州大市政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等职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人。
组织完成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全程参与了广州历次重大治水工作。近年来,指导建设8座地埋式生态净水厂及北部水厂、深层隧道东濠涌试验段、污泥干化减量等重点项目,筹建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为黑臭水体治理、国考省考河涌断面达标等重点任务和提升供排水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晓昌
国家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国合环境研究院院长。1982年和198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1992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水协会(IWA)前主席NorihitoTambo教授。1998年回国,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一届咨询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专家组成员。
2011年入选国际水协会会士(IWAFellow),2014年入选国际水协会杰出会士IWADistinguishedFellow(IWA的最高学衔,全世界21人入选),2021年入选国际水协会理事,在IWA出任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会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未来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非传统水资源专家委员会中国区主席、膜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分会副主席。担任国SCI二区期刊《JournalofWaterProcessEngineering》共同主编,兼任英国埃克斯特大学荣誉教授。
张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住建部科技委城镇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协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体组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库专家;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其中获国家勘察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全国城市规划优秀一等奖9次。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中国工程院的重大研究项目,主要包括1)2004年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2)2008年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新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战略》;3)2011年,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源优化配置及安全调控技术研究》(2012ZX07404—001),课题负责人。
隋军
首汇蓝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监。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曾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11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程技术)专家、获2010年度广东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家,2012年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是国内市政公用、环境工程行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领军人物,国家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家。
主持或参加科研三十余项,获省部级奖一项(三等),厅局级奖三项,环保青年科技奖一项,国外环保奖一项,专利五项;教学方面开设过研究生课二门,本科生课二门,培养研究生六名,培养博士生二名;主持或参加工程设计四十余项,主持审核或主审工程设计六十余项;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微生物耦联动力学模型”;“污水厌氧消化偏酸性系统”;“厌氧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反硝化聚磷污水处理新工艺”等。工艺研究方面提出“膜-射流曝气压力式高负荷反应器”(已取得专利权982430663);“吸附再生脱氮”法;“射流曝气A/O除磷脱氮”系统;“双循环活性污泥法”等。设备研制方面开发出“组合式三相分离型厌氧反应器”;“HNF”系列气浮机(已转让技术,并应用);“低压高效射流曝气器”(已应用);“电解气浮一体机(完成样机)”;“气升排渣气浮过滤一体机”等。主持广州市污水治理规划、实施项目建议、猎德污水处理系统(66万吨/日)、沥窖污水处理系统(40万吨/日)设计等。
唐建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教高、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水专项城市水环境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及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近年主编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等多项规程,出版与发表了《废水处理及再用》手册、《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城市雨水控制设计手册》(译文)、《智慧水务BIM应用与实践》等及数十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城镇排水及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等编写。
谢映霞
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防灾规划学术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规划;近年来主要研究城市雨水管理与内涝灾害防治。
满莉
深圳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副院长、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PPP双库专家、住建部海绵城市技术专家委员。长期从事PPP、地方政府投融资、租赁及税收政策、财政税收审计、普惠金融、水资源经济、海绵城市以及地下综合管廊研究。
专著有:《文物保护绩效管理研究》《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商业模式研究》《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耦合》《湿地公园生态绩效考核管理》。参与了云南玉溪、重庆、深圳、珠海、庆阳海绵城市申报和方案设计和广州、海东综合管廊的申报和商业模式设计。参与了三亚、深圳、珠海、上海、镇江、池州、宁波、嘉兴、镇江等海绵城市的中期评估和验收。
诚邀专家
会场平面图
收费标准
参会费用
1、1200元/人,含会务费、会议资料费、参会代表证、接待晚宴、会议期间午餐、茶歇等,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赞助单位和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海绵城建设专委会成员单位可免3人参会会费,超3人按标准收费;
2、标准展位13800元/个,标准展位配置9平方米,允许一个单位申请多个展位,按申请个数计费。对参展展位有特装需求的可通过会务组统一安排广州博昌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搭建,特装方案设计和特装费自理。所有单位布展必须在10月17日20:00点至19日6:00点前完成,布展费用一律自理。
参会参展会务费统一汇款到协会账号,会后用协会开具电子普通发票。
协会账户: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惠福西路支行
银行账号:44001420208050115291
住宿
东方宾馆
大床房、双床房:550元/间/天
联系人:温舒亭17665155445,覃俏敏:15013314914
中国大酒店
大床房、双床房:500元/间/天
联系人:陈经理1360280486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号码:
李远国:13875093798汤欣仪:13611472919陶卫宜:13825053799
魏盼盼:18578733141涂玲玉:13726889465邹红:18010218466
参会参展回执
栏目分类
Catalogclassification
关于举办城乡建设领域“双碳”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2024-09-24
中国建科党委研究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
2024-08-23
中国建科召开2024年度中期经济工作会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