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技术攻坚,一篇看懂长安UNI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2025年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50%以上,使得近几年的汽车行业风云巨变,沉寂多年的混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到底哪种混动技术好』的话题时常出现在专业或非专业的聊天群中。今天《混动百科》开一个番外篇,通过「长安UNI-KiDD」所搭载的「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后简称「蓝鲸iDD」)来聊聊「P2混动系统」的一些特色。

■多元化的市场,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在开始分析具体问题前,我们回顾一下一些混动技术的基础知识。

混动汽车的分类逻辑

在以上三种分类中,第三种分类『按照外接充电能力划分』比较好理解,一句话:能不能外接电源来充电。而『按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划分』则需要通过另一张表来解释(详见《混动百科》汇总篇3):

按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划分

当然,无论是「串联式」、「并联式」还是「混联式」都会有「电机」,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混动技术,必须给每个「电机」一个『昵称』,通常我们通过「电机」所在位置的不同给这些「电机」命名,比如『位置1号电机』,也就是『Position1电机』,简称「P1电机」(如下图)。

不同位置电机的简介

不同的位置的电机便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面的表格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了解,如果你还嫌字多,我也总结了三句不怎么严谨但很简短口诀:

「P0电机」和「P1电机」:「发动机」的好伙伴,发电的小能手;

「P2电机」和「P2.5电机」:离「变速器」很『近』,能发电能驱动;

「P3电机」和「P4电机」:直驱「车轮」的打工人,『干饭』(用电)小能手。

第二代日产e-POWER混动系统示意图

1.串联式:日产e-Power增程器(发动机+P1电机)+P3电机;理想增程器(P1电机+发动机)+P3电机;岚图增程器(发动机+P1电机)+P3电机等

蓝鲸iDD混动系统示意图

2.并联式:长安蓝鲸iDD发动机+P2电机+6DCT;比亚迪DM-p发动机+P0电机(BSG)+P3电机;上汽EDU发动机+P2电机+10AMT;大众系(含奥迪)发动机+P2电机+6/7DCT等

本田i-MMD混动系统示意图

3.混联式-串并联:本田i-MMD发动机+P1电机+P3电机;比亚迪DM-i发动机+P1电机+P3电机;长城柠檬DHT发动机+2DHT(P1电机+P3电机+2AMT);吉利雷神智擎Hi·X发动机+3DHT(P1电机+P2电机+3AT);奇瑞鲲鹏DHT发动机+3DHT(P2电机+P2.5电机+3DCT)等

4.混联式-功率分流:丰田THS-II发动机+E-CVT(MG1电机+MG2电机+行星齿轮机构);通用Voltec发动机+E-CVT(MG1电机+MG2电机+行星齿轮机构)

以上大部分的混动系统我都展开过构型和原理上的介绍和分析,不过,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混动系统最根本的特性上去理解。

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难题

其实无论是串联式、并联式还是混联式,他们的构型特点决定了混动系统的『基因』。

1.省油基因

我们以混联式中的串并联式混动系统为例,无论是「本田i-MMD」(P13)还是「比亚迪DM-i」(P13),他们的基本逻辑都是在发动机效率不高的速域中,使用「电机」作为驱动的主角,而在高速巡航的工况下,「发动机」可以保持在高效工作区间工作,那当仁不让地让「发动机」作为主角。这类混动系统从结构到控制逻辑都是源自省油的目的,也围绕着省油不断优化。

自主品牌主流混动系统数据汇总(仅供参考)

但是一个硬币有两个面,另这些自带『省油』基因的混动系统头疼的,也就是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性能。所以,我们看到包括长城、吉利、奇瑞等厂商,在这两年发布的混动系统都是多挡位的DHT,为的就是解决「本田i-MMD」和「比亚迪DM-i」这类单挡混动变速器在20-60km/h以及80km/h以上的急加速动力跟不上的问题。于是「长城柠檬DHT」在DHT中整合了一个2挡的AMT,使得「发动机」能在40km/h就并联介入,而「吉利雷神智擎Hi·X」的「DHTPro」实际上整合了一个3挡的AT,使得「发动机」介入的时机进一步提前(20km/h)。可以看出,多挡位的串并联结构优化,为的都是将「发动机」早点带入驱动系统,提升全速域的性能。

2.性能基因

而欧美国家,尤其是德国,更趋向于「P2混动系统」,比如我们此前介绍过的「奥迪A3Sportbacke-tron」(如下图),其将一颗峰值功率75kW(峰值扭矩330N·m)的「P2电机」套在了6DCT的「输入轴」上,而「发动机」则是通过单独的「离合器」接入动力总成。除此之外,宝马也有『P2电机+8AT』的混动架构,奔驰也在其PHEV车型上同样使用过『P2电机+DCT/AT』的混动架构。

奥迪A3Sportbacke-tron(2017)

其实,大家从德国拥有『不限速公路』的国情,就可以猜出了「P2混动系统」最大的特点——让动力总成能长期、稳定地保持车辆进行高速(或许说是『急速』、『极限』)行驶。

长安UNI-KiDD

而『性能』这一基因又源自「P2混动系统」的基础构型和原理:「发动机」可随时介入直驱,并可以和燃油车一样,在急加速时,轻松地进行降档的操作,保证全程持续强劲的动力输出。此外,「发动机」与多挡「变速器」组成的动力组合,使得整套混动系统受「电机」、「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更小,保证高低温多场景下的动力稳定性。

当然,如「蓝鲸iDD」将「P2电机」深度融合的混动系统,在实现了低速场景的纯电驱动,弥补燃油车油耗方面劣势的同时。还吃了一波「电机」响应快的红利,弥补「发动机」低速响应慢的弱势,获得比传统燃油更快、更流畅的动力体验。

但「P2混动系统」在技术方面存同样也是有难点的,比如在此前章节中提到的:

1.体积问题:如果简单地在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上加电机,那么体积就会很大,布局就成了难点;

2.控制问题:如果油电的控制逻辑不好,就会造成『有电一条龙,没电毛毛虫』的尴尬混动体验,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油耗等。

当然,还有更多的细节难点,而为了解决种种难点,就对主机厂提出了两个能力上的要求:

1.主机厂必须要拥有自主开发变速器的能力,这样才能进行从硬件设计到生产,直至标定的全部正向研发;

2.主机厂必须拥有很强的集成能力,不能简单将电机与变速器进行直接叠加,因为这样会导致整个系统尺寸长,平台化应用难,系统效率不也不会太高。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我们会发现目前混动系统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同混动技术路线各有设计起点,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所以,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比如长安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但也是一条更有挑战坎坷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长安的工程师是如何攻坚这些难点的。

■面对坎坷,长安选择技术攻坚

长安应该是国内对「P2混动系统」最坚持的主机厂,而「蓝鲸iDD」是长安推出的第二代集成式的「P2混动系统」,iDD是『intelligentDualDrive』(智能油电双驱)的简称,而这一套混动系统的核心内涵便是「混动专用发动机」、「电驱变速器」、「PHEV电池」以及「智慧控制系统」四大模块。

蓝鲸iDD的组成与特色

既然是『二代目』,那就说明今天的技术并非一蹴而就,其实在2013年长安就开始研发第一代分离式的「P2混动系统」,并于2017年正式推出,但意识到若不解决最重要的平台化问题,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不太现实的。此后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才有了「蓝鲸iDD」。那么这些年长安中到底攻坚了哪些技术难题呢?

Step1.攻坚结构

传统「P2混动系统」通常是在原有的燃油动力总成上进行简单的动力源叠加,「P2电机」就好像是一个加速外挂。然而,混动系统永远不是『1+1=2』的加法,如果系统优化地不好,最终的使用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蓝鲸iDD三离合电驱变速器构型示意图

而「蓝鲸iDD」的「电驱变速器」通过「三离合器集成技术」,将用于控制「发动机」介入的「离合器」(K0)与传统的「双离合器」(K1、K2)进行集成,「三离合器」被集成在「电机」的「转子」内部,「转子」的内壁支架为整个「离合器」提供支撑,集成式的「离合器」(K0)不仅实现了模块化,同时采用高效低拖曳摩擦片槽型,降低能耗损失,「双离合器」(K1、K2)更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类比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扭矩容量。

蓝鲸iDD的电驱变速器官方示意图

最终使得「电驱变速器」的轴向尺寸控制在了415mm左右,保证了「蓝鲸iDD」可以实现从A级~C级车的平台化搭载。集成度高,附件减少了,系统整体重量降低的同时也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降低整车的能量损失。

Step2.攻坚电机技术

我们知道在「丰田THS」(第一代)的年代,受限于「电机」技术,其「电机」峰值功率小的可怜,以P111为例(第一代小改的E-CVT),其2个「电机」的功率仅为16kW(发电为主)和33kW(驱动为主),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在「蓝鲸iDD」的「电驱变速器」中看到了大幅的进化:

1.S-winding绕组技术——提升功率密度

「P2电机」采用「S-Winding绕组技术」,相对于目前常见的「Hair-Pin工艺」,「S-Winding绕组技术」无需焊接,装配环节简单,工艺更稳健。在性能要求相同的边界下,绕组端部轴向长度缩短15%,结构更加紧凑,产品集成度高,其中功率密度达到10kW/kg。该项技术曾获得过国际PACE大奖,技术先进性是可想而知的。

电机油水复合冷却技术——为电机功率上限拉升

S-Winding与Hair-Pin两种技术对比示意图

「蓝鲸iDD」选用的是「油水复合冷却技术」,相比传统的单一冷却方式,按需冷却,保证整体的冷却效率更高。其中「油水复合冷却技术」应用过程中,由水来冷却「定子」的部分,由油来冷却「转子」部分,另外一部分转动的油飞溅起来也可以进一步冷却「定子」,以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对于「电机」的性能而言,冷却效果好,「电机」的功率则越大,效率也越高。动力性方面,「电机」峰值扭矩实现330N·m,在高电压平台下,峰值功率达到85kW(长安UNI-KiDD),匹配多档的「电驱变速器」,纯电模式下可以迸发出充足的动力。

2.IGBT双面冷却技术——保证电机高效工作

为保证「电机」的高效工作,功率变换与传输模块至关重要,而「IGBT模块」则是「功率模块」中的核心器件。「IGBT模块」因开关损耗、导通损耗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随着「电机」向大功率、小型化发展,散热成为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IGBT冷却技术对比示意图

传统的「功率模块」采用单面冷却结构,将底板固定在冷却器表面,「功率芯片」损耗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基板、底板单方向传导至散热器。和单面结构散热结构相比,双面冷却结构在「功率芯片」的两侧均焊接有绝缘导热基板,「功率端子」全部与绝缘导热基板相连,绝缘导热基板的外侧安装有散热器。故此,散热的效率更高,提高了电机系统的性能,延长了整套系统的寿命。

Step3.攻坚混动控制技术

先来了解一下「蓝鲸iDD」的几种基础工作模式:纯电模式、混动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动能回收模式和充电模式。

纯电模式:「发动机」不参与工作,「电池」带动「P2电机」,纯电驱动,适用于城市路况;

混动模式:遇到急加速时,「发动机」输出拉满,「P2电机」作为「动力增强器」提供更多的功率,最终将汇总的动力最终输出至「车轮」。

发动机直驱模式:控制「发动机」介入的「离合器」(K0)耦合,此时可以将整车看做一辆传统的燃油汽车。

充电模式:「电驱变速器」有两条用于充电的逻辑——驱动充电和怠速充电。

1)驱动充电:由于「P2电机」直接套在「输入轴」上,故此,当「发动机」在驱动时,带动「P2电机」,从而为「电池」补能;

2)怠速充电:车辆停止时,「发动机」继续运转,带动「P2电机」,从而为「电池」充电。

动能回收模式:而动能回收时,同样分为两种——轮端回收和系统回收。

1)轮端回收:即是直接将制动时,轮端的动能通过「P2电机」进行回收;

2)系统回收:同时也可以将「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多余的进行能量回收。

1.iDD智慧控制系统

以上基础的工作模式可以说是新一代混动系统的基操,而一套好的「控制系统」则决定了最终的驾驶体验。若具象到「P2混动系统」上,我认为这一步就是在解决『有电一条龙,没电毛毛虫』的痛点。

「蓝鲸iDD」所采用的「iDD智慧控制系统」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智能动态能量管理算法」、「全路况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和「全动力域全生命周期OTA」。

首先,我们知道算法的作用决定了「发动机」与「电机」的扭矩分配策略,即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发动机」和「电机」分别该出多少力。就像解数学题,虽然很多方法都能算出答案,但哪个算得快、算得准却是有天壤之别的。

蓝鲸iDD工作模式智能切换(动图,仅供参考)

所以,「iDD智慧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智能动态能量管理算法」为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算法(A-ECMS),目前长安是首个在国内实现量产应用。该算法基于系统能耗最优的角度,「智能动态能量管理算法」还会配合「全路况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做到了根据实时的整车运行工况、零部件参数和外部环境变量,动态调整发动机和电机的扭矩大小,实现最优能耗控制。

在实际驾驶中,「iDD智慧控制系统」会根据实时的交通流信息优化电量管理策略,在开启导航的情况下,通过识别前方道路的拥堵情况,在畅通路段适当启动「发动机」充电提高电量,保证拥堵路段下的纯电行驶,避免在低车速下「发动机」频繁起停,达到能耗降低和驾驶舒适性提升的双重效果。

2.高压液压系统+电子双泵技术

控制系统是大脑,脑子好使还不够,最终还是要靠执行力,「电驱变速器」的效率成为关键。

而「蓝鲸iDD」为此攻坚的是「高压液压系统」和「电子双泵技术」。

我们知道液压系统在「电驱变速器」中充当换挡、冷却、润滑等功能,根据功能的需求,将液压系统分为高、低压两个区域,其中高压区主要控制换挡动作。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采用的「高压液压系统」,最大压力达到60bar,因此相比于一般的液压系统,压力控制范围更大,从而保证了更高精度的液压控制,进一步提升电驱变速器的换挡响应和换挡平顺性,保证用户拥有极致的换挡体验。

而「电子油泵」作为「高压液压系统」的动力源,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泵,通过电机对油泵进行独立控制。传统机械泵是通过皮带传动将发动机的力传递给油泵从而实现工作,它的工作无法与发动机解耦,泵多少油,什么时候泵都受限于发动机。「电子油泵」则采用单独电机进行工作,完全可以根据需求适时调节油泵的工作,想停就停,想泵多少就泵多少,毫不浪费。因此,「电子油泵」相比传统油泵,同在WLTC工况下工作,电子油泵能耗可降低80%以上,对应的油耗可降低约1L/100km。

Step4.攻坚PHEV电池

蓝鲸iDDPHEV电池示意图

不仅如此,「蓝鲸iDD」也支持对外放电的功能,3.3kW的对外放电功率,足以支撑大部分小家用电器的放心使用,犹如随身携带了一个移动充电宝。

在电池安全管理上,「蓝鲸iDD」在电池安全监控方面,开发了全天候不间断电池安全监控系统,这是一项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控电池安全的技术,即使在车辆下电后也可实现,无时无刻都在保障电池的安全使用。

Step5.最后一步但并非不重要——混动专用发动机

之所以我把混动系统最重要的组件——混动专用发动机放在最后写,因为在发动机开发方面,长安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长安蓝鲸发动机也一直是声名远播。所以让人比较放心。

长安UNI-KiDD搭载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媒体实拍图)

「蓝鲸iDD」上所采用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也属于长安的「NE发动机平台」,充分继承了『净、劲、静』的优秀基因,成熟应用「敏捷燃烧技术」、「智能润滑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米勒循环」、电动化前端轮系等混动发动机专用技术,实现350bar高压直喷高滚流气道+巅峰凸轮型线与高压缩比的升级融合。

蓝鲸NE发动机官方示意图

「蓝鲸NE发动机」的热效率相比传统发动机提升2~3%的前提下,净功率达到122kW,净扭矩达到255N·m,在「混动专用发动机」中处于领先位置。以搭载「蓝鲸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为例,在配合「电驱变速」的前提下,最终做到匮电油耗5L/100km,综合里程1100km(皆为NEDC标准)的效果。

攻坚是为了一个答案

我们通过「蓝鲸iDD」对「P2混动系统」技术难点的攻坚过程,可以看出「蓝鲸iDD」在保留传统动力优秀DNA的同时又注入了电驱动的血液,很好地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体现了长安在混动技术上的强大实力。那么攻克了这些技术难点的「蓝鲸iDD」又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体验上的变化呢?长安的答案是『全域混动』。

■长安UNI-KiDD的答案:全域混动

我觉得『全域混动』这个答案大致包含了4层含义,用大白话说就是:动力,随叫随到(全速域);省油,随时随地(全场景);远方,说走就走(全温域);使用,更加持久(全时域)。

动力,随叫随到

前文提到「蓝鲸iDD」属于「P2混动系统」,其特点是只要有动力需求,「发动机」随时都可并联介入与「电机」一起参与驱动,相比单挡混动车型在全速域工况下的动力会更强。

6降3,蓝鲸iDD高速超车更快

1.在低速工况下,系统会安排330Nm大扭矩的「电机」进行驱动,弥补「发动机」低端扭矩弱的弱点,且「电机」相应速度更快,确保整个起步过程的迅捷;

2.高速工况下,利用6档「电驱变速器」的优势,与传统燃油车一样实现快速实现动力降档,达到动力的二次爆发,满足高速场景下的急加速需求;

3.极速工况下,「发动机」与「电机」并联驱动,并结合「电驱变速器」,动力持续输出,保证最高车速可突破200km/h。

省油,随时随地

得益于「蓝鲸iDD」在「iDD智慧控制系统」与「PHEV电池」两方面的攻坚,在市区通勤的场景下,系统会将模式标定为纯电模式,依靠大容量的「PHEV电池」减少用油量。而在长途出行时,动力需求变化较大,此时系统会结合导航信息,提前对路况进行判断,从而对电能进行管理,在「发动机」高效工作的区间内,适时地为「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充足的电量来通过未来的拥堵路段已达到节能的效果。所以『市区通勤』和『市郊长途』两大主要场景下都会有不错的油耗表现。

长安UNI-KiDD搭载蓝鲸iDD混动系统的参数(仅供参考)

以「长安UNI-KiDD」为例,NEDC标准下纯电续航130km,完全满足日常的纯电通勤需求。而在郊游旅行场景下,NEDC匮电油耗低至5L/100km,综合续航里程1100km,解决长途旅行带来的油耗和续航烦恼。另外,「长安UNI-KiDD」全系标配交直流双快充,并支持220V家用充电的功能,完全可满足全场景下的充电需求,充电更便捷。

远方,说走就走

我们常会看到北方车主对纯电汽车在极寒天气中用车的抱怨,最近在北美更是报出了某日系纯电汽车在低温下无法充电的问题,而这些不良的使用体验多源于「电池」。

长安UNI-KiDD全温域测试(动图)

「蓝鲸iDD」拥有电池预约加热和电池自动保温技术。系统会根据外部环境温度与电池温度的反馈,自动识别唤醒车辆进行电池的定时加热,避免用车时刻的电池温度处于极低状态,保证了在全温域均具有极强适应性。

此外,因为保留了传统动力的基因,所以在面对高温、低温等极端场景时,即使电池和电机性能出现衰减,发动机也能直接驱动车辆,保证在极限场景下的稳定输出,适应性更强。这使得「蓝鲸iDD」可适应-35°C至55°C的环境温度区间。远方,可不是说走就走?

使用,更加持久

长安UNI-KiDD支持全动力OTA升级

■阶段性的思考:有形化无形,无形终有形

撰稿写《混动汽车百科》已不下10万字,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似乎日渐清晰:

或许一套成功的混动技术的诞生,缘由在于『有形化无形,无形终有形』

即是,让有形的技术转化成畅快的驾驶体验,而不断提升的驾驶体验,终究是源于强大的技术背书。

所以,混动技术路线的选择,没有是非对错,有的只是更合适当下市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路线。长安选择啃下了行业内公认比较复杂的「P2混动系统」,使得「蓝鲸iDD」为新一代混动技术中的重要一员。更关键的是,「蓝鲸iDD」为消费者带来了『全域混动』智能混动体验,将技术融入体验,彻底消除前几代混动系统带给消费者的不良印象,最终让消费者『无感』地畅快驾驶。这或许正是一种『有形化无形,无形终有形』的表现。

官方指导价:暂无

暂未拆解

车海茫茫,眼花缭乱;靠不靠谱,拆给你看。

启辰大VDDi

拆解报告

大众朗逸

吉利银河L7

欧拉欧拉闪电猫

大众途昂

大众途岳

哈弗枭龙MAX

星途瑶光

捷途捷途大圣

吉利帝豪

大众凌渡L

奥迪奥迪Q2L

EV知道成立于2018年4月,隶属于北京车讯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交互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看车、选车、买车、用车等全生命周期的全面、准确、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你想看的汽车视频。

汽车kol平台,业内资深汽车大咖领衔,生产优质原创内容,输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观点

专注盐系汽车体验类节目500年,虽然我不是性能控,But这并不影响我对车的热情,爽爽侃车,我是温爽~

每周二给我15分钟,带您感受汽车的世界是多么有趣好玩。

买车、用车、玩车老司机

有趣、有料的汽车新媒体

中国最强汽车短视频,3分钟试遍豪车!解决关于车的一切问题!

THE END
1.建筑电气系统中,传统的控制系统采用()控制技术。单项选择题X 纠错 建筑电气系统中,传统的控制系统采用()控制技术。 A.数字B.继电器C.编程D.计算机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多项选择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效益的间接性和长期性B.运转...https://m.ppkao.com/tiku/shiti/b6eaf106194e4320ae994702f5fc3aa2.html
2.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AET该系统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技术将家庭生活中的相关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有效克服了传统家居控制系统的电缆布线通信方式的诸多缺点。同时,ZigBee无线传感网相对其他无线传感技术具备很好的适应性。新型CC2530无线芯片与设计的节点外围控制电路可以很好地实现设备节点间数据的互通互联,结合系统中语音控制技术,形成高效的智能化交互...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217890
3.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1.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 2.电气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的实践能力;工业与民用电气系统和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安装调试能力; 3.电子元器件性能与参数测试和应用能力;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典型电子线路设计与调试能力;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4.基于PLC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docx基于PLC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docx,PAGE 2 论文题目:基于PLC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数之一,温度控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家庭电器、汽车的生产制造、材料的制造以及运用、电力电子等。由于技术手段逐渐进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2/8056000044004076.shtm
1.解析智能控制技术是什么及与传统控制的区别智能控制是什么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https://m.hqew.com/tech/fangan_2009657
2.智能控制技术职业规划书(精选11篇)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珍贵,相信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让我们做好职业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勇争先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智能控制技术职业规划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智能控制技术职业规划书 篇1 人工智能https://www.ruiwen.com/zhiyeguihua/6609618.html
3.生物武器何时取缔,大数据如何“精准刺杀”?十问新型战争实现“无人战争”的第二个门槛,是要拥有高速、抗干扰的先进保密数据链系统,从而保证在整个无人装备作战体系中,指挥控制中心时刻与各类无人武器装备保持通畅的数据信息传输。 近年来,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一直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热门”之一。而5G最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也包括军用数据通信。随着5G的不断成熟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860009
4.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布线方法这类产品由于采用星型布线方式,所有安防报警探头、灯光及电器控制回路必须接入主控箱,与传统室内布线相比增加了布线的长度,布线较复杂。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较多。 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则通过系统总线来实现家居灯光、电器及报警系统的联网以及信号传输,采用分散型现场控制技术,控制网络内各功能模块只需要就近...https://m.zhihejia.com/baike/7401.html
5.信息安全工控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网络攻击:由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高价值性,常常是网络攻击者重要的目标对象 1.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隐患类型 工业控制系统是由传统IT技术及控制技术综合形成的复杂系统,除了传统IT系统的安全隐患外,工业控制系统特定的安全隐患如下 工控协议安全:工控协议设计之初,缺乏安全设计,无安全认证、加密、审计,工控通信明文传递信息,数据...https://blog.csdn.net/qq_43874317/article/details/127033298
6.自动化的论文(精选10篇)一个是知识的利用,一个是知识的获取,这一系统的应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将问题像人一样的去解决问题,智能化通常就是指在有了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的融合多个学科的优势,使其具备更好的.控制技术,当前,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系统和遗传算法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四个技术之间是相互独立...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01129080157_617557.html
7.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盘点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核心技术苏杰坦陈,我国在新材料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目前主要处于仿制阶段。现在我国航天材料大多用的是国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的材料,只是如今工艺技术更先进,生产的同样材料性能更好。 李静媛对此颇为忧虑:如果遇到高端产品,国外不公开材料成分、工艺,我们难免会被“卡住脖子”。 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1f90ea1d7e798e49cafcd8ec484699f2
8.电驱动与动力域研究:电驱总成向集成化域控化演进汽车主机厂自制的代表有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大众等,有的主机厂也正加大自供比例,比如长城汽车初期主要采用联合电子的电驱系统,现在正转向蜂巢动力自制;吉利初期主要采用日电产的电驱系统,现正转向威睿电动自制。而电驱系统供应商主要有博世、麦格纳、博格华纳、日电产、采埃孚等国际大厂,及国内的汇川技术、精进电机、...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8738872243632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