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给杨卫平的致敬辞:你笑着做教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和学生一起相互促进、共生共长;你笑着做班主任,指尖有智,口中有趣,引导学生树立理想、逐梦未来。你依恋讲台、为课痴狂,都会、小城、山乡,都有你笑着深耕课堂的可爱模样。你是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杨卫平。
在幸福教育中孕育幸福人生
她今年56岁,还有4年退休,从教38年来,桃李满天下,学生都喜欢称呼她“老杨”。但她看起来却很“年轻”,喜欢跟学生交朋友,与他们说话时,充满童真和稚气……
她就是杨卫平,郑州市第19初级中学的一位普通教师,总是笑着,看起来幸福极了。
日前,教育时报记者来到杨卫平所在的学校,和她面对面,感受她的幸福教育生活。
幸福成长:一直向前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2023年9月30日,杨卫平在微博发了一条动态:“2023年9月,一个有生以来收获最大、感动最多、感触最深的月份……”她口中的“收获最大”指的就是获得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
“耕耘不问收获,自有一路花香”,这句话用在杨卫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杨卫平之前虽然没有获得过“官方”授予的这么高的荣誉,但她在全国班主任界却享有盛誉。仅2023年,她就受邀到全国各地做班主任工作讲座百余场。
其实,杨卫平口中看似轻松的“一下子”,是她数十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支撑。
微记录是杨卫平提升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2009年,杨卫平开始了微记录——写反思、写故事、写感悟,十多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记录。“电子产品没普及时,我就手写。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开始在微博上记录,一年能写下几十万字。”杨卫平说。
杨卫平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教育时报记者搜索杨卫平的微博账号“笑着做教师”,截至发稿时,主页显示该账号共发布了38608条内容。此外,杨卫平还先后出版了《笑着做教师》《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等7部教育专著。“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写下去。”杨卫平说。
当学习成为习惯,成长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了。2020年,52岁的杨卫平又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成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她是那一批167位培育对象中唯一的“60后”。被确定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后,杨卫平到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接受为期3年的培训,当起了学员。“学友们都比我年轻得多,其中最小的比我小了十几岁。”杨卫平说。尽管如此,但她学习却是最勤奋的,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
2023年10月27日,中原名师杨卫平初中语文工作室正式揭牌,她感慨道:“今天,56岁的我,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是啊,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肯向前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幸福育人:成绩不是第一位,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附带品”
课前,教育时报记者走进九(4)班。“这是我们班进行的一个主题活动——岁月如歌,分为4项内容,写一写同学、画一画同学、理一理班级大事记、编一编班级纪念册。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在4项活动中选择2项完成。”此项活动的总策划、九(4)班语文科代表白钧儒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给我们的初中三年生活留下美好记忆。”
“活动具有育人于无形的功能。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视野被打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杨卫平告诉教育时报记者,“一次活动后,一个很贪玩的孩子对我说‘学习一点儿也不难,太有意思了’。所以,成绩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附带品’,当学生成长了,成绩也就水到渠成。”
采访期间,杨卫平告诉教育时报记者,近期她正忙着写一本书《笑着做班主任》,将这些年的带班实践和思考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希望帮助更多的老班从容带班。
教育时报记者问:“你的带班的秘诀是什么?”杨卫平回答:“爱!”“这么简单吗?”教育时报记者追问。
杨卫平笑笑,边回忆边讲述。这个学生叫小A,是一位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男孩子,他的父母也是教育工作者,但面对小A却束手无策。杨卫平了解小A的情况后,并未着急行动,而是在其旁边静静守候、观察。一天,杨卫平注意到,小A主动拿一卷卫生纸到班里,并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大家使用。杨卫平拿起手机随手拍了下来,并在班里对他进行公开表扬,夸他动手能力强、善于动脑筋,将来会成为科学家。
杨卫平说:“那天我夸他时,发现他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光,我知道我找对了方向。”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卫平就持续不断地用手机拍照记录小A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一直拍到他初中毕业,同时主动创造机会,给小A展示的平台。“比如,我的办公桌抽屉、话筒等坏了,都是交给小A鼓捣。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杨卫平说。慢慢地,小A越来越喜欢学校,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九年级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请学生吃煲仔饭,是杨卫平奖励学生的一种方式
“爱,说起来简单,做好很难。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厚的,不能简单理解为付出、包容、安慰,更需要用心和智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杨卫平说。
幸福引领:活成一束光,照亮更远的地方
在学校里,杨卫平不仅是学生的老杨,也是众多年轻教师的老杨——对待年轻教师的成长倾尽全力。
“岁月如歌”主题活动
郑州市第19初级中学教师姚孩,也是受杨卫平影响比较大的一位老师。他说:“杨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自己就要什么样。”他学着杨卫平在班里开展的写作活动,风生水起,学生受益极大。
2021年,杨卫平成立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后,更是将光照到了更远的地方。“我们工作室成员涵盖了郑州市的多所学校。在工作室里,我们读书、研讨、成长,感受着教育的幸福。”杨卫平说。近年来,在杨卫平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和学校同事快速成长,涌现出多位郑州市教学名师、郑州市名师、郑州市骨干教师。
(原载:2024年3月22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王磊)
责任编辑:张俊州二审:张利军三审:侯军锋
河南教育报刊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