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现代都市人类一起生活,BBC五星神作

毕竟,“纪录片届行走的LV”这个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去年,豆瓣评分高达9.6的《王朝》,看得影剧君是欲罢不能。

如今,一顿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大餐,再次成功俘虏了影剧君的味蕾。

不瞒大家,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野性。

《野性都市》

如果说《王朝》是复杂血腥的《权力的游戏》。

那么,《野性都市》就是一片祥和的家庭剧。

它把动物的“野性”和人类的“文明”结合在一起。

以野生动物在城市为视角,真正诠释了“适者生存”四个字的含义。

活成“大爷”的大佬们。

如果有一天,你去新加坡观光,看到一群懒洋洋的水獭过马路,千万不要惊讶。

因为那就是它们的日常生活。

它们就像这个城市的合法公民一样,和人类共享草地、河水、道路。

河里肥美的鱼肉,是它们享之不尽的美味。

吃饱了,到公园散个步吧,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好不惬意。

和生活在南非开普敦的斑嘴环企鹅很像,这些不用上班的小东西,每天过得都很滋润。

白天,雌企鹅在家看蛋,雄企鹅出门找吃的。

通常,它们都是结伴而行。

因为环境和天敌,最近几年,斑嘴环企鹅的数量急剧下降。

面临生存难题,它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举家迁到城市。

没想到,办法奏效了。

城市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安全的繁殖地,这群摇头换脑的小家伙还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说起来,水獭和斑嘴环企鹅还算是比较好相处的。

接下来这位,才是真正的大佬。

这种来自泰国的猕猴,妥妥的路霸!

但凡看见吃的,就会利用天生优越的弹跳力,上去抢一票。

不过,这座城市里的绝大部分猕猴,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人们会专门为它们提供食物、住处,留足够的空间给这些小祖宗。

正是人类对它们的纵容,让“人和猴”的和谐相处,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然,这只是人和动物相处的一小部分。

有些野生动物被赶到城市里,生活得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但更多的动物却仿佛寄人篱下的游子,只能在人类的“眼色”中求生存。

越活越像“孙子”的怂货们。

比如,斯里兰卡的大象。

由于人类不断开垦土地,严重掠夺了大象们的生存空间。

这群身躯庞大的“小可怜”不得不组队去农田里觅食。

结果,当地居民怒不可遏,用强光手电、炮仗、电网把它们赶了回去。

据说,因为领地冲突,每年有200多头大象和80多人丧生。

不仅如此,占了地盘的人类,还贪婪地觊觎着利润巨大的象牙。

和泰国猕猴面对人群时的活泼无赖不同。

斯里兰卡的大象看到人群,会急忙躲闪。

要知道,杀伤力更强的大卡车都没这个威力。

同样惨的,还有塞尔维亚的长耳鸮。

由于战争和耕地破坏,原本供它们栖息的树林,现在连90%都没剩下。

无奈之下,它们只好移居到城市的公园里。

然而,对于这种白天需要大量休息的生物,城市的喧闹显然会让它们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所以,这就要求人类的理解和妥协。

除此之外,还有曼谷的巨蜥。

因为封建迷信影响,必须生活在肮脏的下水道,永不见天日。

原本,地球上明明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偏偏半路杀出个人类,蛮横不讲理,烧杀抢掠。

愣是让曾经耀武扬威的猛兽们,越活越像孙子。

人与兽的友谊之路。

有时候,影剧君就在想:人和自然,怎么就不能和谐相处了?

既然美女和野兽的爱情,大家能理解接受。

为何人类和野兽的友情,就不能试着发展一下。

其实,在人和这些野生动物的相处中,主导的一方永远是人类。

只要我们愿意,伸出友爱之手,化敌为友,人类也不会沦落到被大自然惩罚的田地。

如今,人类早已站在生态系统的顶端。

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人类的登顶之路怎么来的?

还不是一路踏着其他物种的鲜血!

不敢想象,仅在最近40年间,地球上就有一半的动物灭绝。

这还不包括更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可是呢,人类有所反思吗?

没有。

我们仍在扩张,人口急剧增加,更多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

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动物们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再压缩。

于是,就出现了纪录片里的违和场景。

替代原来的丛林、平原、海洋,这些野兽们开始和人类一起共享城市。

就像达尔文的那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不过,这场物种进化,是在人类的逼迫下,不得不加快进度。

实在不敢去想,以后会有更多动物,像猫狗一样被驯化,成为人类的朋友或玩物。

像猪羊牛等家禽一样,成为人类餐桌上,一道司空见惯的美食。

因为这些动物无一例外,都是满足了我们的某些需求,依附着人类,存活了下来。

当然,还有一些动物是靠着优越的繁殖能力,才敢于和人类叫板。

比如,老鼠。

即便人类用各种方式对它们进行绞杀,它们仍旧活的很好。

就像纪录片里提到的褐鼠。

一只雌鼠每三周就能生一窝小鼠,每窝达十一只,一年就是3000多只。

但现实是,绝大数的动物都没有以上的能力和特权。

它们只能听天由命。

在人类和环境施加的巨大压力下,这些物种既不选择讨好人类,也不选择适应新环境。

于是,它们只能选择死亡。

但请记住,它们的死亡或消失,永远都有我们一部分责任。

不管承认与否,人类在野蛮扩张的历史中,双手沾满了猩红的鲜血。

中国有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总有一天,我们总要为曾经犯下罪行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国还有句老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与动物本就同根同源,为何非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互相敌对。

所以,从现在这一刻起,不妨试着反思,试着换位思考:

当我们在为自己建造舒适家园的时候,能否想一想那些饥寒交迫的动物们。

在建造城市、农田占用了动物的土地时,是不是应该对它们有相应的补偿?

或者,试着放下人类可笑的优越感。

真正去做一个人,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悲悯之心的高级动物。

THE END
1.许多动物和他们一起生活着的翻译是:Manyanimalslivedwith...a他们和许多动物一起生活着 They and many animals are living together[translate] a她穿着蓝色牛仔裤。 She is putting on the blue color jeans.[translate] aChina's historical sites he likes, but he prefers Chinese friends. 他喜欢的中国的历史站点,但他更喜欢中国朋友。[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271084
2.90后美女在非洲与男人和野生动物一起生活了十年一位叫做瑞拉(别名蒂皮)的小女孩,在非洲与野生动物生活了十年时间。 瑞拉在1990年出生在法国,在这十年里,她是名副其实的“野人小美女”。 瑞拉的父母是野生动物摄影师,从出生到十岁,瑞拉随着父母在非洲游历, 足迹遍布了非洲各国,瑞拉从小就喜欢动物,小瑞拉和野生动物生活的很融洽, ...https://www.jianshu.com/p/4886c5bd11da
3.英国夫妇花551.6万买下动物园与300只动物一起生活新闻频道《我家买了动物园》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作家买下了一座废弃的动物园,和儿女换到全新环境继续生活的故事。受这部电影影响,英国一对夫妇Dean和Tracy Tweedy也离开了他们在肯特的房子,在威尔士买下一个动物园带着三个女儿一起生活。 Tweedy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他们本来已经养着30只动物,为工作所需,他想找个宠物农场以便...http://news.youth.cn/gj/201708/t20170804_10443201.htm
4.《人物》和猛兽一起生活CCTV专区《人物》和猛兽一起生活 所属栏目:人物 所属频道:CCTV-10科教 年份:2010 简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目标。本专题就为大家呈现的是三位与印度豹、莽山蛇、鹰相伴生活的动物使者。一个是17岁的金发美女坦尼娅,一个是3岁的顽皮猎豹嬉皮,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展开全部...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15490325624.shtml
5.加布里埃尔·莫雷诺的插图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于一起加布里埃尔·莫雷诺的插图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于一起我喜欢马德里插画家加布里埃尔·莫雷诺(GabrielMoreno)的这些华丽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无休止的线条作品将个人和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几乎下面所有作品都有其印刷品。中国设计之窗致力设计文化的交流,提供设计作http://www.333cn.com/shejizixun/202226/43497_449412.html
1.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习性吗当然啦!他们是一群非常友善、好动又好奇的小家伙。 当然有啦!他们是群居动物,通常在山谷或开阔的平原上筑巢。每天早晨会发出咕噜声来唤醒同伴并开始觅食;傍晚时分则返回栖息地休息、交配等活动。2 当然有啦!比如,它们喜欢在高处生活、用舌头舔食花粉等。 https://www.seohspm.com/ke-yan-jin-zhan/432970.html
2.科学《一起生活的动物》.ppt,小丑鱼和海葵,小丑鱼艳丽的体色,常给它惹来杀身之祸。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这使得很多海洋动物难以接近它。但由于行动缓慢,难以取食,海葵经常饿肚子。长期以来,小丑鱼和海葵在生活中达成了共识,每天小丑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当小丑鱼遇到危险时,海葵会用自己的身体把它包裹起来,保护小丑鱼。, ...https://m.renrendoc.com/paper/90891895.html
3.《我喜欢的动物》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结: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爱护,真快乐! 活动反思: 1.对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本活动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思维能力的培养较胜于情感的激发 (1)通过T课件,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视、听等感官积极投入活动,通过主动活动,获得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的学习方法,幼儿的推理过程正确率较高,因...https://mip.ruiwen.com/jiaoan/4070356.html
4.发现最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6600万年前曾与恐龙一起生活据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刊发的论文,美国考古学家在蒙大拿州发现了几颗普尔加托里猴的牙齿化石,经测定可以追溯到大约6590万年前的白垩纪。普尔加托里猴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这次发现证明它们与恐龙一起生活,而不是在恐龙灭绝后出现。 考古项目负责人曼蒂拉博士(左)和切斯特博士。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2/25/c4841722.html
5.科技文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部分野生动物在魔都的生存情况吧~ 上海的貉 貉是一种犬科动物,也是东亚特有动物,它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除荒漠地带外,由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 貉在上海也有分布,是重点保护的本土野生动物。它们是夜行动物,白天一般躲在洞穴中睡觉,几乎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到...https://www.whb.cn/zhuzhan/kjwz/20180603/199795.html
6.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从小吃同一狗妈妈奶长大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 从小吃同一狗妈妈奶长大 澎湃新闻消息,在北京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只白狮、两只东北虎、一只柴狗每天都在一起共同生活。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狮虎狗”是兄妹,从小吃同一只狗妈妈的奶长大,已和睦相处近8年。 原标题:北京野生动物园狮虎狗共同生活,背后故事暖心...https://www.cqcb.com/shishijingwei/2022-03-06/478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