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宾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逐渐兴起。由于其操作方便、隐私性好,受到许多顾客尤其是年轻顾客的喜欢。“无人宾馆”也衍生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名字:无人智慧酒店、智慧宾馆……然而,在带给顾客方便的同时,“无人宾馆”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成为许多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7月25日《成都商报》)
“无人宾馆”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是新兴业态的呈现。社会需要进步,经济需要发展,我们需要更多新业态的变革。因此,对于“无人宾馆”切莫只是教条地一味反对。不能因为“无人宾馆”存在一定问题就呼吁一棍子打死,市场需要包容新业态、新模式的尝试。无疑,无人经营的“无人宾馆”,是经济创新、个性诉求的一个“融合体”。
也不得不承认的是,任何新生事物,都存在好的一面,也存在坏的一面。关键问题是,我们需要在新生事物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好的一面”,不断“约束坏的一面”,通过不断纠偏“错误的航线”,让其展现秀美“两岸风光”。
调查显示,由于“无人宾馆”经营模式的特殊,非常容易出现一人登记多人住宿、非本人入住、带未成年人入住、入住后无人监管等情况,极易滋生卖淫、赌博、吸毒、性侵等违法犯罪活动,存在安全防范设备配置不全、无治保组织等重大隐患,导致了涉“无人宾馆”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除了这些大的问题之外,还有不少小的问题,例如卫生状况堪忧、火灾隐患重重等等问题。
我们需要给由于“无人宾馆”安装上“安全之门”。“无人宾馆”不能是“有人赚钱”却“无人管理”。
一方面来说,对于经营者而言需要明白一个道理,要想依靠新的业态赚钱,就必须让新的业态成为“永久业态”,只有成为“永久业态”才能“永久赚钱”,不能有“一锤子买卖”的想法。“无人宾馆”是用来赚钱的,但是更应该是符合公序良俗的,不能打擦边球,不能搞花里胡哨的“故意放纵”。无论是治安问题还是卫生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例如“无人宾馆”采用的是“网络预约”“扫码可进”的方式,那就应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实现到位的管理,说到底“无人宾馆”是提供给“合法的人使用的”,不是给“违法的人”提供便利的。
一个方面是,对于行业监管部门而言,需要加大对“无人宾馆”的监管力度。在审查通过的时候,要对其使用的所有设备、环境等等进行评估。调查显示,一些“无人宾馆”连基本的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安全证都没有取得就急急慌慌开门营业了,甚至连最基本的“住宿登记上传系统”都没有安装。如此“无人宾馆”不就等于敞开了“隐患大门”吗
“无人宾馆”是新业态,新业态需要“新监管”,管理部门不妨跟上时代节拍,制定详细的“无人宾馆”标准,从卫生、安全、设备、场地、登记、审批等各个方面,出台细致的管理制度,让“无人宾馆”有“安全之门”。有错的不是“无人宾馆”,有错的是“无人监管”。“无人宾馆”,不是连隐患都无人去监管,不是有人赚钱无人监管的宾馆。对于“无人宾馆”需要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实现“有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