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在近1/3国土面积的海域上,有一支专门打击海上违法犯罪、维护海洋权益的执法力量,他们就是中国海警人。近日,南都记者走进辽宁海警21101舰,揭秘这艘服役10年的功勋舰,以及“以海为家”的中国海警人如何在执法一线战风斗浪、保卫万里海疆。
辽宁海警21101舰,是一艘服役10年的功勋舰。
24小时吃住训都在舰上
和舰艇关系“胜似一家人”
在驻泊码头,停靠着一艘艘白色船体、红蓝条纹相间的巡逻舰,夕阳的余晖打在舰上,让船体显得更加夺目,不远处的则错落有致停靠着近百艘渔船,与海警船隔岸相望。
此时,海警官兵一天的执勤训练生活并未结束,“以海为家”的他们即使靠在岸边没有出海,吃、住、训也都在舰上,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
在码头上,有一艘舷号为“21101”的舰艇,至今已服役10年,是中国海警最早装配的618型巡逻舰。列装10年来,主要担负海上执法、安保警卫任务,维护海上辖区治安秩序稳定,打击海上越界捕捞活动和海上违法犯罪行为。
如今,该舰年均出海近150天,累计航行4000多小时,航程已超过5万余海里,曾先后荣立5次3等功,曾获评“公安现役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称号,是一艘战功卓著的功勋舰。
海警官兵“以海为家”,吃、住、训也都在舰上,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
据了解,该舰隶属于辽宁海警,该舰以辽宁代码“21”开头,最大可抵御10级大风。
“我们和舰艇的关系,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对于海上官兵而言,这艘舰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陪伴着他们一起战风斗雨,保卫海上安定。
经常出海的人都知道,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最怕风浪的侵袭,海警官兵有时一出海就长达数月,在这期间他们不仅要忍受海上高温高湿、生活单调、噪音干扰大等考验,更要做好与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挑战。
中国海警人执法战风斗浪、保卫万里海疆。
勇斗风浪:
船在前面跑,台风在后面追天线尾灯都打飞了
已担任5年舰长的刘乾贻,是该舰第三任舰长,在舰艇上该职务往往扮演“最强大脑”的角色。作为一名服役17年的现役警官,他可谓身经百战,直接参与海上勤务达12年之久,也是这艘功勋舰任期最长的一位舰长。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刘乾贻眼中,舰艇安全航行,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刘乾贻介绍,基于21101舰吨位考虑,抵御七、八级大风已是极限了,但就是靠着全体官兵坚守战位,严阵以待,这艘巡逻舰也曾多次与大风浪正面交锋。
操舵兵马东,入伍9年,现任航海班班长,他曾亲身经历与风浪对抗的惊险。2014年,台风还有几个小时到达任务区,马东和战友接到通知回港避风,当时雷达故障,舰艇只能在没有雷达情况下按照航线与台风进行赛跑。返航期间,海面开始起浪,船体摇摆达到30-40度,穿梭于大浪之间,船头不经意扎进海里,腾起的浪花从船头直接能飞到三层甲板,再到后甲板,驾驶室根本看不清外面,一次又一次被海水挡住视线,大起大落之间,让人顿感失重。
“当时我们只能凭肉眼观测海面是否有障碍物,同时用甚高频电台与附近常年在这条航线航行的货船联系,了解附近海区情况。”马东说,就这样船在前面跑,台风在后面追,航行了20多个小时,最终安全靠港。事后才发现,部分天线、尾灯都被海浪打飞了,好在舰艇动力设备并无损伤,且无一人受伤,“真是有惊无险”。
海警官兵在固定缆绳。
跨海区执行任务:
一出海就是3个月,经常杳无音信
正常一艘巡逻舰设有驾驶室、机舱、住舱等舱室,舰上设有航海部门、机电部门和枪帆部门。其中,航海部门主要在驾驶室操舵,看雷达、熟悉航海图,掌握驾驶室仪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而机电部门相当于人的“心脏”,决定整艘舰艇的动力;枪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缆绳,使用舰艇上的武器装备。
“出海过程中,舰上人员轮流值守自己所在的战位,24小时吃住训在舰上,只要海况好就出海,不好的话就靠码头调整、保养。”刘乾贻说。
机舱检查。
舰艇“最油最脏”的兵:
24小时值守机房,温度最高达56度
尹立明是一名服役23年的机电老兵,负责守好舰艇的“心脏”部位。
机电兵是这艘舰艇上“最油、最脏”的兵,要掌握“望、闻、问、切”本领。
由于每天要接触机油、柴油,经常一出机舱,手上、衣服上全是油。舰艇航行期间,机电兵要全天在机舱待着,确保发动机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一旦遇有故障发生,就要一步步排查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立即组织维修。
一些突发紧急状况,舰艇官兵日常都会进行多轮操演。例如,舰艇驻泊和突遇大的海浪时,该如何加固缆绳。演练多了,慢慢大家就掌握了经验,熟能生巧,出现什么故障、发生什么海况,大脑立马能反应过来如何处置。
在出海执行任务期间,尹立明和战友要24小时值守在机房,有时机房温度最高可达到56度,分分钟能把人烤化了。由于机房没空调,风扇吹出来都是热风,但官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想出办法来。实在热得难受,他和战友只能把瓶子灌上水冻成冰,然后挂在风扇上,“这样吹出来的风就有一些凉意。”
虽然海上执勤任务辛苦,但经常也能发现有趣的事。有一次跨海区执行任务期间,供给船好几次送来的活鸡鸭鹅,刚一放到甲板上,它们就跳起了舞。“因为甲板太热,根本站不住,跳来跳去,看它们难受,我们索性就一刀帮它们解脱了。”尹立明说,还有就是送来的甘蔗,本来是解渴用的,第二天都干成了烧火棍了。
作为舰上为数不多的老班长,他见证了中国海警的发展成长,谈起他与海警的每个日夜,他说,“每一段难忘的故事,20多年的奋斗岁月,都成为永远珍贵的纪念”。
海上执法巡逻。
海警战士如何闯过“晕船关”?
风浪大就把自己绑在椅子上
海上执法,官兵首先要过的是“晕船关”。对于防晕船有何诀窍?这位在海上服役23年的老班长可是“行家”,他告诉南都记者,遇到大风浪航行晕船呕吐很正常,谁都避免不了。但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你吃了吐,吐完还得再吃,把吃的东西压下去,不然黄疸都吐出来了,更难受,慢慢习惯了就好。”
为了防晕船,舰上官兵使劲浑身解数,在他们看来,“过不了晕船这一关,就做不成一名合格的海警战士”。一开始,有人为了不晕船,会吃一些酸的东西,嚼口香糖,把花露水涂到太阳穴上等等。
但相比于这些“偏方”,尹立明认为,防晕船归根结底还得有毅力,把精力专注在自身岗位上,不要老想晕船的事,一般适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晕了。“有的战友一难受就会想回宿舍躺下,但我经常会告诉他们,吐也要吐在战位上,否则永远都练不出来,当兵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中国海警人战风斗浪,保卫万里海疆。
“有的新兵刚上船,出海都晕得厉害,吐的时候胆汁都吐出来了,两三天没怎么吃东西,每天就抱着垃圾桶吐。”于庆超说。
也有11年兵龄的周彬彬对于自己刚上舰的晕船经历也印象深刻。2010年的那次大风浪航行,当时左右摇晃常达单弦20多度甚至30多度,前后颠簸剧烈。这种情况下,餐厅椅子上、地上躺着都是人,桌子上也都趴着人,稍微有所缓解又继续回到各自岗位上。
周彬彬当时紧靠着冰箱,一个大浪过来,冰箱门晃开了,冰箱里的东西全都飞了出来,砸到他脸上、身上,“虽然当时感觉很疼,但晕船晕得我压根不愿意动,这时还是老班长过来扶我,把掉落的菜都收拾起来。”
在21101舰上,海警官兵还要做的就是轮流做饭,不管你之前是否会做饭,在这里,会几样拿手菜是大家必须掌握的本领。而在摇摇晃晃的海上做饭,更是一项特殊的技能,如何避免有风浪的时候切菜切到手?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锻炼平衡感,他们会在日常训练中组织“浪木”“滚轮”“悬梯”这三项训练。
“切菜考验的不仅仅是刀工,更是对平衡感的考验,找对了感觉,手也就不容易被切到了。”尹立明说,为了避免大风天锅里的汤水溢出来,考虑安全第一,官兵在那一天都会吃得比较简单,吃个挂面什么的,并不强求一定要做饭,对于晕船或身体不好的战友,再给他们煮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