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16江苏
【前言】
1、“进修细胞形态”系列是本人进修期间拍摄考试片、血涂片、骨髓片、体液细胞等组合而成,既是点滴回忆,也是复习巩固。
好啦~上车,讲形态!
【一】
浆多浆蓝,异型淋巴细胞(也叫反应性淋巴细胞),胞核可见核仁?假的!
淋巴瘤?不不不,淋巴瘤是核大浆少,浆更深蓝,且核仁有种深蓝色感觉。外周血比较少见淋巴瘤细胞,考试片出过,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看到异淋,别光想着EB病毒感染、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恙虫病、出血热等也可以有异淋。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异淋分3型,报告时候不具体分哪一型,能认出来就可以,个人报告是,可见异淋多少个,或异淋百分比,挑重点写。形态描述?不写,因为没有单独的外周血报告模板,只是在血常规栏目里增添异常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血小板形态。
此图取自某儿童血涂片,最终确诊恙虫病。
【二】
黄老师的名句:一河两岸,斗鸡眼。上图比较好看,中间有一点点的分膈。下图可能有点难认,或误认为血小板,其实它的核偏向一侧,斗鸡眼状。
这是中性粒细胞吞噬了马尔尼菲篮状菌(以前叫马尔尼菲青霉菌),看菌量,还是挺多的,估计患者预后不良。
三者鉴别点的摘抄笔记,各位老师参考一下。
【三】
裂口红细胞,也有叫水泡细胞。红细胞一侧的血红蛋白流失,只剩一个边缘的影子,像打破的鸡蛋。见于G6PD缺乏症,除了常见的食用蚕豆,某些药物、水果(如枇杷)等也可以出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四】
取自M2a骨髓片,原始粒细胞根据胞浆内颗粒多少分3型,按大小来看,也有小原粒。
M2a原粒(I型+II型)30%~90%。M0和M1的骨髓片,本人没看过,不过考试片有一个先天性白血病倒是印象深刻。
原粒有时和原淋比较难鉴别,个人习惯是:原粒的核染色质细致疏松,原淋的胞核可见切迹,原粒核比较平坦、压平感觉,原淋的核有点金鱼肚、圆鼓鼓。原粒靠近核的浆是沙滩,有点浅黄。原淋近核区的浆是白炽灯,偏白。
原粒原淋在外周血中统一报原始细胞,也没错。看骨髓,就得区分开来,必要时可做化学染色,POX和PAS。
另外ALL的原幼淋排列方式有特点:棋盘状、葡萄串。下次找一找这个图。
【五】
【六】
答案是L3,ALL有L1、L2、L3三型,以前会区分,现在不用。以前说这种带空泡的ALL是伯基特淋巴瘤。
核形不规则。
特意拍的两个细胞做对比,上:正常淋巴细胞。下:原幼淋巴细胞,核上有空泡。
胞浆有空泡,核形不规则。
是不是感觉它的核染色质粗糙?对的。
这段话摘自黄老师公众号:
【异型淋巴细VS淋巴瘤细胞】
淋巴瘤细胞个头大,但细胞核更大,染色质呈均匀的粗颗粒状结构,染色呈紫红色,可见往外凸的深蓝色核仁,细胞胞浆量相对少,即核浆比大,浆浓染且更蓝。
异型淋巴细虽然个子大,但细胞浆的量也多,所以细胞的核浆比较淋巴瘤细胞的核浆比小,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核表面有比较光滑的感觉,细胞核好像被河水冲刷过的鹅卵石,而且里面还隐藏着暗暗的花纹呢。
【七】
新生儿溶血症(HDN),片尾处可见个头小、染色深的球形红细胞。有点像乒乓球
【八】
胞浆内的是啥?吞噬的啥?出自考试片,第一次看到这形态时候,也是一头雾水。
多浏览几个视野,思路开始清晰起来。胞浆内的应该是血小板,只是为何“自相残杀”呢?粒细胞吞噬血小板?
粒细胞附近还可见灰色血小板(不着色)、或乏颗粒血小板。
可以看到,吞噬的血小板为紫红色,说明它有颗粒。
黑色:灰色血小板、乏颗粒血小板。
红色:大血小板。
蓝色:淋巴细胞。
最终问了带教老师,确实是粒细胞吞噬血小板,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几张图用诗人曹植的诗句挺应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九】
疟原虫,红核蓝浆。记得有一次考试片,是疟原虫治疗后复查,虫体量很少,印象中大家都没看出来。另外感染早期,虫体量也少,需要谨慎阅片,首诊医生对发热患者需询问是否有国外疟疾疫源地的旅居史。
【十】
Pelger-Hüet畸形(俗称“派胡畸形”),基本假性多见,以继发于某种疾病居多,一般较多是感染引起。可见粒细胞的核形发育异常,不分叶或只分两大叶。个人觉得像花生形状。真性的P-H畸形,没见过。
【十一】
OK,最后一个,又到压轴的了。
淋巴细胞的核像似被切开一样,红色箭头的淋巴细胞有老师认为也是裂隙淋巴细胞,额,各抒己见吧。我们一般会打的比较严格点,必须看到切透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