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已经收到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赛报名的通知,听说有同学对于本次大赛还有很多疑问?来这里找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Q:第七届大赛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
A: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平台,已成长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部决定继续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本届大赛聚焦建党百年的特殊时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起点、第一次在革命老区办赛的特殊地点三个时空背景进行整体策划,结合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继续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总体目标,传承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聚焦“五育”并举的双创教育实践,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赛事组织形式,上好集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为一体的一堂最大的中国金课,举办一届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由百国千校、数百万青年学子参加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会。
Q:具体赛程如何安排?
A:
(二)校级复赛(6月12日,周六)。校级复赛在闵行校区举办,评出晋级决赛项目、校赛铜奖和优胜奖,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校级决赛(6月26日,周六)。校级决赛在我校中北校区举办,评出校级金奖、银奖项目,并根据市赛赛分配名额遴选推荐市赛候选项目,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暑期训练营(7月中旬-8月中旬)。对晋级市赛项目开设暑期训练营,进行系统训练辅导。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8月31日前完成上海市复赛,10月下旬举行全国总决赛。
Q:第七届大赛参赛项目类型与分组有什么优化?
A:“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项目分组调整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强调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职教赛道的参赛项目类型调整为创新类、商业类和工匠类,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职教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Q:第七届大赛参赛人员年龄限制有什么新变化?
A:规定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6年3月1日之后出生),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特色。
Q:第七届大赛入围总决赛项目数有什么变化?
A:本届大赛入围总决赛项目数增至3200个,各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的项目总额较之上届大赛均增加1个,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参赛院校的覆盖范围,提升各类院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院校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各赛道具体增幅为,高教主赛道中国大陆项目1500个,设金奖150个、银奖350个;国际参赛项目500个,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港澳台地区项目名额单列,设金奖5个、银奖1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职教赛道各为500个,均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萌芽赛道入围项目数量维持不变。
Q:验证个人信息时显示“您的信息未通过学籍验证”,该怎么办?如何修改?
Q:已经完成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如何判断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是否需要通过校验?如需校验,是否已通过校验?
Q:普通本科生(在校或毕业5年内),可以报名哪个赛道?
A: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普通本科生可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Q:我有多个学籍学历,必须要以最高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吗?
A:拥有多个学籍学历,可使用任一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如专升本的学生可代表原就读专科学校参加比赛、毕业的研究生可代表本科学校参加比赛,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报名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的项目团队成员有什么限制?
A:团队成员中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项目不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只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如:团队负责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但团队成员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则不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只能报名参加研究生创意组。
Q:大赛通知内“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具体指哪天?
A:“大赛通知下发之日”指大赛通知印发日,即2021年4月16日。
Q:什么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A: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创业团队所使用核心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是学校的项目。
Q:什么是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A: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基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层面所设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Q:什么是师生共创项目?
A:师生共创项目是指教师和学生合股创办企业的项目,或师生共同研发某项技术并计划基于此成果创业的项目,或其它师生共同发起、运作的项目。
Q:创建项目的时候没找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怎么办?
A:此情况须联系所在高校负责大赛的老师,由学校联系省级负责人,并由省级负责人统一联系大赛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处理。
Q:肄业/休学/退学导致的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怎么办?
Q:国际参赛项目到哪里去报名?
Q:大赛的参赛顺序是什么样的(大赛赛制)?
Q:如何报名参赛?开始及截止日期?
Q:项目报名参赛过程中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Q:参赛项目只能限于“互联网+”项目吗?
A: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组委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Q
项目计划书有格式或固定模板要求吗?
A:没有,参赛者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评审要求等准备项目计划书。
Q:如何创建项目?团队成员也需要创建项目吗?
A:请查看《学生操作手册》了解创建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仅团队负责人进行创建项目即可,团队成员无需创建项目。
:团队负责人如何添加团队成员?添加的团队成员按照什么规则排序?
Q:参赛项目团队的人数有何限制?
A: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添加团队成员。仅允许报名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的项目添加教师类的团队成员。到现场参加总决赛现场赛的参赛成员应为3-5人(含团队负责人,不含教师类团队成员)。届时会提醒团队,在系统内勾选确认现场赛的成员。
Q:学生能否跨校组队参赛?
A: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项目归属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院校。
Q:院校老师可以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吗?项目团队的指导教师有何限制?添加的指导教师按照什么规则排序?
A:除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外,院校老师不可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参赛,只能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大赛。大赛不要求团队一定要有指导教师,并且人数上没有限制。建议项目团队在与老师沟通后自行决定是否添加指导教师。添加的指导老师可通过编辑进行排序。
Q:“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是什么关系?
A:活动是活动,赛道是赛道,是两回事情。不论是否参赛、不论何种学历层次,只要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创建了项目,均可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但是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则必须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要求详见大赛通知)。
Q:项目可以参加多个赛道吗?
A:项目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进行报名参赛,具体要求详见大赛通知。
Q:已获往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今年可继续参赛吗?
A:不可以,但是项目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Q:一个人可以报多个项目吗?
A:作为项目的团队负责人可以最多创建3个项目,且只能使用一个项目报名参赛,但可同时作为其他项目的团队成员报名参赛。同一个人可以作为多个项目的团队成员。
Q:因为某些原因不小心填错项目的参赛赛道、参赛组别、参赛类别,是否能重新报名?
A:可以。在报名系统关闭前(2021年8月15日前),在个人中心,将原有参赛项目“取消参赛”后重新报名参赛。请注意,已报名参赛项目可能已经通过校级、省级审核,所以请在“取消报名”前,联系所在院校及省市,以免影响项目参赛。
Q:创建项目成功之后想修改项目名称怎么办?
A:项目一旦创建完成无法修改项目名称,如果需更改项目名称,要删除项目重新创建。(如果项目已通过审核进入校赛或者省赛,删除后项目会回到待审核状态。请谨慎操作,删除项目前须及时和学校或者省里联系,以便在删除项目后,重新申报的项目可以再次进行审核,以免影响项目参赛)。
Q:想修改项目计划书和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信息怎么办?
A:如需修改,请直接点击个人中心,项目右上角的“编辑”按钮,进行重新上传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名称为系统默认,重新上传后项目名称不会变化,可通过下载计划书查看并确认是否修改成功),以及其他信息,并点击“保存”按钮。如对操作有疑问,可以在官网上下载学生操作手册。
Q:项目的晋级情况是怎么回事?
A:项目报名参赛成功后,学校与省市将根据项目的晋级情况给项目设置对应的状态。如对项目晋级情况存在疑问,可联系所在院校或省市。
Q:项目一直处于“学校待审核”的状态,是怎么回事?
A:你的项目已报名成功,进入学校的审核,如有疑问,请联系学校跟进审核情况,避免影响参赛。
学校赛事联系人:刘侃、潘凡
Q:为什么在报名不成功的时候,总是提示我某几项信息不对,我已经检查了好几遍了,实在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Q:国外学生是否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A:国外学生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看了这些Q&A,相信你的疑问已经有了初步答案。
你是否已经迫不及待了呢?快来积极报名吧!报名通知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