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贸易领域中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或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些新变化并做出解释,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并以新的视野评估我国现行的贸易战略与政策,及时采取对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一、2003年世界贸易在不平衡中明显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4月发表的国际贸易数据,在美国和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速高于预期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已经走出了前两年的困境而复苏。2003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7.27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若扣除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长了4.5%;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76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见表1)。从长期看,2003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名义增长率都是1995年以来最强劲的,但实际增长率(即扣除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仍低于1995年WTO成立以来平均5.5%的增速。
2003年世界主要贸易区或国家的贸易增长步伐很不平衡。从贸易量看,亚洲和转轨经济是贸易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其货物贸易量进出口增长率在10%-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来自北美的进口需求也带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其中美国的进口量增长了5.7%,出口增长不足3%。但西欧和拉美地区的进口增长缓慢,增速低于2%,反映了这两个地区经济的疲弱态势。从贸易额看,2003年各主要贸易区的货物贸易额增长率不仅都超过上年水平,而且增长强劲(见表2)。在七大贸易区中,除北美外的六大地区都呈现贸易盈余状况,而北美地区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拉美地区出口的恢复主要是由于南方共同市场(特别是巴西)的贸易比较活跃。在亚洲,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显著,特别是办公机械和电子设备类商品。2003年美国的进口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经济自下半年后的快速复苏带动进口需求强劲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美国的进口增速继续大幅超过其出口,导致美国的贸易赤字进一步增大。2003年美国按离岸价格计算的外贸逆差达54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7.6%。受欧元升值影响,2003年德国的货物出口额再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