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游艇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和“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均明确提出支持游艇旅游业的发展,但游艇旅游的大众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港口码头建设、管理规范制定和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总结游艇旅游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有意发展游艇旅游业的城市和企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游艇旅游业的概念和特征
1、游艇旅游业
国际海事组织未将游艇列为国际海事公约的强制管理对象,各成员国均自行对游艇进行定义并制定管理规则,因此目前对游艇的界定存在差异。笔者认为游艇是指用于游览观光、游憩娱乐和水上运动等的船舶以及所有其他形式的航水器具,亦称休闲船艇,包括舷内或舷外机艇、钓鱼艇、双体船、帆船、气垫船、喷射快艇、皮划艇和摩托艇等,具有娱乐性、运动性和可租赁性等特点。
游艇旅游是以游艇为载体进行的水上旅游活动,包括帆船运动、巡航观光、赛艇运动、皮划艇运动和滑水运动等,进一步延伸还包括冲浪、垂钓、潜水和海岛探险等亲水活动。目前我国游艇旅游的消费方式主要包括私人购艇、游艇租赁和游艇体验。
1)私人购艇即以个人或法人名义购买游艇,购买后可自用或商用。
以入门级的50万元运动游艇为例,按每年航行300h计算,年耗费用约为182880元。①油费:97号汽油耗油约为12000L,年耗油费约为98880元;②维护费:每航行100h须维护1次,维护费为2000元/次,年耗维护费为6000元;③泊位费:泊位费为4500元/月,年耗泊位费为54000元;④人工费:雇佣兼职船员费用为2000元/月,年耗人工费为24000元。
2)游艇租赁即由游艇旅游公司(俱乐部)所有或托管游艇并开展经营性租赁活动,可裸船租赁或带船员租赁。
以厦门五缘湾国际游艇会为例,卡帝尔29型号游艇限载6人,租赁费用为2000元/h;SunseekerPredator68型号游艇限载25人,租赁费用为88000元/h。
以厦门五缘湾游艇体验为例,乘坐美国J80帆船游览五缘湾景色全程约60~70min,市场价和优惠价分别为298元/次和98元/次。
厦门五缘湾游艇港图源:五缘湾游艇港公众号
旅游业由多种产业活动组成,游艇旅游业也包含传统游艇业的消费、服务、支持和辅助等多个中下游产业门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游艇旅游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游艇租赁和购买、游艇停泊和管理、参加俱乐部活动、购买装备器材、参加培训以及购买保险等。其中,提供游客服务的游艇旅游公司(俱乐部)以及提供基础设施的游艇港口是游艇旅游业的核心部门。游艇港口不仅提供游艇停泊和上下水作业等直接服务,而且提供游艇燃料、游艇维修、休闲设施、航海培训和游艇保险等间接服务,甚至部分企业将办公地点选在游艇港口附近从而形成商业园区,因此游艇港口是具有“度假氛围”的旅游综合体。
ICOMIA将游艇业的核心环节分为船舶制造业、发动机制造业、配件和设备制造业以及消费服务业,其中游艇消费服务业主要包括游艇租售、码头系泊、培训、俱乐部服务、游艇维修以及水上运动品销售等,这些均是游艇旅游消费的主要支出项。
巨型游艇Nord号图源:船艇资讯
2、游艇旅游业的特征
1)产业集聚效应
2)租赁船队“寡头”垄断
游艇租赁是游艇旅游业的核心业务。由于游艇购买和后续维护的费用过高且性价比较低,而游艇租赁具有体验性强、灵活性高和受众更加广泛的优势,游艇租赁成为多数国外游客选择的游艇旅游方式。游艇租赁业存在规模效应,即租赁船队越庞大其运营成本越低,因此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
欧洲游艇租赁业由5家公司主导,包括TUIMarine公司旗下的Sunsail、Leboat和Footloose以及DreamYachtCharter和Kiriakoulis,占据欧洲80%的游艇租赁市场份额。仅TUIMarine公司就约有1500艘游艇,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0%,剩余市场则是大量的小微企业。租赁的游艇主要由欧洲造船商供应,其中巴伐利亚(Bavaria)、博纳多(Bénéteau)和亚诺(Jeanneau)是最常见的游艇品牌。
此外,摩托艇等个人水上游艇(PWC)因具有趣味性、高速性和操纵便利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庞巴迪娱乐产品(BombardierRecreationalProducts)、川崎(Kawasaki)和雅马哈(Yamaha)3家公司在欧洲PWC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近100%。
3)利基市场属性
第一、专业性和技术性
私人游艇业主须获得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消费者租赁游艇也须掌握一定的船舶知识、水上航行知识、逃生知识和自救技能等。
第二、市场规模较小且具有针对性
第三、技术含量较高和不可替代性
游艇旅游的游客除休闲、娱乐、运动、社交和探索等基本需求外,往往还对游艇驾驶技术、海洋娱乐新装备以及游艇维修和仓储等领域有研究倾向,这种多元化的目的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此外,旅游利基市场通常以行业分类划分,行业的独特性使游艇旅游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
4)商业模式多样
私人购艇分为个人或多人购艇以及游艇俱乐部等专业公司购艇等模式,相应开发“游艇众筹”“合伙购艇、分时度假”和“俱乐部会员制出海”等多种商业模式。游艇租赁分为裸船租赁或整船租赁,后者可提供船长和船员雇佣服务。游艇体验分为日间巡航和舱位租赁,由于日间巡航游艇和双体游艇的尺寸较小,游客可租赁舱位进行无目的旅游,这已成为新的游艇旅游商业模式。
5)时节性
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欧美地区占主导
美国和欧洲是世界游艇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根据2019年全球游艇及其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从绝对数量上看,美国的游艇数量(1575万艘)占比约为33%,游艇港口(12000个)和泊位(56万个)数量均为最多,但泊位占比较低(约为4%),这是由于美国广泛使用岸上拖车和10m以下船只滑道。
可见,美国作为世界游艇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游艇保有量高,平均约21个人即拥有1艘游艇且以中小型游艇为主,游艇旅游已成为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欧洲的游艇基础设施数量仅次于美国,共有10197个游艇港口,主要分布在德国、瑞典、波兰、芬兰和荷兰,每个国家都有超过1000个游艇港口且泊位占比较高,而游艇基础设施投入较低的国家包括爱沙尼亚、希腊和捷克。
除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外,欧洲也是世界超级游艇(30m以上)和帆船的最大制造基地以及豪华游艇的最大消费市场。区别于以中小型游艇为主的美国市场,欧洲豪华游艇的占比较高。此外,欧盟每年举办游艇展超过100场,如意大利热那亚游艇展、法国戛纳游艇展、德国杜塞尔多夫游艇展和摩纳哥游艇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意大利热那亚游艇展图源:船艇资讯
除欧美地区外,游艇旅游业发达地区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东、俄罗斯以及墨西哥等。亚洲游艇旅游市场以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为代表:中国香港的游艇保有量超过1万艘;新加坡是东南亚游艇交易中心,新加坡游艇展是区域内影响力最大的游艇展;由于外籍游艇可在泰国普吉岛等海域自由航行,泰国已成为亚洲重要的游艇旅游目的地。
2、游艇租赁业蓬勃发展
游艇租赁是游艇旅游的重要形式,游艇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和多样需求为游艇租赁业的发展提供可能。据统计,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的游艇租赁公司数量和租赁游艇数量较多;捷克作为欧洲内陆国家,其游艇租赁公司数量虽然不多,但拥有大量租赁游艇尤其是帆船(表1)。
2019年部分国家游艇租赁业的发展情况,注:-表示统计数据缺失
ECSIP的研究显示,租赁游艇游客的关系中有52%是朋友、25%是家人、15%是夫妻、5%是同事、3%是其他;租赁游艇雇佣船员的平均年龄是31岁,最年长为51岁;在游艇租赁服务需求方面,良好的船舶和港口服务尤为重要,其中安全性强、价格实惠和个性化的服务更能吸引游艇租赁消费;在游艇租赁消费方面,意大利游客消费最高(3250欧元/周),其次为美国游客(3019欧元/周)(图1)。
图1按客源地划分的游艇租赁周平均开支
此外,区别于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艇租赁,租赁游艇举办会议、庆典和团建活动等已成为新趋势,游艇的商务休闲用途逐渐显现,即游艇不仅可用于休闲娱乐,而且可作为其他类型活动的场地。共享游艇合作经营、租赁双体船舱长途旅游以及结合游艇开发全服务式旅游等模式也为游艇租赁业的发展创造新机遇。
3、游艇港口经营本地化
目前游艇港口经营本地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从市场格局来看,远距离游艇港口之间的竞争水平通常较低,而本地游艇港口之间则会产生一定的竞争,竞争因素包括与本地游客的距离、交通可行性、航海便捷性和海上目的地多样性等方面以及游艇港口本身的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技术设备完善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目前一些游艇港口通过“金锚质量计划”和“蓝旗认证”等标签突出自身品质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善。
从环境资源来看,依托本地优质自然环境资源可为游艇旅游提供完美的客观条件,完善的交通网络和服务内容可为游艇旅游提供附加优势,从而提高游艇旅游吸引力。
4、跨区域管理制度待改进
游艇旅游是以游艇为主要载体的休闲娱乐活动,关系到船舶、航运和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因此政府的协调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跨区域的游艇旅游仍存在制度障碍。ECSIP对欧洲游艇旅游公司的调查研究表明,标准规范问题(如租赁合同规范)、共同安全要求问题和融资渠道问题(如银行贷款和私人资本)是游艇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认为其“非常重要”的占比分别为50%、43%和43%。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缺乏统一的政府监管和协调,游艇购买登记注册国家(船旗国)的规则往往与活动地国家的规则不同,导致在出现矛盾时无法按照某个国家的规则解决,而只能通过国际法院裁决;
2)游艇船长资质无法在各国之间普遍认可,极大地限制跨区域游艇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迪拜游艇港图源:滨水休闲联盟
3)各国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导致游艇增值税过高国家的消费者倾向于到低税收制度国家购买登记注册游艇,不仅阻碍潜在消费者进入市场,而且使游艇市场扭曲和区域发展不均衡;
4)各国对船舶的安全要求存在差异,不同的安全技术标准、设备配备标准和认证审核规则极大地限制游艇旅游的自由性,且各国标准存在不完善和不透明的问题,导致信息获取困难;
滨海旅游行业分类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集群化发展
集群化发展是游艇旅游业新的活力增长点。游艇旅游业集群可联合上下游企业和机构提供集体性服务,形成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游艇旅游全产业链的发展。
一方面,俱乐部、住宿、餐饮、交通和休闲娱乐等游艇服务机构集聚在游艇港口附近,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共享市场信息和接触潜在消费群体可吸引更多的游艇聚集,而游艇数量的增加又可大大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
例如:“泛欧游艇港”是由欧洲游艇港口组成的合作网络,至今拥有82个成员港口,遍布11个欧洲国家;在该合作网络中,成员港口的会员可享受停泊、住宿和娱乐等消费折扣以及游艇协同管理等多种特惠服务,其根本目的在于鼓励游艇在广阔的国际海上目的地航行;优质和统一的服务为会员提供游艇旅游的便利优势,反过来通过联合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游艇旅游,为各游艇港口提供发展机会。
此外,不同地区的游艇租赁船队也开展网络化合作,通过整合海事规范、建立营销网络和共同开展宣传,有效分担巨大的营销和采购等费用,降低游艇租赁船队的整体成本,形成游艇旅游品牌。可见,产业集群化发展将扩大产业影响力,打破产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实现合作共赢。
2、疫情下的本地化发展
在各地法律制度和市场条件等的制约下,游艇港口市场仍相当分散。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荷兰、德国和意大利等本地市场发达的游艇旅游目的地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2020年5-9月的游艇租赁市场爆满,预订量远超过2019年。然而克罗地亚、希腊和西班牙等以外地游客为主要客源的游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份额则很低,2020年夏季黄金期的游艇租赁预订量远低于2019年。
可见,疫情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游艇具有的安全、私密、休闲和运动等属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本地游客仍是游艇旅游业的主要客源,须注重开发本地游艇旅游细分市场。
3、游艇类型多元化发展
游艇类型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机动艇中的舷外挂机艇在欧美市场最受欢迎,美国机动艇市场超过80%为舷外挂机艇,且从2016年开始舷外挂机艇的销售额明显增长,200hp以上舷外挂机艇的销售额增速连续3年超过20%,而舷内挂机艇的销售额则逐年下降;
第二、中小型游艇继续引领市场,欧盟的钓鱼艇和帆船占游艇市场份额的70%以上,美国的小型游艇(8m以下)占游艇市场份额的96%;
第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新式游艇和水上产品被推向市场,摩托艇等PWC因具有高速性和操纵便利性而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销售额逐渐增长。
4、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发展
在线预订工具、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Wi-Fi解决方案等手段是游艇旅游服务的重要创新内容。游艇旅游公司纷纷投资更稳定的在线平台,以提供更加友好的游客服务。
据统计,游艇租赁公司如不提供在线预订服务将损失63%的销售潜力。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私人购艇和游艇租赁的预订更加便捷,通过收集消费者终端数据、分析消费场景和反馈、优化消费者画像以及开展精准营销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有效提高游艇旅游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游艇旅游业的启示
目前制约我国游艇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单一以及与滨海旅游资源结合度不高等。我国游艇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世界游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为我国游艇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提供一定的启示。
1、推进游艇租赁合法化
霞光1号游艇图源:舟山群岛旅游
因此,应在国家层面加快出台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准许符合条件的游艇开展租赁运营活动,对于租赁游艇的救生和消防等设备以及驾驶员的航海经历和救生能力等进行监督,纠正大部分地区仍按商船和客船管理游艇的错误做法,使游艇租赁有法可依且有法必依。同时,借鉴国际游艇租赁的多种形式(如整船租赁和舱位租赁),推出具有不同功能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租赁游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游艇旅游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2、建设多层次游艇基础设施
游艇的休闲娱乐属性对游艇港口基础设施的综合功能提出要求,而游艇旅游业发达国家拥有多数上下水便利且收费较低的公共游艇码头。因此,除提供高端会员服务的游艇港口和游艇俱乐部外,我国应大力发展临时上下水的简易驿站等公共游艇码头,满足大量中低端游艇消费的需求。
1)海洋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全国性公共游艇码头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合理规划游艇旅游业用海,预留和开发公共休闲旅游岸线,尝试通过配建制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收更多资本参与建设,形成综合性的游艇港口服务功能和盈利模式,降低游艇停泊费用。
2)地方政府结合城市产业转型和环境提升工程,将滨海老产业区、旧渔港和新开发地产改造成融合亲水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和海洋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游艇综合体项目示范工程,降低建设投资成本,并以游艇港口为基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综合休闲功能。
3、加强游艇政策创新力度
尽管游艇旅游业发达国家在跨区域游艇旅游管理制度上仍有改进空间,但其均认为游艇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客船和商船范畴,即游艇应被允许租赁,并须实行分类检验制度以及较宽松的登记注册制度。目前我国制定游艇管理规定多参照客船、商船和渔船等类型船舶,不仅忽视游艇的休闲娱乐、可租赁和高附加值等属性,而且忽视游艇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等现实主体的复杂性。
因此,应加强政策创新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游艇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游艇旅游管理部门,并将游艇作为单独的管理对象,与其他类型船舶区分管理;完善游艇安全管理条例和航行安全监管制度,制定游艇港口建设审核制度;强化船东主体责任,强制购买游艇保险;促进游艇登记注册和报备便利化。
舟山定海区游艇码头布局图图源:竞舟新闻
4、丰富游艇旅游产品
应借鉴国际经验,将游艇旅游和水上休闲运动充分融入大众生活。游艇港口和游艇俱乐部等应着力优化游艇旅游产品结构,如在水上开展海上观光、海上垂钓、海上婚礼、海岛探险、帆船帆板、潜水滑水和冲浪跳伞等活动,在岸上建设高尔夫球场、康体中心、温泉酒店、购物中心和商务会展中心等场所,并将游艇度假酒店、游艇地产和游艇俱乐部等有机结合,提高游艇旅游的附加值。
同时,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系列和宣传方式,通过驾驶培训、兴趣培养、休闲体验、展会传播和赛事辐射等途径全方位和多层次开拓客源市场,满足游客休闲观光、体育运动和社交商务等多种需求。
5、培养游艇旅游业人才
国际海事技能联盟将游艇港口所需的雇员分为港口经理、运营经理和码头操作员,将游艇租赁所需的雇员分为船队工程师、招待船员和船长,这些雇员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但外语和信息技术是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