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视频越来越火,各家厂商也纷纷将视频拍摄能力加入到了相机之中,目前的相机市场中鲜有不能拍摄视频的相机,可以说视频拍摄的重要性已经与照片拍摄占据相同的地位。那么EOSR系统的视频拍摄性能到底如何?我们邀请了苏旭、马克、苏杭三位均以视频拍摄见长的摄影师,同他们聊聊佳能EOSR的视频拍摄性能到底怎么样。
苏旭
GettyimagesCN签约摄影师
中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
佳能签约摄影师
马克
户外摄影师
B站UP主
CineX影思主持人
苏杭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特约摄影师
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
黑光杯全国十佳摄影师
Q:请问三位老师,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从事视频拍摄这项工作?
马克:我是高中时候就开始接触相机了,在大学期间因为老师在电视台工作所以跟着老师也就接触了视频拍摄这一块,后来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拍视频就一直坚持做这个行业。
苏杭:第一次正经拍摄视频是因为滑雪,我非常喜欢滑雪,往常都是拍摄照片,很难把滑雪的动感记录下来,就开始尝试拍摄视频。
Q:看来您三位在拍摄视频方面的起因完全不同,有工作需要,有上学期间开始学习,还有因为兴趣爱好开始拍摄的。那么三位老师觉得视频拍摄与平面拍摄的区别是什么?
苏旭:区别非常大,如果说唯一的共同性,也就只有对于画面美感的把控这一点了,但是图片只需要照顾到一瞬间的美感,单张图的完美,视频则不同,视频讲究的是故事逻辑连贯性,画面色彩、构图、景别的一致性或连贯性,这很重要。有一种观点,说观众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智商是非常高的,最难的部分永远是讲好一个故事,让画面和画面衔接没有违和感,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战。一个摄影师,要兼顾导演思维、剪辑思维和美感把控,一个角色或者场景的切入,必须有因果联系,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对于图片来说,则是精益求精地在一个画面中的完美主义。
苏杭:平面注重细节和定格瞬间的状态,视频则是表现镜头或人物移动时候的动感加氛围。
另外,对于视频拍摄,宽容度和色彩科学两样也是选择机身必须要关心的。宽容度决定后期调色空间,因为视频不像图片,拍个RAW不占地,视频的RAW文件不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文件量,所以就需要各种Log解决方案,在Log下的宽容度多少就很关键了。另一方面,色彩科学可以帮助后期调色的时候很快找到后期灵感,甚至快速成片,很多时候客户不需要繁琐的后期流程,只求快速出片,那相机的直出RC709色彩就很重要。
马克视频
Q:那三位老师目前各自都在使用哪款相机拍视频?
苏旭:我现在使用的是EOSR5,同时偶尔也会使用C70,两个机器互补使用,EOSR5用得多一些。
马克:我在使用EOSR5和EOSR6。
苏杭:我一直在使用EOSR5。
Q:三位老师不约而同选择了EOSR5,为什么会选择这款相机作为拍摄的主力机型?
马克: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拥有很不错的视频拍摄能力,机身足够的皮实再加上我有一些EF卡口镜头可以直接拿来用。
苏杭:出色的对焦系统,高性价比,还有8K拍摄的能力是我最终选择它的原因。
Q:刚刚马克老师提到了转接EF镜头,我们知道在使用卡口适配器转接EF镜头拍摄照片时,与使用RF镜头时几乎没有区别的,那拍摄视频时使用转接镜头的效果如何呢?与原生RF镜头的区别明显吗?
马克:转接EF镜头后拍摄视频在对焦性能上的差异实际上不会特别明显,但是EF镜头尤其是红圈镜头普遍使用了环形USM马达,这种马达没有针对视频拍摄优化过,所以相对于现在RF镜头使用的NANOUSM马达在对焦的平滑性、静谧性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使用原生RF镜头更好。
Q:三位老师最近一段时期拍摄视频的方向和题材分别是什么?
苏杭:运动题材和旅行美景比较多,疫情期间拍摄宠物题材更多些。
在Clog3的情况下,高感用到了一万多
说到视频质量,我觉得佳能EOSR5在CLog3下的傍晚甚至夜晚的高感画质做得还不错,特别是调色后也能有保证,如果再上一个档次就上C70的双原生ISO了。另外一方面就是画面本身的扎实程度,可后期程度,我觉得EOSR5的画质还是很禁得起折腾的,基本上我能用到10bit就不会用8bit,也是对于后期的保障。
在拍摄风车区域的时候,五分钟的拍摄小拇指直接没有知觉,缓了三个月才恢复。就算是这样,我的EOSR5依然坚挺地在工作,而且没有报错,没有罢工也没有任何画质及功能影响。真的是万幸。
苏旭视频
Q:能具体说说EOSR5在这种环境里表现如何吗?
苏旭:在当时我原本35分钟续航的无人机只能飞7分钟,我们的电动车续航也有很大影响,我脚下的平衡车直接冻到滴滴报警,但是手上这台EOSR5没有任何情况,摁键反馈灵敏,屏幕和肩屏显示完美,续航肯定有些影响,不过真的还好,很多画面使用了4K120P拍摄,没有突然断电或者关机的情况。
而且之前使用单反的时候会有一个痛点,就是在极寒情况下对焦会不太好用,经常拉风箱或者干脆罢工,但是在EOSR5的身上,我用到现在对焦基本都是稳定可用状态,而且经常给我惊喜,很远的情况下也可以识别移动的人体或动物。此外,在很近距离的拍摄中,大光圈的拍摄可以说是最虐对焦系统的,EOSR5很少有跟丢的情况发生。
Q:马克老师,您刚才说您最近在拍摄户外徒步方向的视频,在这个题材中,您觉得EOSR系统的优势是什么?
马克:在户外题材里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轻便和结实耐用,在这个前提下机身和镜头的性能才得以发挥。EOSR系统相较于以前的单反系统还是轻便了很多,而且我们在户外拍摄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机器都在稳定器上安装,跟拍徒步跑步登山的时候几乎很难顾及到手动对焦,EOSR5的追焦性能让我非常放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镜头的运动和脚下的步伐上。
Q:您还会拍摄活动现场,可能听起来这个拍摄相对简单一些,无论是对技巧还是对相机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是这样吗?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这种拍摄工作吗?
马克:活动现场拍摄确实好像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是比较考验机器的性能和摄影师的经验的。从机器性能来说,活动现场的灯光不一定会布得非常漂亮,这就会导致人物的肤色不好看,会有偏色,但摄影师需要先保证要拍摄到画面,往往顾不上慢慢调整白平衡。EOSR系统,或者说从EOS系统开始,它的传统优势就是在复杂灯光环境下将肤色尽量还原得真实、柔和、漂亮,这一点对于摄影师尤其是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摄影师是非常友好的。当摄影师的经验没那么丰富的时候,更应该去选择高端的甚至旗舰机型。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说,摄影师对于现场的环境一定要有预判,对于活动的流程以及安排要做到熟记在心,活动现场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突发的情况,这就要求摄影师必须在拍摄的同时还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Q:马克老师刚才还说到一点,就是最近拍摄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人。那么您在用EOSR5/R6拍人的时候,有什么功能或性能给您带来特别大便利?
马克:那一定是人脸和眼部自动识别对焦功能和触摸追踪对焦,因为我们的相机经常在稳定器上安装着,在使用稳定器拍摄运动镜头时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焦点的情况,又或者是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进行手持拍摄,靠人脸和眼部自动识别以及触摸追踪对焦基本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拍摄需求,这点对于我们拍摄来说很有帮助。
Q:苏杭老师用过很多品牌的相机,在您用过的这些相机中,您觉得EOSR5的优势在哪?
苏杭:我认为EOSR5的8K的拍摄能力,出色的色彩表现和宽容度是目前这些相机中最好的,这也是我选择它的原因。
Q:您刚才说平时拍摄旅行以及运动题材比较多,EOSR系统在这些题材的拍摄上是否可以完全胜任?
Q:疫情期间您说您一直在拍摄宠物的视频,这在对焦方面的要求应该很高吧?
苏杭:是的,要求很高。拍摄宠物其实就是要拍摄它们的运动状态,大家都知道宠物都很好动,而且运动没有什么规律性,所以对于相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跟踪对焦性能,EOSR5这方面表现得很好,无论猫咪怎么动都可以锁定焦点,几乎不会出现脱焦的现象。
Q:EOSR5是第一台可以拍摄8k分辨率视频的相机,随着8K视频的出现也有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8K很难普及,后期需要大量投入等等,非常不实用。三位老师怎么看待8k视频?
苏旭:其实每一样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有质疑,这很正常。刚发明出来的火车还没有马车快,循序渐进吧。8K视频的配套流程确实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堆砌,更需要有市场大环境的共同认可。但自从我有一次站在了巨屏前看过一次8K视频之后,我就知道这绝对是未来,那种震撼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现在像最新的苹果设备已经可以做到相对低成本流畅剪辑8K视频了,甚至已经有个别平台支持8K成片播放,我相信这绝对是未来的方向。
马克:8K视频在现在来看确实显得有点超前,但是就如同我们从2G到3G到4G再到现在的5G一样,更高的标准一定是面向未来的。就现在来说8K的素材可以让我们的后期灵活度更高一些,对于延长作品的生命周期也是很有帮助。
苏杭:目前来说8K确实是需要很强大的电脑才可以剪辑的,对储存设备要求也很高,能够播放8K分辨率的显示器和屏幕也非常少,现阶段确实很难普及,不过我相信随着科技发展,不久的将来8K也会像现在1080P一样普及的。
Q:佳能可以算作是第一批进入视频领域的相机厂商,通过三位老师前面的介绍,我相信佳能R系列在视频方面的性能应该是非常优秀的。那么好的相机还需要好的镜头,作为拍摄视频来说,佳能的RF镜头表现如何?
苏旭:RF镜头真的印象很深,我自己自购的RF50mmF1.2LUSM、RF85mmF1.2LUSM、RF100mmF2.8LMACROISUSM、RF15-35mmF2.8LISUSM、RF24-105mmF4LISUSM等等,这一批镜头有个统一的特点就是分辨率很高,可以满足8K视频需求,如果将来相机做到一亿像素,我相信也是可以满足的,另外就是全新的RF镜头和机身的互动性更强了,这才是真正的革命,镜头作为有物理属性上限的存在,很多时候不是想优化就优化的,但是通过和机身更高效率的协同联动,可以做到实时优化镜头的色散、边角畸变、边角分辨率不足等,同时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对焦工作,在拍摄视频的时候优势明显大于转接。
马克:镜头可以说是佳能的传统强项,到RF时代也不例外。RF系统尤其是红圈镜头带给我的体验是相当不错的,不管是画质、氛围感、对焦性能还是防护性能。
苏杭:RF镜头继承了EF镜头优异的画质,而紧凑的设计让对焦更安静也更快速,还有专用的控制环,操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Q:老师们最常用的视频镜头是哪几支,为什么选择这个搭配?
苏旭:我自己最爱用的几支镜头分别是RF35mmF1.8MACROISSTM、RF50mmF1.2LUSM、RF85mmF1.2LUSM、RF100mmF2.8LMACROISUSM、RF15-35mmF2.8LISUSM、RF24-105mmF4LISUSM、RF70-200mmF2.8LISUSM。选这几支镜头主要是定焦带来了最出色的虚化效果和分辨率体验,而几支变焦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也兼顾快速方便的使用体验,全新的RF镜头真的是在对焦果断性和安静程度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图片还不明显,视频简直太明显了。
马克:我拍摄视频最常用的就是大三元镜头,而在大三元里最常用的就是RF24-70mmF2.8LISUSM,因为我们在现场拍摄的时候经常需要不断地改变焦距来应对不同的内容,变焦镜头赋予了我们很大的拍摄自由,因为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作为摄影师我们需要更高的容错率,所以大三元镜头一直都是我选择的搭配。
苏杭:一般的拍摄我用RF15-35mmF2.8LISUSM这支镜头比较多,因为广角镜头能纳入更多的场景,比较方便。然后就是RF70-200mmF2.8LISUSM这支镜头,我会用来拍摄细节和背景虚化的氛围。
苏旭:我觉得两个方向吧,第一是多看,国内外最优秀的电影短片看起来。我前几年一直有个习惯,每年要看超过一百部电影作品。看别人的优秀作品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形成潜意识,脑海里会有画面感,另一方面学习优秀作品中画面和画面间的关系,比如如何引入主角出场以及每一个镜头的用意是什么等等,这些细枝末节只有大量观影才能形成潜意识记忆。
马克:我和苏老师说的比较像,但我觉得初学者首先是要坚持去拍,并尽可能多拍,只有多拍才能逐渐培养自信。其次才是多看,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类节目,从别人的作品中总结拍摄手法和剪辑思路。还有就是要注意一些理论知识的积累,阅读一些关于镜头语言的教材,掌握怎么用镜头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