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被教育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却很少讨论过如何面对死亡。
猫也好,狗也罢,宠物总是我们身边那个“短命”的朋友,“死”这个话题成为了我们不想谈但是不得不谈的主题。
不同于人类逝世后日趋完善的殡葬方式,宠物的离开却往往让主人犯难。
宠物走后你会怎么做?
那么爱宠“身后事”,你会怎么办?小编就此展开了一次小范围调查,采访了身边养宠物的20个亲朋好友。
接受采访的20人中:有11位人士选择找个郊区风景好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地方悄悄掩埋;有6人考虑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会找专业机构火化或者找宠物墓园埋葬;有2人表示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葬礼的仪式和可以祭拜的地方,有1人表示在没有可埋葬的地方时可能会选择直接扔掉。
可以看出,宠主对过世宠物的常见处理方法无非是自行掩埋和选择宠物殡葬,在人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现在,随意丢弃已经成为了少数。
但是掩埋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专家表示,这些没有经过火化的宠物尸体,随时都可能造成病原传播,从而对水质、空气、土壤等带来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险,这关系到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所以,火化才是宠物殡葬的正确道路。
宠物殡葬业必将兴起?
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470亿元,同比增长20.5%;2018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增速高达27%,其中宠物狗市场规模1056亿元,宠物猫市场规模652亿元。
2017年宠物白皮书指出,在宠物服务类年度人均总消费中,宠物殡葬排第三位,约1133元,仅次于宠物医疗和宠物洗澡美容。
另外据了解,目前昆明每年大约有2万左右的宠物尸体需要处理,还有很多不能准确估算数量的流浪猫和流浪狗尸体。
巨额的市场下,宠物殡葬业的兴起已成必然。
昆明宠物殡葬业现状怎样?
昆明市殡仪馆曾在2015年提出要开展宠物火化服务,但目前并未实施。目前,在网上搜索“昆明宠物殡葬”“宠物火化”等关键词,依然能找到昆明几家在营业的宠物殡葬服务机构。
《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本级人民政府和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该条例仅针对人。
的确,昆明现有的一些宠物公墓基本都属于无证经营,不少公墓老板对此十分发愁,一位老板这样说:“这些年过得担惊受怕,毕竟没有一张合法的‘身份证’,只能偷偷摸摸。”他们大多数只能办宠物服务的营业执照,一涉及丧葬,他们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无法办理”。
已经成熟的宠物殡葬业是怎样的?
反观国外的宠物殡葬业,一些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在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剑桥宠物火化场,成立已经有25年。从建立之初平均每天只有2个客户,发展到现在每星期大约提供几百个服务项目。
而在战斗民族俄罗斯,莫斯科市将规定写进《动物保护法》,严禁直接埋葬宠物尸体或是将尸体丢弃在垃圾箱中,要求宠物死后葬入面积约2公顷的专门墓地。此外,莫斯科还修建了动物骨灰堂、动物商店、动物旅舍、动物滞留处和火葬场等。
在日本,商家把宠物“身后事”的商机发掘到了极致,不但有宠物火化、宠物葬礼、宠物墓地,甚至还有专为宠物服务的寺庙。
而且不少国家或者是本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
总结来说,宠物殡葬一是对环境、疫病进行了控制,二是对宠物主人的情感进行了抚慰,随着如今宠主们观念的逐渐提升,宠物殡葬作为一个商业化产业必将兴起。
但由于目前行业性监管目前尚处于缺位状态,需要政府对企业资质准入、设备及人员标准等相应配套监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要走的路还有很远,但目前行业内还是存在着一批赫赫业业的人,相信我国的宠物殡葬行业会日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