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popularityofWeChat,WeChatmarketinggetsmanyenterprises'attention,andbeginstobecomeahottopicofmanyenterprisesconcerned.Enterprisesprovideavarietyofbusinessandproductservicesthroughtheuseof"subscriptionnumber","servicenumber","businessnumber"andgetmoreattentionandgreatersaleswithahugeWeChattraffic.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WeChatmarketingandthefunctionofWeChat,thispapertakestheWeChatmarketingwayastheresearchobjectandanalyzestheWeChatmarketingofenterprisefromtheperspectiveofprecisionmarketing,relationshipmarketingandword-of-mouthmarketing.
Keywords:WeChatmarketing;corporatemarketing;marketingstrategy
2.1漂流瓶
2.2二维码
2.3基于位置的服务
2.5公众账号
3.1精准营销
3.2关系营销
3.3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客户间的相互交流将企业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属于一种病毒式营销。采用消费者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营销,成本低,效果好。
参考文献:
关键字:总承包建筑工程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以下是根据总承包建筑工程的营销策略进行的探讨:
1、对总承包建筑工程设计的营销策略
建筑工程设计在工程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注重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的作用,并合理优化建筑设计。对总承包建筑工程的设计的营销策略,其实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营销,满足市场需求的建筑工程质量,必定是建筑设计符合市场要求的。因此,总承包建筑工程应当从营销的角度出发选择建筑设计公司,使建筑设计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膨胀,为总承包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力打好基础。
2、对总承包建筑工程的关系营销策略
2.1关系营销的主要对象
总承包建筑工程关系营销的对象主要有客户、内部员工、供销商、竞争对手、协作者以及金融政府机构等,必须处理好与关系营销对象之间的关系,为市场营销拓宽道路以取得经济效益。
首先跟客户建立良好信任的关心,通过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等取得客户认同和信任,笼络能够长期合作的客户;员工是能创造生产价值的人力资源,通过改善员工福利、薪资待遇、升迁机会等取得员工的满意,可以提供给员工工作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充分发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更高的创造性;通过市场竞争选择供销商并与与其共创利益、共同发展,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以实现经营目的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与竞争对手从恶性竞争到联合合作是竞争对手在关系营销中的作用和体现,竞争双方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与发展;建筑工程的协助者包括设计公司、监理公司等,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实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与金融政府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取得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协助,为建筑工程开拓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2.2关系营销策略的实施
营销策略只有进入市场营销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须让营销策略参与到市场营销活动中去,而总承包建筑工程的关系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2)重视关系营销的手段及公共关系处理。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更好地得到公众的认可,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总承包建筑工程通过传媒的宣传、大型活动策划以及政府关系协调等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提高信誉度,并利用公关策划配合市场营销活动,提升营销对象印象中的公众影响力,发展并保持更持久信任的关系。
例如:宝业集团是浙江省著名的民营建筑企业,它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处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服务理念植入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自主从客户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并坚定地认为,只有得到社会各方各业的信任支持,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宝业集团主动支持政府发展项目和公益项目,积极地为政府和社会分忧,由此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公众影响力,也因此成为很多政府项目的主要工程候选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3)注重关系营销的核心即以服务建立关系。总承包建筑工程在生产建筑工程时与客户需求、建筑设计、工程监理、政府监督等紧密联系,各方参与主体对于建筑工程生产都会有自己的要求和建议,而总承包建筑工程必须以服务理念和意识与他们主动沟通,并积极回应所传达的意见,将服务理念很好融入关系营销中并坚定地实施下去,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
3、对总承包建筑工程营销策略的管理创新
总承包建筑工程对营销策略的管理应该坚持不断创新,让营销策略顺应市场变动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作用。
首先应该实行品牌营销,通过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形象创收更多更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开展差异化市场营销,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针对需求差异合理定位目标市场,才能有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并在市场竞争中建立独有特色,强化品牌效益。接着,推动专业化协作策略,依靠大型企业的技术和开发优势,突破自身各方面的限制,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使建筑生产更加专业化,促进双方协调发展。并且,合理运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或减少的项目相应调价,在单价不平衡的情况下保持总价不变,为第二次营销开发奠定基础。
结语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目标,所有的市场营销活动都是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进行的,而营销策略的实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手段。总承包建筑工程通过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不断扩大营销市场,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加速品牌效应的进程,进而取得在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优势,为建筑工程创收更大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未来的市场需求仍是相当大的,但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未来工程建筑的市场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因此,研究出新的营销策略来取缔传统的营销观念,多汲取竞争市场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系统、成熟的营销策略,以提高建筑工程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竞争力,是总承包建筑工程得以生存并发展下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曼.建筑施工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及其应用[J].建筑施工,2011(11).
[2]胡冰洋.建筑施工企业关系营销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09(19).
[3]胡田宏.论建筑施工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J].职业圈,2007(4).
[4]施剑勇.浅谈建筑企业营销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5]彭晓阳.试论建筑企业营销管理[J].现代商业,2011(11).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微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日
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在新时代网络发展情形下,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推广的需求。企业也在不断地通过发展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发现更有利于企业营销的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微”的概念逐渐拓展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微营销在充分利用资源、发现潜在客户、信息传递速度迅速、推广效率高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传统营销方式效果有明显提高。企业掌握新媒体趋势,制定微营销策略,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形势
(一)媒体变革促进企业营销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推广企业产品、企业服务以及维护自身企业形象等等。要想完成这些工作,不可避免需要媒体的帮助。媒体既是企业营销的载体,同时又是企业实行营销活动的基础。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除了需要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提升产品服务以外,还要在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提升企业知名度。
二、微营销的特点及优势
三、企业在新媒体趋势下的微营销策略
四、总结
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发展,使媒体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也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增加,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企业应该了解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通过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对产品的营销策略也应该随之改变。在新媒体的变革形式下,企业用全新的宣传方式为产品做推广,通过微营销吸引人们的眼球,跟随信息时代的变革,为提升顾客满意度做努力,才不能被社会所淘汰。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Combiningwiththecurrentdevelopmentofpolicymarketingathomeandabroad,westudiedthepolicy,publicpolicymarketinganditsstrategymode.First,weintroducetheconceptofpolice,secondly,weconcludethedevelopmentofPublicpolicymarketing,atlast,weconcludethepublicpolicymarketingstrategy.
关键词:政策;政策营销;政策营销策略
Keywords:policy;publicpolicymarketing;publicpolicymarketingstrategy
0引言
1政策概念综述
1.1国际上对于政策概念的界定[1]西方学者关于政策的界定各有侧重,大体上包含以下几种含义:其一,政策是政策权威者所制定的某种计划或规划;其二,政策是这种计划或规划所引发的权威者的真正行动或行为的动态过程;其三,这种行动或行为包含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四,无论静态上的,还是动态上的,或是作为、不作为的政策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五,政策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2政策营销发展及概念综述
2.1市场营销及政策营销的发展[3]早在古希腊时代,营销就已经存在人类社会,1900年代的德国和美国的大学学院就有学者从事营销研究,随着大众传播科技的不断创新,1950年代后期开始,营销专业在美国蓬勃发挥,之后借由跨国公司将整个世界带入营销的年代。Levitt于1960年提出营销的概念,阐述顾客需求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营销的先驱学者McCarthy提出所谓的4P营销组合,亦即公司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制定出符合产品价值的价格,透过有效的经销通路,并辅以适当的促销推广活动。
不同于美国学者的意见,澳洲学者Dann等人认为,现代市场营销概念起源于1900年代,其演进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00至1930年代的生产概念时期,1920年代开始的产品概念时期,1930年代开始的销售概念时期,以及起始于1950年代初期以来的营销概念时期。此外,荷兰学者Buurma则指出,自19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逐渐正视公民消费者概念的重要性,而且运用营销工具与策略规划,以便于将公共政策推销给社会大众。
1970年的美国营销协会年会颁授1969年最佳论文奖给PhilipKotler和SidneyLevy,他们所撰写的《营销概念扩大化》一文将营销概念推广到非营利事业营销有着重要贡献,他们认为市场营销交换活动的概念,可以扩及到社会营销、教育营销、健康营销、文化营销(博物馆和表演艺术)、以及宗教营销等不同的领域。
政府部门因为有公众接触的需要,营销概念的扩展很快就得到实务上的回响,先是选举竞争中的候选人营销,到后来政府的政策营销,公共政策决策时正当性的形塑,以及执行时民众顺服的获取,营销专业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由于发展历程短,政策营销仍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缺乏营销观念、营销效率低下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国内已经开始逐渐注重营销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不可否认,中国的政策营销思想才刚刚起步。作为辅助非营利组织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需结合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身的营销模式。
2.2政策营销概念的界定[4]基于市场营销概念扩大化的基础,荷兰学者Buurma将公共组织所运用的营销分为四种模型,他认为只有第四种类型才是所谓的政策营销:
第一种类型:营销是透过公共财货和服务的进入市场环境,市场化概念可以将公共部门的活动转移私部门,其目的在于降低价格,而且使得品质更能符合顾客的需求,政府许多外包个案,希望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让顾客满意,广义来说都可以算是某种政策营销的作为。
第二种类型:营销有助于促销区域性的公共组织,这是一种以区域为传播单位的营销行为。例如许多都会地区所时兴的城市营销(citymarketing)。
第三种类型:营销是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可以透过营销以增进己身利益。例如Burton就提出利害关系人营销的概念,在市场与社会的支持之下,确保其存续的利益。
第四种类型:营销则是为达成政治目的而运用营销工具以实现政策目标,Buurma认为,这才是公共政策营销所欲实现的目标。
最终,Buurma给出的政策营销的定义为[5]:政策营销就是政府通过开发和提供可以让公众接受的政策手段,以及特定的社会行为,从而使政府以及公众双方的目标同时得以实现的规划和执行过程的总和。
3政策营销模式及策略综述
此外,Chapman和Cowdell的所谓《公共部门营销管理》,则包括情景与多元市场、分析、策略、评估、以及组织学习循环的回馈等五个阶段;除了顾及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政策系统环境外,还有持续循环回馈的动态过程之营销管理流程设计。而Kotler和Lee所提出非常具体的《公共部门营销计划纲要》,则是包括:情景分析、政策目标、标的群体、定位、影响标的群体的营销组合、评估计划、预算、以及执行计划。
在实际运用中,政策营销的模式还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分析需求并将政治需求可视化;构建基准制度系统;共享信息;号召以实际行动来实现需要的政策;检测与反馈。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论述以上模式差异的话,可以发现其间还是有其共同点存在,也就是:政策制定过程;营销组合要素;以及利害关系人分析的重要性。事实上,营销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够“见树又见林”,原因在于见树不见林会因小失大,而见林不见树则容易见大失小。因此无论是何者,对于问题的处理和决策的制订,都有以偏概全或断章取义的弊端,而可能抵消掉良法美意和政策营销的成效。而要建构出任何一个模式都必须面对宏观和微观层面有时两者难以兼得之困境,要克服这样的困境就必须“以客为尊”,从公共利益出发,从公众的角度看待政策产品,并善用政策营销的策略,以达成政策的目标。
3.2政策营销策略[7]如同营销的理论概念一样,公共政策营销的策略组合也取经于市场营销策略,国外学者对于营销和公共部门与政策的营销策略整理如表1。
在国内学者方面,丘昌泰、余致力等人特别指出,伙伴(partnership)和政策(policy)也是政策营销的核心。陈敦源则提出公共部门在推动政策营销工作应该要问的五个问题之策略思考框架,分别是:有意义吗?谁关心呢?;资源在哪里?;目标是谁?;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估?。值得作为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营销的思考。
如表2的政策营销五问与营销策略应用对照表所示,不同的政策营销策略其实都可以适用于公共政策营销五问的思考框架。
[1][2]刘庆龙.中国社会政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