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是以原油常减压蒸馏后的渣油为主要原料,经延迟焦化工艺深度裂解缩合得到的固体残余产物。石油焦主要成分是碳,也含有氢、氮、硫、氧等元素,主要通过石油渣油生产,是炼化过程的副产品。
未经热处理的生石油焦,氢、硫、氧等元素含量高,经过煅烧后,挥发分大幅降低,硫分也会下降0.2-0.5%,生产出熟焦,又称煅后焦,预焙阳极、石墨电极的石油焦原料主要是煅烧焦。石油焦按照硫含量的高低可以分为高硫焦,中硫焦和低硫焦。石油焦中硫分的高低,对下游应用影响非常大,硫分越低应用领域越高端,根据硫分含量,石油焦分为1#焦、2#焦、3#焦、4#焦等。
二、石油焦行业发展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石油焦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
三、石油焦行业发展现状
1、产量及需求量
随着我国石油炼化产业的发展,石油焦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产量从2012年的1941.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003.1万吨,CAGR为4.46%,需求量从2015年的2937.64万吨增长至4349.08万吨,CAGR为5.77%。预计石油焦未来供应不容乐观,一方面,汽车电动化兴起,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更是高速发展,石油消费逐渐被挤出,传统石油公司资本支出下降,石油产量增速下行或将对石油焦供应形成约束;另一方面,由于“双碳“政策实施,为降低碳排放强度,部分炼化企业新项目房企延迟焦化装置,改用加氢装置,也影响石油焦供应。
2、产量区域结构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石油焦区域划分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石油焦的生产区域依旧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2022年,华东地区石油焦生产供应量继续占据首位,占比56.21%;其次是华南、东北地区,分别占比12.14%、10.3%,其他地区的产量占比均不超过10%。
3、进出口数量
近几年石油焦进口依存整体呈现上行走势,2022年我国石油焦进口总量达到1508.86万吨,较2021年增加234.83万吨,我国石油焦进口以高硫焦为主,主要用来做燃料以及搭配使用生产预焙阳极。我国石油焦出口量整体保持下行趋势,从2015年的241.92万吨下跌至2022年的162.88万吨,主要因为海外电解铝产量较低,国内预焙阳极出口增加,挤占海外预焙阳极企业市场。出口以中硫焦为主,海外企业主要用来生产预焙阳极。
四、石油焦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示意图
石油焦是石油炼化的副产品,石油焦主要用来制作电极,下游终端主要包括电解铝、新能源车和钢铁。石油焦中碳元素含量比较高,自然也常用于生产石墨,做电极。石油焦在下游的应用,基本按照硫分高低来区分。
2、下游
在国内,在石油焦下游需求行业里,电解铝比重占据首位,电解铝市场是决定石油焦上升空间源原动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国内电解铝产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电解铝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为历史新高,2015至2022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6%。2023年上半年产量为2016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2.44%。在政策的严控下,预期未来行业产量提升空间有限。
五、石油焦行业竞争格局
从石油焦市场各集团产能占比来看,伴随着新增产能变化,主营单位及地炼产能变化趋势也跟随调整。2022年独立炼厂占比为46.43%,2022年三桶油石油焦产量占比53.57%,其中,中石化产能占比34.95%,中石油产能12.16%,中海油产能6.46%。目前独立炼厂延迟焦化装置产能继续占据首位,中石化产能位居第二。
六、石油焦行业提质优化的改进建议
1、控制焦化原料,稳定产品质量
炼油企业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石油焦是下游行业主要原料的属性,将石油焦作为焦化装置主要目标产品,推进石油焦品质提升工作,加强生产管控。建议以加工高硫原油为主的沿海炼油企业,增加焦化原料储罐、油浆脱固等预处理设施,将硫含量较低(建议2%以下)的脱油沥青、渣油加氢未转化油、催化裂解重油等组分收集分储,必要时,与脱固后低硫油浆混合进焦化装置,稳定控制石油焦产品指标在3B以上,并可以大幅降低微量元素含量,达到预焙阳极的使用要求。
2、优化焦化工况,提升产品质量
3、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应用档次
2025-2031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地区销售分析、投资规划建议研究、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