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是海军中非常特殊的军种,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借助深海的掩护,做到来无影去无踪。二战期间,潜艇的发展影响了海战的形式,成为了海军中的重要军种。在德国,潜艇甚至成为了海军的支柱力量,U艇和狼群战术成为了德国海军的一大标志,大西洋的“狼群”足以使每一艘船队和商船感到战栗,虽然德国海军最终失败,但这场大西洋潜艇战仍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
德国是二战期间潜艇产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潜艇产量的60%,但是德国潜艇部队又不同于英美日等国的潜艇部队,德国潜艇主要以VII型和IX型这些中型潜艇为主,VII型更是占据了潜艇部队的大半江山,而像美国潜艇则是以大型潜艇为主,加托级和猫鲨级等这些潜艇主力就是大型潜艇。在德国潜艇部队里,传统潜艇中的最大型的主要作战潜艇就是IX型潜艇了,但这种潜艇的建造数量远远比不上吨位更小的VII型潜艇。为什么德国更愿意发展VII型潜艇,而不选择重点发展更大的IX型潜艇呢?
德国潜艇
在对比两种潜艇的优势时,分析二者性能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潜艇的性能决定了其在战斗中的影响,潜艇的性能永远是优先的,所以分析VII型和IX型的性能有助于我们找到德国重点发展VII型潜艇的原因。由于VII型和IX型是德国潜艇部队建造最多的潜艇型号,其衍生型号非常多,在此选取最典型的VIIC型和IXC型进行对比。
首先进行简单的尺寸和吨位对比,IXC型潜艇很明显比VIIC型潜艇的尺寸更大,IXC型“全长/最大宽度”为“76.76米/6.76米”,而VIIC型“全长/最大宽度”为“66.5米/6.2米”,IXC型在长度上超过VIIC型约10米,宽度上则超过约0.5米。其次还要看排水量,IXC型的“水面/水下排水量”为1120吨/1232吨,VIIC型的“水面/水下排水量”为769吨/871吨,二者差距在300-400吨之间。
VIIC型潜艇尺寸
IXC型潜艇尺寸
经过对比,IXC型潜艇的吨位明显大过VIIC型一圈,但是否吨位越大就越好呢?吨位越大的船自然有它的好处,在这方面潜艇和水面舰艇是一样的,那就是更大的吨位可以带来更大的空间,能装载更多的武器、弹药和燃油,换言之就是更强更多的火力和续航能力。
VIIC型的武器装备数量和IXC型是没法比的,这可以通过鱼雷武器和甲板炮进行对比。首先是鱼雷武器,IXC型潜艇采用了前四后二配置共6枚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且可搭载鱼雷22枚,VIIC型潜艇采用的是前四后一配置共5枚鱼雷发射管,可搭载鱼雷14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IXC型大吨位带来的优势了,IXC型多出来的8枚鱼雷可以支持潜艇在单次巡航中击沉更多的目标。其次是甲板炮,这两种型号的潜艇都搭载一门甲板炮,主要作用是在作战中辅助鱼雷武器打击商船,以此减少鱼雷的消耗,IXC型搭载的是一门105毫米炮,VIIC型由于吨位较小而搭载了更小的88毫米炮,更大口径的炮能更有力地打击商船。最后需要提一下防空炮,防空炮配置在每一艘潜艇上都可能存在不同,且在实际作战中影响不大,所以不做对比。
VIIC型潜艇甲板炮
IXC型更大的体积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燃油储量,这就代表其续航能力更加强大。IXC型潜艇的最大储油量为208吨,而VIIC型潜艇只有113.5吨,由于VIIC型潜艇增加了特殊的鞍形舱,所以储油量更大一些,而没有鞍形舱的VIIA型潜艇(VII型潜艇首型)仅为67吨。IXC型的储油量比VIIC型大了一倍,续航能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IXC型在10节的水面巡航速度下能够航行13450海里,而同样巡航速度下的VIIC型只能够航行8500海里。
虽然IXC型依靠更大的体积优势,在武器装备数量和续航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但潜艇毕竟不同于水面舰艇,由于潜艇时常在水下进行作战,所以对操纵性的要求要高于水面作战舰艇,所以潜艇的体积也不是越大越好,反而适中的吨位能达到更好的操纵性。潜艇在紧急下潜、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与护航驱逐舰“斗智斗勇”时都非常考验操纵性,由于二战时期的水面舰艇朝着更大化的趋势发展,当时很多人把这种思想带到了潜艇领域,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潜艇对操纵性的要求远高于水面舰艇,所以不能简单认为潜艇“大就是好”。
潜航状态下的德国潜艇
VIIC型潜艇虽然比IXC型的体积要小,但就操纵性方面,VIIC型潜艇要完胜IXC型。VIIC型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庸”,它在保持了有一定续航能力的基础上,又配备了足够使用的武器,并且兼备了优秀的操纵性。相比之下,IXC型更像是舍弃了部分操纵性,以此换取了极致的续航能力。邓尼茨曾经这样评价过VII型潜艇:“它是一种便于操纵、性能可靠的潜艇。”
VII型潜艇
我们现在可以将VIIC型和IXC型的性能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得知,VIIC型的优点是操纵性强,并且和IXC型潜艇在鱼雷武器的威力上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艇艉鱼雷管数量),所以这是一型更侧重作战能力的潜艇;IXC型的优点是搭载了更大的甲板炮、更多的鱼雷和弹药数量和更强大的续航能力,所以IXC型是一型强调持续作战能力的潜艇。
单从性能上看,VII型和IX型各有优劣,所以我们还无法依此判断德国为什么着重发展VII型潜艇,我们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二战的大西洋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形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美日太平洋战争是以舰队对决为主的海战形式,而大西洋战争则是以德国的潜艇战和盟军的反潜战为核心,虽然缺少了激烈的海空对决,但却给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海战形式。由于海战形式的不同,所以两大战场的潜艇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以德国和美国为例,德国人只需要用潜艇打击商船,而美国人的潜艇则需要兼顾打击商船和配合舰队作战两大任务,且因为美国潜艇的作战范围非常大,所以他们的潜艇更强调续航能力。
美国加托级潜艇,水面/水下排水量=1825/2410吨,比IX型要大得多
对德国海军来说,他们没有强大的实力与英国海军进行竞争,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将打击英国海上交通线作为战略重心,潜艇战则是最主要的战争形式(前期的巡洋战虽有一定战果,但在1941年后基本上被潜艇战所取代),德国人通过单艇作战和多艇联合作战的形式在夜间向商船或船队发起进攻,逐步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由于德国潜艇的战略目标单一,所以他们的潜艇设计更具针对性。
前面说了,更大的潜艇拥有更大的航程,但也会失去一定的操纵性,而德国海军不需要担心这一点,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作战范围不会太大,所以他们的潜艇完全可以兼顾足够的航程和优秀的操纵性。德国主要打击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这条线也被称为英国的生命线,英国的交通线遍布大西洋,但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北大西洋,或者说是北美洲和英国之间的海域,所以德国潜艇的主要作战区域是北大西洋。
大西洋地图,U艇经常活动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海域
虽然VII型占据了德国潜艇的大半江山,但IX型仍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他们也参与了许多远海地区的经典作战。在德国和美国处于战争状态后,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就发起了“击鼓行动”等一系列对美国东海岸的潜艇作战,这些作战的主力就是续航力强大且弹药充足的IX型潜艇,IX型潜艇在美国东海岸活跃了数月,给反潜经验不足的美国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一艘被盟军俘获的IXC/40型潜艇(U-805)
从战略上来说,德国的主要作战海域是北大西洋,挪威海与北冰洋、地中海、北美洲东海岸和南大西洋的作战是次要的,VII型潜艇在很好地满足了在北大西洋作战的续航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优秀的操作性能,所以其数量占据了德国潜艇的大半江山。IX型的强大续航力则满足了德国海军为了能够在更远的海域作战,但这些海域始终是次要战场,所以德国对IX型的数量需求自然比不上VII型。
德国和日英美三国的情况不太一样,日英美三国都是非常注重海军发展的国家,海军的发展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德国完全是陆军大国,海军是三军中地位最低的,所以没有足够的资源发展海军。二战爆发后,德国暂停了战前制定的扩充海军的Z计划,由于陆军和空军在战争中更需要资源,所以德国海军在战时分配到的资源非常少。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德国海军不可能继续发展大型舰艇,所以德国海军决定只完成5艘完成度较高的重型舰艇,将资源集中在轻型舰艇和潜艇上。潜艇是德国海军实施破交战的主力,必然会受到重视。在潜艇建造计划中,VII型的数量是最多的,IX型则少得多,结合当时德国海军的现状来看,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德国海军缺少足够的资源发展海军;二是德国海军需要更快地进行潜艇部队的扩充。
保存至今的一艘德国VII型潜艇
当时德国的主力作战潜艇只有VII型和IX型,由于VII型的武器装备、操作性能和续航能力都能满足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的作战,而IX型在北大西洋则体现不出强续航的优点,反而在操作性能上被VII型压上一头。
一艘尚在船坞中的IX型潜艇
战争后期,德国开始全力建造XXI型潜艇,这是一种在性能和续航上全面超越VII型和IX型的革新性的潜艇,VII型开始显得乏力。但毫无疑问,VII型潜艇是最经典的一型潜艇,其在战争中的建造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潜艇数量,就如同坦克中的“谢尔曼”和“T-34”一样。VII型在性能、战略需求和建造消耗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超过了IX型潜艇,这也就是VII型潜艇能够占据德国潜艇大半江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