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2021年,全国法院受理一审人格权纠纷案件192675件,同比增长19.2%,其中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精神性人格权纠纷同比均有增长。今年是民法典施行的第二年,为彰显人民法院人格权司法保护显著成果,指导全国法院正确适用民法典人格权法律制度,树立行为规则,明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目录

1.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应遵循自愿和有利成长原则

——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维权案

2.养女在过世养父母墓碑上的刻名权益受法律保护

——养女墓碑刻名维权案

3.用竞争对手名称设置搜索关键词进行商业推广构成侵害名称权

——网络竞价排名侵害名称权案

4.人工智能软件擅自使用自然人形象创设虚拟人物构成侵权

——“AI陪伴”软件侵害人格权案

5.具有明显可识别性的肖像剪影属于肖像权的保护范畴

——知名艺人甲某肖像权、姓名权纠纷案

6.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可构成名誉侵权

——债务人诉金融机构名誉侵权案

7.未超出必要限度的负面评价不构成名誉侵权

——物业公司诉业主名誉侵权案

8.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

——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案

9.大规模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害人格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

案例一

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应遵循自愿和有利成长原则

一、简要案情

2011年10月,被告向某云与原告向某杉(未成年人)之母郑某离婚,约定原告由母亲郑某抚养。原告跟随郑某生活后,郑某将其姓名变更为“郑某文”,原告一直使用“郑某文”生活、学习,以“郑某文”之名参加数学、美术、拉丁舞等国内、国际比赛,并多次获奖。2018年12月,被告向某云向派出所申请将原告姓名变更回“向某杉”。在原告姓名变更回“向某杉”后,其学习、生活、参赛均产生一定困扰。原告及其母亲郑某与被告向某云协商未果,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配合原告将原告姓名变更为“郑某文”。审理中,原告到庭明确表示,其愿意使用“郑某文”这一姓名继续生活。

二、裁判结果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适用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姓名变更权的典型案例。实务中,因夫妻离异后一方变更未成年人姓名而频频引发纠纷。本案审理法院坚持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将民法典人格权编最新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机结合,充分听取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合理认知的未成年人的意愿,尊重公民姓名选择的自主权,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利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案例二

养女在过世养父母墓碑上的刻名权益受法律保护

原告石某连系已故石某信夫妇养女和唯一继承人,被告石某荷系石某信堂侄。石家岭社区曾于2009年对村民坟墓进行过搬迁,当时所立石某信夫妇墓碑上刻有石某连名字。2020年夏,石家岭居委会进行迁坟过程中,除进行经济补偿外,新立墓碑由社区提供并按照各家上报的名单镌刻姓名。石某荷在向居委会上报名单时未列入石某连,导致新立墓碑未刻石某连名字。石某连起诉请求判令石某荷在石某信夫妇墓碑上镌刻石某连姓名,返还墓地搬迁款,赔偿精神损失。

一审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的规定,除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外,自然人还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权益。逝者墓碑上镌刻亲人的名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后人对亲人追思情感的体现,对后人有着重大的精神寄托。养子女在过世父母墓碑上镌刻自己的姓名,符合公序良俗和传统习惯,且以此彰显与逝者的特殊身份关系,获得名誉、声望等社会评价,故墓碑刻名关系到子女的人格尊严,相应权益应受法律保护。原有墓碑上镌刻有养女石某连的姓名,石某荷在重新立碑时故意遗漏石某连的刻名,侵害了石某连的人格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一审判令石某荷按民间传统风俗习惯在石某信夫妇墓碑上镌刻石某连姓名、石某荷返还石某连墓地拆迁款3736元。二审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

养子女在过世养父母墓碑上刻名的权益关涉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符合孝道传统和公序良俗,本案将此种人格权益纳入一般人格权予以保护,回应了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人格权益保护需求,对类似案件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案例三

利用竞争对手名称设置搜索关键词进行商业推广

构成侵害名称权

案例四

人工智能软件擅自使用自然人形象创设虚拟人物构成侵权

被告运营某款智能手机记账软件,在该软件中,用户可以自行创设或添加“AI陪伴者”,设定“AI陪伴者”的名称、头像、与用户的关系、相互称谓等,并通过系统功能设置“AI陪伴者”与用户的互动内容,系统称之为“调教”。本案原告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原告未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原告姓名、肖像为标识的“AI陪伴者”,同时,被告通过算法应用,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大量原告的“表情包”,制作图文互动内容从而实现“调教”该“AI陪伴者”的功能。原告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肖像权、一般人格权,故诉至法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软件中,用户使用原告的姓名、肖像创设虚拟人物,制作互动素材,将原告的姓名、肖像、人格特点等综合而成的整体形象投射到AI角色上,该AI角色形成了原告的虚拟形象,被告的行为属于对包含了原告肖像、姓名的整体人格形象的使用。同时,用户可以与该AI角色设定身份关系、设定任意相互称谓、通过制作素材“调教”角色,从而形成与原告真实互动的体验,被告对于案件的上述功能设置还涉及自然人的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虽然具体图文由用户上传,但被告的产品设计和对算法的应用实际上鼓励、组织了用户的上传行为,直接决定了软件核心功能的实现,被告不再只是中立的技术服务提供者,应作为内容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因此,被告未经同意使用原告姓名、肖像,设定涉及原告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系统功能,构成对原告姓名权、肖像权、一般人格权的侵害。遂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随着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产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人人格要素被虚拟化呈现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案明确自然人的人格权及于其虚拟形象,同时对算法应用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人工智能时代加强人格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五

具备明显可识别性的肖像剪影属于肖像权的保护范畴

案例六

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

可构成名誉侵权

原告周某某为案外人莫某某向被告上林某银行的贷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后经2018年作出的生效判决认定,周某某的保证责任被免除。三年后,周某某经所在单位领导提示,于2021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发现其已被列入不良征信记录,遂向上林某银行提出书面异议,并申请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但该银行在收到周某某提出的异议后未上报信用更正信息,导致周某某的不良征信记录一直未消除,周某某在办理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活动中受限制。周某某遂诉至法院,要求上林某银行协助撤销周某某的不良担保征信记录,赔偿精神损失和名誉损失费,并登报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条的规定,信用评价关涉个人名誉,民事主体享有维护自己的信用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有权对不当信用评价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上林某银行作为提供信用评价信息的专业机构,具有准确、完整、及时报送用户信用信息的权利和义务,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应当及时核查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本案中,上林某银行未及时核查周某某已依法免除担保责任的情况,在收到周某某的异议申请后,仍未上报信用更正信息,造成征信系统对周某某个人诚信度作出不实记录和否定性评价,导致周某某在办理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活动中受限制,其行为构成对周某某名誉权的侵害。遂判决被告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报送个人信用更正信息,因报送更正信息足以消除影响,故对周某某主张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七

未超出必要限度的负面评价不构成名誉侵权

本案明确业主为维护自身权益对监督事项所作负面评价未超出必要限度的,不构成对物业公司的名誉侵权,依法合理划分了法人、非法人组织人格权的享有与公民行为自由的边界。

案例八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

——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

原、被告系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离不足20米。在小区已有安防监控设施的基础上,被告为随时监测住宅周边,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原告认为,被告可通过手机app操控可视门铃、长期监控原告住宅,侵犯其隐私,生活不得安宁。被告认为,可视门铃感应距离仅3米,拍摄到的原告家模糊不清,不构成隐私,其从未有窥探原告的意图,对方应予以理解,不同意将可视门铃拆除或移位。后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可视门铃、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虽是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但设备拍摄的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入了原告的住宅。而住宅具有私密性,是个人生活安宁的起点和基础,对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至关重要。可视门铃能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操控双重模式启动拍摄,并可长期录制视频并存储,加之原、被告长期近距离相处,都为辨认影像提供了可能,以此获取住宅内的私密信息和行为现实可行,原告的生活安宁确实将受到侵扰。因此,被告的安装行为已侵害了原告的隐私权。被告辩称其没有侵犯原告隐私的主观意图,原告对此应予容忍等意见,于法无据,法院不予采纳。因无充分证据证明原告因被告的行为造成实际精神及物质损害,故法院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可视门铃的诉讼请求,而对其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请求未予支持。

本案就人工智能装置的使用与隐私权的享有发生冲突时的权利保护序位进行探索,强调了隐私权的优先保护,彰显了人文立场,对于正当、规范使用智能家居产品,避免侵害人格权益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案例九

大规模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害人格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被告孙某在未取得众多不特定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不特定主体个人信息,又非法出售牟利,侵害了承载在不特定社会主体个人信息之上的公共信息安全利益。遂判决孙某按照侵权行为所获利益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34000元,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本案是民法典实施后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本案准确把握民法典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立法精神,聚焦维护不特定社会主体的个人信息安全,明确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行为构成对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彰显司法保障个人信息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决心和力度。

THE END
1.20200220狗狗(5):人不如狗晚间在改网上作业,听见爷爷和小熊熊聊天时,愤怒又鄙夷地说:“最看不惯有些人对狗爹妈儿子地叫,不见得把自己的爹妈当宠物,都不知道孝字怎么写”! 我不是第一次听这种言论。等我自己养了狗,反观自己,有时对狗的亲爱,甚于父母。渐渐明白有情和恩义,不能等同。一个孝字,可以理性做到,而有没有情感,却不能强...https://www.jianshu.com/p/dcf90afe7e5a
2.你听说过哪些被人收养来的孩子的故事?只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家庭,为了生一个所谓传宗接代的男孩而把好好的女儿丢掉或送人的事并不少见。 我认识的这几个女生便是如此遭遇,但相对于别的被遗弃的小孩来说,她们又是幸运的,遇到了非常好的养父母。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个同学被收养的经历。 https://story.hao.360.cn/topic/KAbUP0ToMH3AOD
3.柳岩:辛苦养父母兄嫂20年,43岁仍单身,却被母亲说只能嫁老头子...好友孙坚亲眼看到了柳岩是如何照顾父亲的,柳父去世后,孙坚感叹:柳岩不容易,一个女生一直照顾整个家庭,辛苦了。 然而,柳岩的付出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父亲去世后,她没家了。 现在,《我家那闺女》开播,母亲对柳岩各种打压的言论播出,网友们纷纷表示心疼柳岩,可柳岩却依旧在帮妈妈说话,把责任怪在节目组什么都播。 https://m.yule.360.com/content/3783505
1.这届年轻人选择“穷养自己,富养宠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可以说在年轻一代成为养宠主力军后,社会上持有“人吃什么,宠物就吃什么”“养宠物只要给口饭,不养死就行”等观点的人群占比正快速下降。对年轻人而言,宠物更像是家人和朋友。自己不仅要让对方吃饱,还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精力来提升毛孩子们的生活质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4531
2.比比东被唐三戳得不亦乐乎语录此前余华英曾说,自己不想死。关于被余华英拐走的孩子,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杨妞花,面对曾经拐卖过自己的余华英,杨妞花选择站出来,讲出自己的故事。于是人们知道了在失去她后,父母一个开始酗酒,一个精神失常,并在3年内相继离世,留下字都认不全的姐姐“从小到大爬着过来”。而那些被余华英拐走孩子的家庭,似乎每个家庭...http://www.richsun.cc/txt/39472237338687585605.xhtml
3.被送养的女儿:不认亲生父母,算不孝吗?南方+过去29年间,每每她稍有反抗,等待她的便是劈头盖脸的冷嘲热讽,养父母会毫不顾忌地讽刺罗媛媛,“你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了,要抛弃我们了”“你果然要抛弃我们了,我们辛苦一辈子,到头养了一只白眼狼”。 与此同时,养父也会在村内不断散播自己不孝的言论,那些并不知情的村民会更加义愤填膺地劝说:“媛媛,你得孝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09/c7978861.html
4.第88章顾知:我不是孤儿豪门真千金带养父母上综艺爆火了顾知顾依依三三言情小说提供了云非非创作的《豪门真千金带养父母上综艺爆火了顾知顾依依》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第88章 顾知:我不是孤儿在线阅读。http://wap.33yqxs.com/197/197864/276534.html
5.林语堂语录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语录的情形吧,语录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语堂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林语堂...https://www.oh100.com/yulu/7521444.html
6.林语堂语录19.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无批评的勇气,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林语堂《苏东坡传》 20.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泡影而已。由此观之,所谓中国的印象派绘画,不论是一竿修竹,一堆盘根,或深山烟雨,或江上雪景,都是爱好自然的...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1113151712_2072601.html
7.兄弟两个老大不养老人怎么办兄弟两个老大不养老人怎么办 导读:大儿子未尽赡养父母之责时,可首先尝试沟通并签订赡养协议。协商无果时,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启动赡养诉讼程序。法院将依据法律和实情裁决大儿子支付赡养费。若其拒不履行且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应始终尊重和关爱老年人。https://www.64365.com/zs/2970861.aspx
8.林语堂的幽默名人经典语录销售幽默语录经典语录网络文章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读书或书籍的...十四:一个自然人必定会爱自我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孝养父母。世上许多伟大的老师,他们的https://bbs.openke.cn/thread-315374-1-1.html
9.林语堂经典语录290句56、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57、幸福: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饭菜。听爱人给你说情话。跟孩子做游戏。——林语堂 58、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https://www.ruiwen.com/yulu/6676119.html
10.感悟人生语录通用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语录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悟人生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悟人生语录1 1、人生有很多驿站,只要内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在尘世烟火中,百味尝尽,都...https://www.gdyjs.com/lizhi/ganwu/288073.html
11.孟子的气质与言论孟子的气质与言论 何汉杰 中国艺术研究院 2100 多年前的某一天,司马迁翻开《孟子》,读到梁惠王问孟子“何以利吾国”时,不由得放下简册,为之慨叹:“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1]谋利是一切祸乱的开始,从天子以至于...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821/110796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