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吗大哥”、“进来坐会儿呀美女”。
如果你曾走在三里屯酒吧街,应当听到过这种标志性的揽客声。作为酒吧街的前哨,他们昼伏夜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每当落日的余晖散去,霓虹、音浪与钢管舞就是这条街上最醒目的标志。
当然还有堵车,“没事千万别往酒吧街里开,没一个小时你可出不来”,一位老北京出租车司机这样调侃。
与酒吧街隔路相望的太古里南区,尽管只相隔几十米,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致。潮流是它最大的标签,临街设立的是各种奢侈品、潮流服饰店。
这正是三里屯商圈的二元性所在。
2022年12月25日,一则消息的发出,让这种文化的对冲性面临起新的调整。据一张张贴于酒吧门窗上的告知书显示,商铺须在2023年1月31日前清空物品并搬离。
“这条街是不是要关了?”1月31日晚,霓虹灯闪,人来人往,有路过的行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手持相机或手机驻足拍摄的身影——在酒吧街面临腾退的消息传出后,前来打卡留念的人络绎不绝。
图/市界
这条过去常被附近居民投诉“扰民”的街道在这个夜晚略显安静,舞台上不再有驻唱歌手一展歌喉,曾经飘在空气里、招徕顾客的喊声一同消失,甚至连最大的酒吧“男孩女孩”,也只是在挨着玻璃窗的位置零零散散地坐了几桌顾客。
三里屯商圈的进化,是一种城市更新的缩影,旧力量的撤退,与新力量的进击形成呼应。而酒吧街,这个贯穿于商圈数十年的记忆,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三里屯酒吧街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但三里屯酒吧街又好像一直存在。”一位在三里屯地区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居民如是感慨。
一条神秘莫测的街道
告别是从白天开始的,或者说要比这一天来得更早。
1月31日下午,一个又一个镜头对准了三里屯酒吧街。一位外国男子打开了手机的摄像模式,沿着店铺门前的人行道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半小时后,在他短暂停留的一家酒吧门口,另一位外国男子盯着头顶的招牌看了很久。他或许会出现在几家媒体的视频画面中,因为此刻,他正在对着镜头讲述与这条街有关的回忆:“来这里喝过两次酒,食物很干净。”
16岁的高中生小林,骑着一辆自行车,只身一人来到了酒吧街。小林小时候住在周边,常到附近一家游戏厅玩耍。但对他而言,酒吧街更像是一块神秘莫测的禁地,热闹但陌生。“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酒吧街打架斗殴的新闻,就不怎么敢来,走到这地方都是绕道走”,他对市界说道。
年岁渐长,小林搬家了,也对童年记忆中的酒吧街有了新的认识。一大早看到新闻推送,他才知道这里可能要消失了,特地赶来拍照留念。
市界发现,多家酒吧门口都贴着一张由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发布的“限期腾退房屋告知书”,告知书要求商铺必须在2023年1月31日前清空物品并搬离。原因是“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酒吧房屋安全状况进行综合鉴定,鉴定结果为D级,房屋安全结构已经不适合经营”。其中还提到,街道办事处与商户签订的《租赁合同》已于2021年12月31日到期。
年过六旬的老李并不满足于只在酒吧外面拍几张照片,他来北京四十多年,从未听说过酒吧街这号“景点”。前一晚听到消息,决定拉上老伴过来转一转。“我用高德导航了一路,还以为酒吧街有多长呢,嚯,就这!”老李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下,夸张的语气中不乏调侃。
老李戒酒多年,即便如此,他还是走进了一家还开门营业的酒吧,准备消费一把——只为了发一条朋友圈,毕竟,文案在出发前就编辑好了。翻了半天菜单,老李最后点了一瓶1664啤酒,外加一份小锅巴。“啤酒68块钱,锅巴60块钱,这点仪式感扔进去128块钱。”虽然嘴上吐槽,老李依然兴致勃勃地给市界展示了他刚发布的“九宫格”,从环境、食物拍到人像,照片中的他腰杆挺直,面前摆着啤酒和锅巴,笑容灿烂。
“酒吧街其实早就不在了”
“三里屯”,是北京市朝阳区下辖三里屯街道的简称,因距老北京内城三里地得名。
作家冯唐在《三里屯前史》中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三里屯还只是“一堆没脸没屁股的六层红砖楼”,除了几个花坛、树,跟别的地儿没什么不同。
不过,人们如今提及三里屯时,多指的是从工体东路与北路交界处算起,四周所覆盖的商圈,除了酒吧街,还有太古里、SOHO与工体等建筑群。
酒吧街就位于三里屯北路东侧,但在早些时候,三里屯的酒吧街其实分为北街和南街。北街以“三里屯教父”李亨利建造的88号酒吧闻名,商业气息浓郁,南街原先是汽配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设了“乡谣”、“芥末坊”、“爱尔兰酒吧”等酒吧后,以文艺先锋的气息闻名。
2000年,酒吧南街传出即将拆迁的消息。2004年底,酒吧南街正式宣告拆除,歌手罗大佑特地赶到“乡谣”酒吧,参加了这场最后的酒会。“三里屯生于1995年,死于2005年”,音乐人黄燎原曾写道。后来,便只剩下了如今的酒吧北街。
图/视觉中国
依然存活的酒吧北街,一路见证着三里屯几十年来的商业变迁。2006年,“新三里屯”计划正式启动,在计划中,在新三里屯街道东侧,仍是包括男孩女孩等酒吧为主体的酒吧街,而西侧的新三里屯则会以“3.3”大厦为界线,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三里屯越来越潮的同时,也在不断抹去旧时让一部分人们念念不忘的特色。2017年,著名的“脏街”被拆除,道路两边曾遍布小吃档口,因“脏乱吵”闻名的街道,摇身一变,成了有三联韬奋书店入驻的靓丽步行街。2022年,被称为“三里屯后花园”的那里花园也被拆除改造,这个看起来幽谧僻静、不太像商业化的场所也将成为三里屯未来的商业重心之一。
在如今酒吧街的尾部拐角处,有一间外表看起来颇为朴素的画廊,画廊里堆放着大量的装裱画以及艺术作品,据画廊老板称,他在酒吧街已经待了超过二十年,由于靠近使馆区,这家画廊的外国客户占比一度超过70%,搬离通知一出,他表达出了无奈,“现在还有大批老客户的订单需要做完,合作的工厂都要正月十五以后开工,现在突然要搬离,也不知道往哪里去。”
更新与改变
潮起潮落,见证的与被见证的,陪伴的和被陪伴的,又是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