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贵州代表团就凭借独具创意的“集中箱”多彩贵州街,向观众展示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巨大的白色集中箱,透明的空中玻璃阁楼,滚动着创意视频的电子屏……“集装箱好有创意,真的漂亮。”走进贵州展区,不少参观者都发出赞叹。贵州展区的“多彩贵州街”采用以废旧集装箱为主体,将18个大小不一的集装箱规划布置,搭建成一间间承载贵州文化的店铺和展区,在文博会上独树一帜。
杭州市民体验日核心项目——“杭州体验·集”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南广场举行,由创意集装箱组成的“流动商业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项目囊括了市民体验的所有板块内容,主会场全部由1、2层集装箱建筑构成,是杭城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集”项目。项目内共设杭州体验·“HaveFun”照相馆、杭州创客隧道、科技精品馆、世博运动食堂、双向艺术馆等12大主题展馆,汇聚来自国内外的各色体验内容及展览,体验度高达95%。本项目首次推出了“航拍现场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体验游戏相结合”的办展模式,创办了新型的体验及流动型O2O模式,为杭州市民搭建了一个新媒体门户,展示模块化建筑的魅力。
在国内,集装箱做临时工地板房乃至企业办公室已不稀奇,但真正把集装箱用于大型住宅社区的还很少。万科集团曾尝试过集装箱建筑,但基本上是非住宅性质的零星建筑,比如售楼处、样板间、旅游展间等,并未形成气候。
集装箱社区概念很美,但在发展方面存在着瓶颈。“集装箱本身不属于固定建筑物,但改造后的集装箱有着和固定建筑物相似的功能,如何鉴定和管理给政府带来了一定难度。”业内人士表示,集装箱建筑一个最大的“软肋”,就在于没有合法产权。国外的集装箱建筑可以作为不动产申报,而我国由于土地性质不同,如果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规划审批随意放置,很有可能被当做违法建筑吊走或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