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就有千千万万的少年涌入医院去完成一个神秘的成长仪式。他们穿着妈妈的睡衣,迈着统一的步伐,去年是唱《孤勇者》勇闯“割包皮”难关,今年不知道他们又将如何鼓励自己?
那么,割包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吗?很多孩子得知自己要割包皮时,多少都会有些抗拒。
割包皮最理想的状态是,爸爸妈妈做好心理建设,医生温柔以待,孩子配合,共同完成“这一刀”。
孩子们在担心什么?
这个暑假,妈妈带着9岁的小马来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要不要给他割包皮这件事,妈妈已经纠结了很久,科普看了许多,仍然判断不了,毕竟孩子长的不会跟科普里说得一模一样。
医生看完后告诉小马妈妈,是包茎,得切。
小马立马跳起来:我不要,这样我会变成双性人的!转身就跑开了。
在有些小朋友的认知里,会误以为割包皮是咔嚓一刀把小JJ割掉,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上场解释了。
就诊和手术前,要和孩子做好沟通,争取他的理解与配合,千万不要强行迫使他们进行手术。
通常需要割包皮的孩子,都是因为小JJ外面穿了一件“高龄毛衣”,受“毛衣”的束缚,小JJ没法露出来,影响日常清洁,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感染、排尿不畅,甚至影响发育。
把“高领毛衣”脱掉,其实就是把多余的包皮切掉。
包皮是怎么割掉的?
对泌尿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个简单手术,具体方式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
以很多家长都选择的包皮环切为例,它是利用内、外环、吻合器卡压,或者用线结扎套环上,让多余的包皮坏死脱落。
手术大概10分钟就能搞定,有些医生熟能生巧,5分钟就能咔咔做完一个,术后会有个环套暂时在丁丁上,一两周后,环套脱落后就会痊愈。
多大能做手术,取决于孩子是否能配合,能配合的孩子,医生会采用局部表面麻醉,年龄太小不能配合,医生会建议等他长大些,能配合了再来做。
怎么减轻孩子的恐惧?
医生会有很多办法,来消除孩子的恐惧。
很多孩子对麻醉很好奇,术前不停问:“不是要打麻醉吗?针在哪?”
其实,打麻醉之前,医生会先在包皮涂上麻醉药膏,等药膏起效了再打局麻,这样针扎的痛感就会明显降低,有些小朋友甚至没来得及感受,麻药就已经打好了。
让孩子害怕的还有剪刀、针头等尖锐的东西,医生会很贴心地用纱布遮住,不让他们看到,并且同意他们带着手机或平板进入手术室,刷视频和玩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更好地配合手术。
对付包皮手术“四大痛”,医生已经想好了办法:
打麻醉时的疼痛:先涂麻醉药膏再打局麻;
分离包皮粘连时的疼痛:靠的是技术活,医生必须又快又准在3-5秒内完成;
麻药过后的疼痛:吃止痛药,过一天就会明显好转
换药的疼痛:换药前先用消毒药水浸泡30分钟;
术后,还会叮嘱家长备好护鸟神器底裤,这样伤口就不会摩擦到衣服引起不适。
安抚好了,手术过程也可以很愉快。上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志广做了27例割包皮,26位孩子都配合得很好,唯一一位哭的孩子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包皮,表示不能跟它说再见。
对孩子来说,包皮可能跟自己养的宠物一样,是有感情的,这个时候,家长也要理解他们,做好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