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服务于地质找矿,油气勘探,地球化学,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农业安全等领域。2017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后,我国地质微生物学迅猛发展,研究队伍快速壮大、学科交叉广泛而深入、优秀成果和人才不断涌现。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办及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微生物学会
二、会议规模
预计600-700人左右
三、学术和组织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董海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副主任委员:黄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玉忠教授(山东大学)、王风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鲁安怀教授(北京大学)、陆现彩教授(南京大学)
委员(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组织委员会
主席:滕辉教授(天津大学)、董海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联合主席:余光辉教授(天津大学)、蒋宏忱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四、大会主题
1、地质微生物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召集人:深圳大学-李猛,上海交通大学-张宇,深圳大学-刘杨)
2、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召集人:北京大学-李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盛益之)
3、地质微生物介导的胞外电子转移(召集人: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刘芳华,北京大学-刘娟)
4、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过程与天体生物学(召集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花正双,中山大学-焦建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渐)
5、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召集人:天津大学-余光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柳琴,深圳大学-张新旭;中国海洋大学-刘吉文)
6、海洋、湿地及岩溶地质微生物与碳中和(召集人:厦门大学-郑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翔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李强,深圳大学-张翠景)
7、地质微生物与能源转化(驱油、剩油气化、煤转气等)(召集人:华东理工大学-牟伯中,南开大学-马挺,中国矿业大学-何环,中国矿业大学-黄再兴)
8、地质环境微生物与环境修复(召集人:南京大学-周东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侯卫国,合肥工业大学-岳正波,北京大学-胡焱弟)
9、大气微生物与环境效应(召集人:天津大学-傅平青,北京大学-要茂盛,广东工业大学-安太成)
10、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召集人:浙江大学-罗煜,华中农业大学-蔡鹏,南京农业大学-张瑞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曾强)
已确定的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专家(持续更新中)如下:
大会报告
1.朱永官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报告题目待定
2.隋森芳院士/刘铮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于贵瑞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报告题目待定
4.陆雅海教授,北京大学,报告题目待定
5.滕辉教授,天津大学,报告题目待定
6.周东美教授,南京大学,生物质碳的功能改性与土壤生物修复
7.张玉忠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微生物驱动有机质循环的过程与酶学机制
8.佘群新教授,山东大学,极端嗜酸热古菌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9.周顺桂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光电化学
分会报告
专题一地质微生物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
1.张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模拟技术与原位试验技术在深海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特邀报告)
2.刘杨研究员,深圳大学,阿斯加德古菌的系统发育与分子钟定年初探(特邀报告)
3.蹇华哗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病毒组学与可培养病毒-宿主系统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4.杜欢副研究员,深圳大学,基于种间代谢互作潜能理解的微生物群落功能
5.赵维殳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全蛋白组三维结构预测重建古菌和细菌的共同祖先代谢
6.万娟特聘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在趋磁细菌生物矿化和感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7.李耀旺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氨氧化古菌细胞结构特征
8.冯晓远助理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基于宏基因组和分子定年分析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的生态位与演化
9.黄柳琴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ToF-SIMS解析矿物表面元素吸附差异的原理及应用
10.万逸教授,海南大学,荧光光电仪器探测微生物的研究
专题二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
1.李一良教授,香港大学,矿物-天体生物学(待定)(特邀报告)
2.郝记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磷矿物的演化及其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影响(特邀报告)
3.赵明宇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促进的有机碳埋藏与地球的氧化(特邀报告)
4.郝立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微生物铁氧化多组学特征与环境适应策略(特邀报告)
5.程扬健教授,福州大学,微生物驱动下铬晶尖石的形成及其环境意义(特邀报告)
6.张坚超副教授,天津大学,转录水平探究矿物对细菌功能及演化的影响
专题三地质微生物介导的胞外电子转移
1.袁勇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驱动的活性氧物种生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特邀报告)
2.张宝刚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微生物还原固定五价钒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机理解析(特邀报告)
3.唐景春教授,南开大学,铁碳复合材料的电子穿梭体效应及对微生物还原脱氯的促进作用(特邀报告)
4.叶捷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光电产甲烷现象及其能量自适应机制(特邀报告)
5.闫震教授,山东大学,甲烷八叠球菌新型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特邀报告)
6.喻航研究员,北京大学,厌氧甲烷氧化古菌的胞外电子传递途径(特邀报告)
7.李晓晶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土壤定向电子转移强化污染物降解效应(特邀报告)
8.王鑫教授,南开大学,报告题目待定(特邀报告)
专题四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过程与天体生物学
1.孙蔚旻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基于微生物解毒提质的矿区生态修复(特邀报告)
2.魏鑫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地球先锋生物地衣与地外宜居行星潜在生命现象关联初探(特邀报告)
3.梁任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Pastandextantmicroorganismsfromancientpermafrost:implicationsinthesearchforlifeonMarsandbeyond(特邀报告)
4.焦建宇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热泉生境Thermus类群参与的碳氮循环过程及其进化历史研究(特邀报告)
5.杨渐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氮富集对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及其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特邀报告)
6.应见喜副研究员,宁波大学,地球化学与生命化学起源(特邀报告)
7.范陆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古菌II基因组演化与海陆互作地质事件的关系研究(特邀报告)
8.王寅炤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水圈微生物组数据库及极端环境微生物组学挖掘(特邀报告)
9.黄建蓉助理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同Fe/N比下cultureKS在硝酸盐还原铁氧化过程中的代谢性能和电子分配(特邀报告)
10.韩晓华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生物成因磁铁矿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对前寒武纪铁建造沉积机制的指示意义(特邀报告)
11.刘俊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阿斯加德古菌新类群耦合碳铬循环的机制研究(特邀报告)
专题五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1.朱春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大气CO2浓度对稻田土壤物质循环的影响(特邀报告)
2.程谊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长期施肥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pH扮演的角色(特邀报告)
3.翁莉萍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土壤氧化物与天然有机质:界面反应的选择性及环境意义(特邀报告)
4.蒋瑀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生物体型驱动群落组装与功能调控(特邀报告)
5.秦树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人类氮输入唤醒地球关键带深层沉睡古碳(特邀报告)
6.熊金波研究员,宁波大学,海水养殖抗生素污染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特邀报告)
7.董良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末次冰期以来上层水体矿化调控下的深渊有机碳埋藏:来自8300米水深的一孔之见(特邀报告)
8.刘兰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大细菌新门参与的碳氮循环过程及其进化历史研究(特邀报告)
专题六海洋、湿地及岩溶地质微生物与碳中和
1.张永雨研究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海洋藻类碳汇中的微生物贡献(特邀报告)
2.谢玲研究员,广西农科院,大石围天坑群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特邀报告)
3.刘玉荣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特邀报告)
4.颜庆云教授,中山大学,湖泊氮循环微生物生态位分化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特邀报告)
5.贺秋芳副教授,西南大学,岩溶水生系统惰性有机碳生成机理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特邀报告)
6.朱陈霸副教授,厦门大学,海洋微藻碳中和技术及展望(特邀报告)
7.李佳岭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升温对河口微生物介导的木质素降解过程的影响(特邀报告)
8.张翠景研究员,深圳大学,红树林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调控机理(特邀报告)
9.王攀登副研究员,中山大学,河口病毒AMG组成变化的驱动因素(特邀报告)
10.张晓黎研究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海养殖区季节性低氧对底栖氮循环的影响机制(特邀报告)
专题七地质微生物与能源转化(驱油、剩油气化、煤转气等)
1.马挺教授,南开大学,油藏硫循环与硫化氢治理(特邀报告)
3.承磊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油藏微生物种间甲醇转移产甲烷研究(特邀报告)
4.王成俊教授,西安石油大学,致密低渗油藏CO2驱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及其定向激活提高采收率技术(特邀报告)
5.王大威高级工程师,中海油研究总院,聚合物对生物竞争排斥作用油田菌群结构影响模拟研究(特邀报告)
6.宋永亭教授级高工,胜利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油藏微生物场调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特邀报告)
7.郭红光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块煤表面和内部有机组分微生物降解产甲烷差异性分析(特邀报告)
8.刘一凡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油藏CO2生物转化与利用(特邀报告)
9.何环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硫酸盐还原菌对煤中有机质的降解研究(特邀报告)
10.郭红玉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废弃油脂对褐煤生物气化过程的促进机制研究(特邀报告)
专题八地质环境微生物与环境修复
1.张颖教授,东北农业大学,东北黑土地典型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修复(特邀报告)
2.高彦征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陆表ARGs扩散和迁移(特邀报告)
3.梁玉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微生物代谢互作与耐逆机制(特邀报告)
4.高岩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根瘤菌与植物联合降解土壤除草剂的效应与机制(特邀报告)
5.李金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矿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修复(特邀报告)
6.王红梅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告题目待定(特邀报告)
7.童美萍教授,北京大学,环境介质中微生物迁移行为及影响机制(特邀报告)
8.潘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报告题目待定(特邀报告)
9.孙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矿物质和微塑料对生物炭微生物矿化的影响(特邀报告)
10.刘兴宇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生物“互害”模式转入“协作”模式—西北破损生态区微生物修复机理初探(特邀报告)
专题九大气微生物与环境效应
1.要茂盛教授,北京大学,全国颗粒物组分与毒性健康机制(特邀报告)
2.安太成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报告题目待定(特邀报告)
3.黄忠伟教授,兰州大学,全球变暖如何影响大气微生物?(特邀报告)
4.祁建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大气微生物浓度、通量及生态效应(特邀报告)
6.申芳霞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气溶胶:连接大气和人体呼吸道微生物的桥梁(特邀报告)
7.胡伟副教授,天津大学,大气微生物与天气过程
专题十微生物与土壤健康
1.李荣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与土壤生物健康(特邀报告)
2.胡君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路径与案例实践(特邀报告)
3.刘俊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黑土区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生态功能特征(特邀报告)
4.葛体达教授,宁波大学,小黄花叶病发生条件下土壤-作物连续体上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群落构建(特邀报告)
5.凌宁教授,兰州大学,土壤微生物泛化种和特化种对土壤健康调控的启示与应用(特邀报告)
6.吴一超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土壤胞外聚合物的微界面过程及其环境生态效应(特邀报告)
7.姚志远副教授,宁波大学,大肠杆菌O157:H7入侵过程中挺水植物根系微生物的演变规律
8.符颖怡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根际微生物调控植物土壤碳氮交换
会议日期:2023年6月9-11日。
开会地点: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天津市西青区知景道198号,近天津高铁南站)。
本次大会包括:1、大会报告;2、分会专题特邀报告;3、分会专题报告;4、青年科学家论坛;5、研究生专场口头报告;6、墙报(Poster)
大会报告和分会专题特邀报告由会议组委会和专题召集人邀请,分会专题报告由会议参加人自由申请后专题召集人择优安排。
2023年6月9日,全天会议代表报到;晚上:研究生专场口头报告。
2023年6月1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下午:分会报告;晚上:青年科学家论坛;墙报:全天
2023年6月11日,上午:分会报告;下午:大会报告及闭幕式;墙板:全天
六、分会报告申请
七、论文摘要征集
八、墙报(Poster)申请及格式要求
九、研究生专场学术报告申请
十、会议注册
请参会代表一定完成会议注册,用于会务联系及制作参会材料。请填写以下网络回执完成会议注册
十一、会议缴费
本次会议为提前缴纳注册费提供优惠。为了提高会务组的工作效率,更好为参会者服务,强烈建议参会人员尽早完成注册和支付会议注册费。现场及临近注册有可能无法保障住宿及会议材料。
提前缴费(2023年5月5日前):代表1800元,学生代表1400元(凭学生证,不包括博后),企业人员2400元,随会家属1100元;
5月5日后缴费:代表2200元,学生代表1600元(凭学生证,不包括博后),企业人员2700元,随会家属1300元;
现场注册缴费:代表2700元,学生代表2000元(凭学生证,不包括博后),企业人员3000元,随会家属1500元;
1、转账信息如下:
开户名:天津众诺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鞍山西道支行
账号:122910368710902
联系人:刘焕钊18322776506
2、快捷支付渠道:
收款二维码:
选择公务卡支付
十二、酒店房间预定
本次大会请参会代表自行预定酒店房间。参会代表跟酒店方结算住宿费用,并由酒店开具发票。
酒店名称: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度假酒店群(天津市西青区知景道198号,近天津高铁南站)
房间类型:
注:
1、通过此预订程序方可享受会议优惠价格(酒店房间数量有限,请尽早预订,显示无空房时,请与会务组联系);
十三、会务组联系信息
余光辉,15105186492,yuguanghui@tju.edu.cn(总体事务)
张坚超,13522752403,jianchaozhang@tju.edu.cn(会议日程及赞助)
郝丽萍,18616585375,haoliping@tju.edu.cn(会议材料制作)
陈春梅,18822147582,cmchen88@tju.edu.cn(会场布置及志愿者)
朱翔宇,13813982693,xiangyu.zhu@tju.edu.cn(会议餐饮及住宿)
王钺博,15620759918,wangyuebo@tju.edu.cn(注册及财务)
孙富生,15150566816,sunfusheng@tju.edu.cn(交通及车辆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