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36.1万家,较2020年减少了8.6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较2020年减少了2.7万家,其他住宿业较2020年减少了5.9万家,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但伴随着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3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力度空前,进入疫情以来力度最大的纾困政策周期,也显示出政府纾困的决心。
(1)酒店行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住宿业高端酒店在硬件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大众化的经济型酒店从自主扩张进入品牌并购重组、新产品开发并存的新阶段,低碳环保的绿色酒店在行业内逐步得到普及;国际品牌不断进入中国,民族品牌不断成熟壮大,酒店行业集团化、连锁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得到广泛应用。酒店行业在国际化、现代化、品牌化方面走在了生活性服务业前列。
目前,我国酒店餐饮住宿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根据2020年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全国星级饭店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8,423家星级饭店,全年的营业收入总计为1,221.53亿元,其中餐饮收入为508.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63%;客房收入为487.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92%。以上数据均表明我国酒店行业企业规模扩张态势明显,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根据《202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1年度,有7,676家星级饭店的经营数据通过了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审核。其中五星级饭店799家;四星级饭店2,324家;三星级饭店3,686家,二星级饭店853家,一星级饭店14家。根据填报的财务数据显示,全国星级饭店2021年度的营业收入合计1379.43亿元。其中客房收入为、餐饮收入占营业收入分别为40.69%和41.12%。全国星级饭店2021年度平均房价为334.95元/间夜,平均出租率为41.77%,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39.92元/间夜,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23.06千元/间。旅游业整体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得力,旅游消费者信心逐渐回升。
2020年国庆期间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中国银联数据显示,国庆长假前7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2.16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6.3%。
根据酒店服务行业的具体特点,国家旅游局先后发布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和星级饭店访查规范?(LB/T006-2006)、星级饭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LB/T003-1996),对旅游饭店的评定、划分、各项服务、设施做出了规定。
国家旅游局对星级饭店实行审查、复核和处理制度,以确保星级饭店的资质水平。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2002年3月颁布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对旅游饭店的入住、登记、收费等一系列事项做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了旅店业卫生标准?,对除车马店以外的各类旅店客房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方面规定了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
(2)发展趋势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未来经济、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将给酒店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消费升级需求改变,酒店消费偏好变化。行业格局生变,中端酒店崛起。人民收入水平过去几十年来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883元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日趋合理,有利于更多人加入到消费升级的时代潮流中。三四星级酒店客房数量占比提高,适应消费者偏好。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三四星级酒店客房数占比逐渐提高,到2022年占比已接近80%。此外,一星级、二星级占比萎缩,五星级酒店占比缓慢增长,反映了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于中高端酒店增长的需求,其中以中端的三四星级酒店需求最为旺盛。
经济型酒店市场过度竞争面临饱和,向中高端市场升级。经过了跑马圈地和以量取胜的阶段之后,经济型酒店业绩增长乏力,特别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需求减少,经济型酒店缺乏增长驱动。而且日渐增长的人力成本和固定成本压力之下,提高房单价成为提升业绩的核心驱动因素。四大经济型酒店集团纷纷开始培育中高端品牌,其中全季、和颐、锦江都城、麓枫等已经获得市场认可。未来中高端酒店占比的持续提升将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酒店行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集团化成为中外酒店经营管理不可避免的潮流与趋势。酒店集中程度提高,并购步伐不停。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并购整合层出不穷:在国内,有锦江收购/投资卢浮酒店、铂涛集团、维也纳酒店,华住收购美林阁、中洲快捷酒店等,首旅投资南苑股份、如家集团等。海航集团、安邦集团、锦江酒店集团等巨头已纷纷布局海内外酒店,国内酒店行业阵营分化越来越清晰。
疫情加速市场整合,龙头集中度逐渐提高。大集团采取内生多品牌、外延收购的方式做大规模。连锁酒店成本管控能力强,但黄金十年内扩张速度仍不高,龙头集中度较低。当前行业进入整合阶段,多余供给逐渐出清,前六大龙头酒店集团依靠翻牌改造等加盟模式快速开店提高市场份额,新开店速度远超其他竞争对手,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合并整合期结束后有望形成类似美国的寡头竞争格局。
根据《2022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报告称,疫情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等,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总体来看,近年来酒店业增长较快,但也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加剧,单体酒店受制于营销渠道与品牌影响力,竞争力日趋下降,未来酒店业将呈现品牌化、规模化和集团化的趋势。酒店管理业由于资本支出小、利润率高、风险小,从中长期看,旅游产业政策推动和旅游需求拉动将成为驱动中国旅游业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酒店行业仍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