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5000多只动物一起“闭关”的78天

枯枝败叶被扫去,鲜艳的花卉摆放整齐,褪色的“一米线”也被重新描绘,割草机嗡嗡作响,青草香混着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园内。错过了整个春天的游客们会发现,骄阳替代了春花,但其他一切如常。

天刚亮,太阳还没醒,长臂猿的歌声先响了起来。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带头的长臂猿先长吟一声,其余同伴纷纷和声,一阵接着一阵。

这是上海动物园的清晨音乐会,由五种长臂猿唱响,很多游客会大清早赶来围观。3月16日闭园后,长臂猿照样唱着歌,除了没有游客。300多名工作人员留守园内,用心照顾着5000多只动物,在特殊时期努力保持着“一切如常”。

自3月1日,上海出现首例无传播源头的本土感染者以来,疫情愈演愈烈。3月28日,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行实施全域静态管理。4月1日,浦西地区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位于浦西长宁区的上海动物园,彻底被隔绝。

疫情之下,物资的配送变得艰难、漫长。熊猫的竹子来自浙江安吉,大象的青草在金山区,小猩猩的尿布也滞留在路上。在多方努力下,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饲养员们从周边山上挖来竹笋,特批的“通行证”带回新鲜的牧草,爱心妈妈送来了闲置的尿布……

在未能与游客见面的78天里,新的狒狒王已经“登基”,小熊猫住进了新家,刚出生的小天鹅学会了游泳。它们都在等待着,6月2日恢复开园的那一天,与久违的朋友们相见。

01

上海动物园大大小小的动物加起来有5000多只。它们一天要消耗蔬菜850斤,水果510斤,冷冻肉类、活鸡、兔子等1300斤,粮食杂品若干,其中250多头食草类动物,每天能吃掉4吨牧草。

疫情暴发后,整个上海市渐渐静止下来,保证动物们的“口粮”成为一大难题。

3月16日,上海动物园正式闭园。4月1日,动物园所在的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在此之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为动物们“抢菜”“囤粮”。

当时,动物园共筹备水果和蔬菜大约一万斤,加上像冻肉、冻鱼这类的冷冻品,大概有三四万斤。就连比较冷门的果蝇、蟋蟀等饲料,也想方设法进行了采购。食草队则提前将苜蓿草、羊草等存放到岗位上,还储存了食草颗粒两周的用量。在管控期间,缺少青绿饲料时,饲养员还会采摘一些树叶来给食草动物改善伙食。

“我们提前储备的干草能吃到6月,但动物们不能只吃干草,还是要营养均衡。”上海动物园食草队主管沙炳福介绍,食草动物的“粮仓”在金山区油车村,那儿有一块牧草基地,专供上海动物园。

由于疫情封控、运力不足等原因,牧草一直无法正常配送。园长裴恩乐了解情况后上报给了领导,主管部门局长亲自沟通协调,建立起金山区绿化市容局、上海动物园、金山区油车村三方联动应急协调网络,打通了青草饲料的运输通道。5月9日,第一批新鲜牧草顺利从基地送到了动物们的“餐桌”上。

更多食物的储存,得益于动物饲料配送中心的冷库。这个“动物食堂”建于2017年,建筑面积748平方米,动物饲料的采购入库、储藏、加工和配送,均在此完成。除了92平方米的杂粮库,还有6个冷库,用于储藏需冷冻的肉类、鱼类和需低温冷藏的饲料等。

裴恩乐一直坚持要建设配有冷库的动物饲料中心,当时有人反对说,“现在物流那么发达,没必要建那么大的冷库,太浪费了。”裴恩乐强调要考虑罕见的极端情况,“我们要多为动物考虑,不能一遇到特殊情况,就让动物饿肚子。”

闭园后没了游人,动物园里到处都静悄悄的,饲料配送中心却比以前更忙碌了。每天,一个个蓝色的箱子被装得满满当当,肥鸡堆得冒了尖儿,新鲜蔬果的香味飘荡着,箱子上贴着不同动物的名字。

02

谁也没想到,上海动物园一闭园就是两个多月。

最先告急的是两只大熊猫的口粮。6岁的“和风”与“星光”同父异母,又被称为“风光兄弟”,是动物园里的明星动物。它们一天要吃5顿饭,大约100公斤食物,兄弟俩最爱吃的竹叶来自200公里外的浙江安吉。

上海动物园食肉队副主管吴海丽介绍,放入冷藏间后,竹叶的保质期在7天左右,竹笋则是3天。因此,熊猫馆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食物。

在4月正式封控前,动物园就与安吉的供应商联系,提前储备了一周多的竹叶竹笋。但随着防疫措施升级,供应商若再到上海,则面临被隔离14天的风险。外地的竹叶无法送达,大熊猫吃什么?

饲养员们开始搜寻附近的竹子。熊猫馆只有三个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动物园组织了十几个人成立三个“小分队”,保障国宝的口粮。第一小分队是熊猫馆的员工,负责砍动物园内的竹子;第二小分队是繁殖场的员工,帮忙挖竹笋,再运到熊猫馆;第三小分队主要是其他外援,负责到佘山砍竹子、挖竹笋。

在大熊猫馆后面,有一块自留地,种着苦竹。饲养员每天砍六七根竹子,锯成几段,再往地上用力一敲,便能得到裂开的竹片。清洗干净后,这些竹片会被送到熊猫的餐桌上,保证它们每日的“摄竹量”。

“风光兄弟”似乎察觉到,最近的伙食与平时不大一样。“和风”第一次看到这么长的“巨笋”,有点不知从何下口,它双手抱住竹笋,咬下了最嫩的笋尖。咔咔几下,笋壳掉落,尝到了春天的味道。“星光”更喜欢颜色偏黄的竹子,那是光照充足的象征,吃起来嘎嘣脆。

进入5月,笋季已过,该吃竹叶了。若在平时,只需两个多小时,新鲜的竹叶就能从安吉送到熊猫馆。疫情之下,竹叶的配送格外艰难。

“熊猫要吃竹子的呀,国宝如果吃不饱,那可不是小事儿。”裴恩乐不停地跟上级汇报请示,强调保障动物食物的重要性。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下,上海动物园拿到了一个特批的通行证,带上48小时核酸证明即可出行。

另一边,安吉的供应商将新鲜的竹子送到上海与浙江的交界处——嘉善服务区。供应商卸货后,动物园的师傅独自将400公斤的竹子装上车,全程无接触,进行闭环运送。回到动物园后,工作人员将竹子搬进冷藏间,低温储存。

时隔一个多月,“风光兄弟”再次尝到了熟悉的味道。“星光”躺在竹子做的吊床上,翠绿的竹叶堆在身边,它随手抓了一把,连枝带叶塞进嘴中,顾不上吊床摇摇晃晃……

03

两个多月里,陪伴5000多只动物的,是300多名工作人员。

“大部分员工是主动留下的。”裴恩乐回忆,上海疫情以来,陆续有工作人员被临时封控筛查,动物园面临着人手紧张的问题。随后,园方号召员工留守动物园,浦西封控前夕,越来越多人赶回动物园,动物饲养员、兽医和管理层就有120人,还有行政、绿化保洁和后勤保障等人员。

园内只有少数为夜班岗位准备的床铺,300多名留守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只能睡单位发的睡袋和躺椅,吃食堂配送的盒饭,食宿都在工作岗位上解决。

“这批留下的员工很辛苦,几乎每天都在岗位上。”裴恩乐知道,他们是动物园员工,也是家里的丈夫、妻子和孩子,特殊时期选择留守动物园,是出于对动物的爱心。

沙炳福是主动留下的饲养员之一。3月底得知浦西要封控时,他有点担心,立马赶回动物园守着。朋友觉得他傻,放着老婆孩子不陪,却自愿困在动物园里当“铲屎官”。沙炳福没有过多解释,只说了一句,“动物需要我们。”

“动物不像花草树木,如果一两天没人照顾,它们就会生病。”沙炳福说,饲养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喂养动物,还有清洁、观察、丰容和行为训练等,每一项都关乎着它们的健康成长。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爸爸要照顾小动物呀,等开园了,带你来看我养的大象。”

沙炳福看着同事在视频里哄孩子,自己也有点想家。他自知亏欠家人,解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跟妻子说声“对不起”。

跟儿子视频时,吴海丽就变成专属直播员,专门去拍儿子喜欢的老虎、狮子和金钱豹。离家两个月,她发现自己与小动物们更熟悉了,却跟视频里的儿子变生疏了。但她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呆在家里,看不到动物,她会更加担心。

想念儿子的时候,吴海丽就去看看与儿子同龄的“风光兄弟”,跟它们说说话。“风光兄弟”似乎能听懂吴海丽的倾诉,它们会主动靠近她,抬头望着。“有时候看着它们,就像在看着自己的孩子。”

沙炳福似乎也有类似的“魔力”。每当看到他靠近,大象就会慢慢走过来,摇头晃脑,有时候还会拿鼻子“亲”他。这让沙炳福觉得很温暖,在封闭的70多天里,他的生活变得更简单、纯粹。这也是他在动物园工作28年,仍旧觉得幸福的原因。

04

日头朝西边坠下,伴着老虎的低吼声,饲养员们退场了。夜色慢慢将动物园吞噬,黑乎乎,静悄悄。待月牙爬上夜空,狼的嚎叫会如约而至——“嗷呜嗷呜”。再晚一些,猫头鹰等鸟类会开始“夜谈”,发出“欧欧欧”的叫声,短促又有力。

每天早上8点,胡迪会先把企鹅放归企鹅山,再来准备它们的早餐。在封控前,饲料中心就囤够了深海鱼、小黄鱼和多春鱼,存在了鱼类冷冻间。挑选,洗净,去鳃,处理好的小鱼放在手中,企鹅们就会欢快地跑过来享用。

一个月前,因为原有的企鹅饲养员被封控,胡迪从大象馆调到了企鹅馆。初来乍到,企鹅们并不待见她,还会用嘴啄她。相伴一个月后,胡迪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赢得了它们的信任——企鹅开始主动靠近她,围着她转。

有时候,胡迪会站在游客的位置,隔着玻璃观察企鹅。或许是太久没有见到游客,企鹅们会欢快地朝她跑来,还会一猛子扎进水池,扑腾着游起泳。不一会儿,它们又把头探出水面,东张西望地找人。胡迪觉得欣喜,她还见过企鹅追蝴蝶、与树“打架”,“无论它们干什么,我都觉得可爱。”

闭园后,吴海丽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动物园:游客少了,鸟叫多了,动物们似乎更活泼了。

有一天早上7点,她和饲养员一起拖着长长的苦竹走向熊猫馆,竹叶在地上拖动,窸窸窣窣。“和风”听到后,兴奋地跑来跑去,仿佛知道美食要来了。吴海丽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她庆幸自己选择了留守在动物园。

看到熊猫的自然行为,吴海丽感到欣慰,这说明它们对生活是满意的。工作人员平时也会开展丰容工作,提高动物生活趣味,让它们展现出更多自然行为。食物丰容是最常见的,饲养员会把食物藏起来,锻炼动物觅食的能力。有时候还会进行嗅觉丰容,将柠檬汁挤到食物上,让动物闻到不同的气味。

裴恩乐坚决反对“把动物当宠物”的观念,在上海动物园,游客不能投喂动物,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裴恩乐的设想里,好的动物园应该是一座活体动物博物馆,无关珍稀程度,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价值。“人们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动物表现出自然行为,和谐共处。”

在闭园期间,上海动物园改造了小熊猫展区,并尝试让蓑羽鹤与小熊猫共同居住,“混养”已取得一定成效。当看到小熊猫趴在树上,四爪伸开,甜甜地睡着,裴恩乐觉得很有成就感,“这说明它喜欢这个环境,也不紧张,多满足啊。”

05

城市虽然被按下“暂停键”,但动物们仍在蓬勃生长着。

在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哺育室和鸟类孵化室需要饲养员24小时在岗,“奶爸奶妈”们常常在深夜照顾小动物。

别看林俊未婚,换起尿布来却十分熟练,他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小宝宝的日常起居。这个原本学机械专业的“80后”,因为喜欢小动物,来到上海动物园,当起了“超级奶爸”。

小动物也会调皮捣蛋。有时候,刚帮它穿上尿布,下一秒就脱掉了。林俊也不恼,再次穿上,轻拍小动物背部,哄它们入睡。有时候它们会突然醒来,撒娇求抱抱,那是信任的表现。看着新生的小宝宝一天天长大,林俊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很有成就感。

这些新生的小动物,只能暂时通过镜头,与游客们相见了。闭园期间,上海动物园推出了10篇《闭园日记》vlog,还有十几场直播,每场都有一两万人在线“云游动物园”。

这是园长裴恩乐一直想做的事情。他提出了“动物园+”的想法,用直播和网上动物园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动物园,从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还有5年就要退休了,裴恩乐还想做得更多——继续完善河马馆的建设、岸边植物景观的建设、强弱电房的改造等等。与动物打交道30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给动物创造一个美好的家。”

封闭的日子里,动物们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大熊猫悠闲地啃着竹叶,长臂猿继续开着摇滚音乐会,企鹅摇摇摆摆地踱着步,仿佛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屏幕前的人们在小动物们的“一切如常”中收获平静,抵御焦躁和未知。直播间里常常飘过这样的留言——“太可爱了,好治愈!”“等疫情过去,一定来看你们!”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6月2日,上海动物园恢复开园,迎接久违的游客。

“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封闭期。”裴恩乐感谢所有人的付出,留守园内的员工,也将陆续回家。林俊迫不及待想抱一抱自己养的腊肠犬,虽然每天在和父母视频时都会看它,“但狗狗也听不懂,我只想回去抱抱它。”

就像一场马拉松,快要跑到终点,裴恩乐既期待又欣慰,“要用最好的面貌迎接开园”。枯枝败叶被扫去,鲜艳的花卉摆放整齐,褪色的“一米线”也被重新描绘,割草机嗡嗡作响,青草香混着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园内。错过了整个春天的游客们会发现,骄阳替代了春花,但其他一切如常。

THE END
1.许多动物和他们一起生活着的翻译是:Manyanimalslivedwith...a他们和许多动物一起生活着 They and many animals are living together[translate] a她穿着蓝色牛仔裤。 She is putting on the blue color jeans.[translate] aChina's historical sites he likes, but he prefers Chinese friends. 他喜欢的中国的历史站点,但他更喜欢中国朋友。[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271084
2.90后美女在非洲与男人和野生动物一起生活了十年一位叫做瑞拉(别名蒂皮)的小女孩,在非洲与野生动物生活了十年时间。 瑞拉在1990年出生在法国,在这十年里,她是名副其实的“野人小美女”。 瑞拉的父母是野生动物摄影师,从出生到十岁,瑞拉随着父母在非洲游历, 足迹遍布了非洲各国,瑞拉从小就喜欢动物,小瑞拉和野生动物生活的很融洽, ...https://www.jianshu.com/p/4886c5bd11da
3.英国夫妇花551.6万买下动物园与300只动物一起生活新闻频道《我家买了动物园》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作家买下了一座废弃的动物园,和儿女换到全新环境继续生活的故事。受这部电影影响,英国一对夫妇Dean和Tracy Tweedy也离开了他们在肯特的房子,在威尔士买下一个动物园带着三个女儿一起生活。 Tweedy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他们本来已经养着30只动物,为工作所需,他想找个宠物农场以便...http://news.youth.cn/gj/201708/t20170804_10443201.htm
4.《人物》和猛兽一起生活CCTV专区《人物》和猛兽一起生活 所属栏目:人物 所属频道:CCTV-10科教 年份:2010 简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目标。本专题就为大家呈现的是三位与印度豹、莽山蛇、鹰相伴生活的动物使者。一个是17岁的金发美女坦尼娅,一个是3岁的顽皮猎豹嬉皮,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展开全部...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15490325624.shtml
5.加布里埃尔·莫雷诺的插图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于一起加布里埃尔·莫雷诺的插图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于一起我喜欢马德里插画家加布里埃尔·莫雷诺(GabrielMoreno)的这些华丽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无休止的线条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几乎下面所有作品都有其印刷品。中国设计之窗致力设计文化的交流,提供设计作http://www.333cn.com/shejizixun/202226/43497_449412.html
1.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习性吗当然啦!他们是一群非常友善、好动又好奇的小家伙。 当然有啦!他们是群居动物,通常在山谷或开阔的平原上筑巢。每天早晨会发出咕噜声来唤醒同伴并开始觅食;傍晚时分则返回栖息地休息、交配等活动。2 当然有啦!比如,它们喜欢在高处生活、用舌头舔食花粉等。 https://www.seohspm.com/ke-yan-jin-zhan/432970.html
2.科学《一起生活的动物》.ppt,小丑鱼和海葵,小丑鱼艳丽的体色,常给它惹来杀身之祸。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这使得很多海洋动物难以接近它。但由于行动缓慢,难以取食,海葵经常饿肚子。长期以来,小丑鱼和海葵在生活中达成了共识,每天小丑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当小丑鱼遇到危险时,海葵会用自己的身体把它包裹起来,保护小丑鱼。, ...https://m.renrendoc.com/paper/90891895.html
3.《我喜欢的动物》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结: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爱护,真快乐! 活动反思: 1.对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本活动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思维能力的培养较胜于情感的激发 (1)通过T课件,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视、听等感官积极投入活动,通过主动活动,获得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的学习方法,幼儿的推理过程正确率较高,因...https://mip.ruiwen.com/jiaoan/4070356.html
4.发现最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6600万年前曾与恐龙一起生活据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刊发的论文,美国考古学家在蒙大拿州发现了几颗普尔加托里猴的牙齿化石,经测定可以追溯到大约6590万年前的白垩纪。普尔加托里猴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这次发现证明它们与恐龙一起生活,而不是在恐龙灭绝后出现。 考古项目负责人曼蒂拉博士(左)和切斯特博士。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2/25/c4841722.html
5.科技文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部分野生动物在魔都的生存情况吧~ 上海的貉 貉是一种犬科动物,也是东亚特有动物,它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除荒漠地带外,由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 貉在上海也有分布,是重点保护的本土野生动物。它们是夜行动物,白天一般躲在洞穴中睡觉,几乎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到...https://www.whb.cn/zhuzhan/kjwz/20180603/199795.html
6.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从小吃同一狗妈妈奶长大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 从小吃同一狗妈妈奶长大 澎湃新闻消息,在北京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只白狮、两只东北虎、一只柴狗每天都在一起共同生活。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狮虎狗”是兄妹,从小吃同一只狗妈妈的奶长大,已和睦相处近8年。 原标题: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背后故事暖心...https://www.cqcb.com/shishijingwei/2022-03-06/478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