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课件20230106.pptx

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二阶段为中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3(一)古典的管理思想

1.泰勒的科学管理泰罗理论把物看作主要的管理对象,而把人只看成是物(如机器)的附属品,其管理活动是围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来进行的。也可称之为“管物说”。

(一)古典的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一)古典的管理思想它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在这个人-机系统中,对各种投入的资源进行加工,转变为产品或劳务输出”。“管物说”着重于数量研究,使管理精确化。其特点是以数学分析为基本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处理为基本手段,以最优化设计与选择为基本前提,保证人力资源和其它物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古典的管理思想它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一)古典的管理思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古典的管理思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二)中期的管理思想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所谓人际关系学说是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研究人们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性,分析各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控制与改变人们的行为,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它是针对泰罗理论的致命弱点——忽视人的因素而产生的。也可称之为“管人说”。

(二)中期的管理思想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二)中期的管理思想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促使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的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研究“行为”;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梅奥的代表作品《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二)中期的管理思想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的“人际关系学(二)中期的管理思想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巴纳德是对中期管理思想有卓越贡献的学者,其代表作品为《经理的职能》。该著作介绍了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四点核心内容:(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4)权威接受论。巴纳德的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这是他的独到之处,后人把他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称为社会系统学派。(二)中期的管理思想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三)现代管理思想

1.管理程序学派管理程序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其代表作为他们两人合著的《管理学》。这个学派视管理为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连着的职能。在该派学者的著作中,尽管对管理职能分类的数量有所不同,都含有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该学派强调管理职能的共同性,任何组织尽管它们的性质不同,但所应履行的基本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三)现代管理思想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三)现代管理思想5.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权变理论认为,环境的复杂性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从而以前各种管理理论所适用的范围就十分有限,例外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也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为了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三)现代管理思想5.权变理论学派(三)现代管理思想6.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等人。伯法的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有时人们把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统称为管理科学学派,其特点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而且是偏于定量的研究。(三)现代管理思想6.管理科学学派(三)现代管理思想

7.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尔,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德鲁克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这一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成功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认真学习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现代管理学派的师承关系,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促进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现代管理思想7.经验主义学派二、管理的二重性特点

(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

(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

(三)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启发

二、管理的二重性特点(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有其质的规定性。管理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管理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性是管理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不进行有效的管理,生产就无法顺利地进行,更谈不上发展。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而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位一体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

(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三)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启发

根据管理的二重性学说,环境管理应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经营机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经验。要正确认识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便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划与管理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启发根据管理的二重性学说,环境管理三、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职能

(二)组织职能

(三)控制职能

三、管理的职能(一)计划职能(一)计划职能

1.计划的性质①计划的目标性。任何组织或个人制定计划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②计划的首要性。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③计划的普遍性。任何管理者或多或少都有某些制定计划的权力和责任。(一)计划职能1.计划的性质(一)计划职能2.计划类型分

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

按计划的范围划分

1.政策

2.程序

3.方法

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划分

1.战略计划

2.管理计划

3.作业计划

按计划的约束力划分

1.指令性计划

2.指导性计划

按计划的对象划分

1.综合计划

2.局部计划

3.项目计划

按计划的性质划分

1.经济发展计划

2.环境保护计划

3.土地利用计划

(一)计划职能2.计划类型分类原则计划种类(一)计划职能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并在管理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活动开始于目标的制订,活动的进行以目标为导向,活动的结果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一)计划职能3.目标管理(一)计划职能目标管理实施的步骤是:①制订规划的目标方针,然后由上而下逐级展开,分解为各部门、各地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体系;②组织实施目标方案,进行信息交流、检查、控制等活动,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③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评定、考核、奖励和表彰;④在实现预定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订新的目标,转入下一个循环。

(一)计划职能目标管理实施的步骤是:(二)组织职能

1.组织的含义古典管理学派的定义将组织定义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这个含义具有3层意思:①组织必须具有目标;②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③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二)组织职能1.组织的含义(二)组织职能2.组织环境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给组织提供资源,吸收组织的产出,同时又给予组织许多约束。一个组织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它就必须适合其周围的环境。组织环境包括许多要素,其中最主要的人力、物质、资金、气候、市场、文化、政府政策和法律。环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有时变化剧烈,有时变化缓慢。当环境变到足以阻碍组织的发展时,就必须对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职能2.组织环境(二)组织职能产出:组织能够提供环境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为环境接受时才能继续生存。投入:环境为组织提供资源、机会和限制,这些将决定组织是否成功。组

织反馈:环境评价组织的产出,据此决定将来给予组织的投入。(二)组织职能产出:组织能够提供环境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二)组织职能3.组织结构形式在进行组织设计或改革的时候,要对组织设计的原则加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则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来的,它们凝聚了前人在组织设计方面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尽量遵循这些原则就会大大减少管理上发生的障碍。组织结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常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有5种:即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模拟分权结构、矩阵结构以及各种形式的委员会。

(二)组织职能3.组织结构形式(三)控制职能

1.控制与控制系统(1)控制的含义法约尔认为,控制是监视各人是否依照计划、命令及原则执行工作。孔茨则认为,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三)控制职能1.控制与控制系统(三)控制职能(2)控制系统①控制的目标体系。任何控制活动和行为都是有一定目标取向的,无目标的控制是不存在的。②控制的主体。控制系统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以及他们所属的职能部门。③控制的客体(对象)。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整个组织的活动。④控制方法、手段和工具。⑤控制机构。⑥信息控制系统。

订计划控制(1)制定标准执行过程控制(3)修正标准控制(2)检查、衡量(2)控制的程序修订计划控制(1)执行过程控制(4.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1)前馈控制所谓前馈控制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它的具体办法是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前馈控制的着眼点是通过预测被控对象的投入或者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获得所期望的产出。这就解决了时滞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是前馈控制方式在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2)反馈控制所谓信息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在环境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质量标准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控制方式就是一种反馈控制,而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将反馈控制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基础。

器系

统控制(1)前馈控制方式前馈信息干扰输出控

统控制干扰输出反馈信息(2)反馈控制方式4.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控制器系统控制前馈信息干第二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一、极限性原理

二、生态链原理

三、生物多样性原理第二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一、极限性原理一、极限性原理

——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容量

(二)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一)(一)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环境容量M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基本环境容量K和变动环境容量R。前者可以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而言。其定义式:M=K+R基本环境容量也被称为K容量或稀释容量,变动环境容量也被称为R容量或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稀释和自净容量,无疑对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一)环境容量2.环境容量的应用

1.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

(一)工业生态学

(二)生态工业园

(二)生态工业园2003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把生态工业示范园

三、生物多样性原理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观

1.生命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P.W.D泰勒在《尊重自然》一书中写到: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把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看作是具有固有价值的东西。根据他的意见,所谓“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作为整体的生物共同体”,而尊重“生物共同体”就是承认构成共同体的每个动植物的“固有的价值”。三、生物多样性原理

——与自然和谐相处1.生命中心主义提出生命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的动物,避免被人类伤害。由于人类在组成社会、进行生产和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其他生物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优势,因此,只有从价值观上肯定野生动植物也像人一样具有它不可剥夺的“权利”与“价值”,才能避免人类对自然生物的进一步伤害,并使人类承担起对自然的伦理责任。

1.生命中心主义提出生命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其目的是为了2.地球整体主义李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是指“规范人与大地以及人与依存于大地的动植物之间关系的伦理规则”,其基本主张是要将人“从大地这一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成为这一共同体的平凡一员、一个构成要素”。“大地伦理”的特征是将“共同体”的概念从以往伦理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扩展到了大地。这里“大地”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等,其实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2.地球整体主义李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是指“规范人与大3.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与生命中心主义及地球整体主义不同,持这种观点的人的立场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它只考虑人类各成员的均等,而将自然环境和其他生命有机体看作是人类均等义务,最终都源于我们人类各成员相互间所应承担的义务。这一伦理观不同于传统的伦理观之处,是它把人类各成员间的平等关系从“代内”扩展到“代际”,认为在享有自然资源与拥有良好的环境上,我们的子孙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3.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与生命中心主义及地球整体主义不同,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你学过生物,你会知道这是一种研究有生命的东西的学科,从研究最微小的生命组成部分,到植物和动物。而“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各样”的意思。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自然世界的资源,包括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它同样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

你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这个行星上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也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事物、喝的水。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你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2.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

据估计,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定名就已灭绝。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现在的状况如何?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能否继续以其固有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亟带待加强,刻不容缓。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以高等植物为例,中国约有3万种,美国及加拿大共约1.8万种,整个欧洲仅1.2万种。由于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80%人口分布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压力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影响,致使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了约25%共156种,形势十分严峻。

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4.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

截止到1995年末,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799处,面积达718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19%,其中10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6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到1995年底,全国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200多处,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中心在全国主要口岸城市设立了17个办事处。同时还组织实施了对大熊猫、朱寰、杨子鳄、海南坡鹿、野马、麋鹿、高鼻羚羊等“七大拯救工程”。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危机,这些努力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体国民的重视和对物种栖息地的持续改善。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些什么呢?最显而易见的是反对、监督、制止偷猎,采摘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让野生动植物远离我们的餐桌。穿着野生动物皮毛服装也是我们所不齿的行为。同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尽可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阅读材料: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一、系统工程基本知识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一、系统工程基本知一、系统工程基本知识(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二)系统工程方法论一、系统工程基本知识(一)系统工程的概念(一)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所要研究和管理的事物当成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性观点出发,对系统进行最优规划、最优管理、最优控制,以达到最优系统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方法的边缘科学。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这类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学科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一)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所要研究和(二)系统工程方法论

(二)系统工程方法论建立能够完全处理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普遍适(二)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在研究问题特别强调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的整体性,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寻求总体最优的研究效果。系统工程方法研究问题还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尤其适合研究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特性,表现在其解决问题时,不局限于同一种模式,而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追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在研究问题特别强调研究对象和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系统的整分合原则(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三)管理的弹性原则(四)管理的反馈原则

(五)全过程控制原则

(六)双赢原则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系统的整分合原则(一)系统的整分合原则

(1)含义:所谓管理的整分合原则就是指管理者在进行现代化管理活动时,必须从系统原理出发;把管理过程当成一个系统,并把这个系统放在动态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考察和分析,也可称之为整体性原则。(2)管理活动的三步骤:一切从整体目标出发整――整体目标、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整体目标分解落实合――整体协作和整体综合(3)应用:两大举措之一,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中体现了该原则

(一)系统的整分合原则(1)含义:所谓管理的整分合原则(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

(1)含义: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是指管理者在进行现代管理时.必须把管理对象当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密切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关系,但内部又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投入产出功能的系统来管理。必须在保证系统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对系统内部的活动采取相对封闭性的管理。(2)

实质:强调管理活动和各管理机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机制,保证各组成部分运动朝着既定目标的约束机制。(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1)含义:管理的相(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3)

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①环境系统责任明确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境管理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实施,末端――源头,把肩负社会和经济发展责任的“一把手”纳入系统。②相对封闭的环境管理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③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五项制度、三道防线前:环评;中:三同时;后:许可证、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3)

在环境管理中的应(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4)核心问题:体制和机构改革,改变行业和地方条块分散、狭窄的管理体制,改变工业部门只管完成生产指标.电力部门只管完成发电任务,农业部门只管产量增加,而把产生的环境问题却留给环境管理部门去解决的被动管理状态。

(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4)核心问题:体制和(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环境管理的决策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外部的社会和经济要求立法与司法的约束调研监测和评价管理条例与措施(二)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的原则环境管理资源利用与外(三)管理的弹性原则

(1)含义:管理者要在对系统与外界联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的特点,对影响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在充分了解系统所有可能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制订的决策目标、计划、战赂都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增强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2)措施:①

管理目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增加备选方案和制订风险对策。②

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随机应变和抗风险能力(三)管理的弹性原则(1)含义:(四)管理的反馈原则(1)含义:指管理者为保证及时、高效、准确地完成组织计划任务和目标.必须及时了解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系统自身活动的进展,及时、准确地拿握系统环境变化和系统状态的变化,一旦发现系统状态及输出结果与原订计划方案和目标有较大的偏离,就马上采取纠偏行动来控制系统的活动,使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输出结果与原订计划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2)措施:①

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适时有效的控制反馈手段: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环境统计、污染源数据库、信息网络、清洁生产(环境审计)

(四)管理的反馈原则(1)含义:指管理者为保证及时、高效、第四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观念

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四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观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观念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研究内容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观念(一)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对象和任务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废物处理等环节,它不是在自我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的,而是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业文明阶段的经济快速增长,几乎都是通过牺牲环境质量和耗竭自然资源而换取的。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说明社会经济的再生过程只有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顺利地进行。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一)研究对象和任务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不仅能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远期的间接效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一)研究对象和任务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二)研究内容

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为了保障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也必须改变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状况,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实行有偿使用,使社会不经济性内在化,使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能以经济信息的形式反馈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保证经济决策既考虑直接的近期效果,又考虑间接的长远效果,促进经济发展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具体包括环境经济学理论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修正和应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等。

(二)研究内容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合理规划和组织社会生产力,是保护环境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单纯以GDP衡量经济发展成就的传统方法,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内容,使生产和消费的决策同生态学的要求协调一致;要研究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和消除污染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要研究生产布局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经济观点和生态观点相统一的原则,拟定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确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2.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二)研究内容3.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的经济损失估价的理论和方法,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最优治理和利用途径的经济选择,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优化方案的经济分析,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的经济准则,各类环境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等。

3.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二)研究内容4.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是与行政、法律、教育手段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污染者与受污染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更应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定价政策,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来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

4.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二)研究内容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基本理论

约翰·克鲁梯拉提出了“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保护好舒适性资源,或者将这类资源的使用严格限制在可再生的限度之内是十分必要的。舒适型资源具有损坏的单向性,被破坏就意味着永远丧失。如果承认舒适型资源是不可逆的,那么就应当重新认识舒适型资源的价值构成。(一)基本理论4.自然环境价值理论(一)基本理论当供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收益是舒适型资源的“使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资源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收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为了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这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为定量评价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THE END
1.一个组织的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控制手段和方法控制主体与()构成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一个组织的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控制手段和方法、控制主体与( )构成A.控制原则B.控制目标C.控制过程D.控制部门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869e0e4964426cb7d86681911e6c4d.html?fm=bdcd6bca18dc09a88d4d2e14d8f0afc04e
2.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 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 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3.自考大专07481管理学基础总复习复习资料管理学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管理系统 第一节 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一、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2、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http://www.mdgs-edu.com/fxzl/1730.html
4.山西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反馈控制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对现代温室的自动调控系统有哪些基本要求? 4.传感器在自动调控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温室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 哪几种? 5.试述四段变温双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6.湿帘降温自动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试简述其工作原理。 7.何为园艺设施的综合环境调控?其发展趋势如何? 8...https://mtoutiao.xdf.cn/kaoyan/202312/13554077.html
5.资产评估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具有排他性,这是界定资产的依据。其他主体要取得相关权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不应仅以所有权为界定依据,应当以经济资源控制权为依据。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首要考虑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有些情况下,特定主体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可以控制这些资源,同样表明该特定主体能够...https://blog.nowcoder.net/n/6c03eb14fe1e4b538e9196ca77db8f12
6.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六、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一个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它通过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检测、比较、调节和控制,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或保持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以下是对控制系统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概念 定义:控制系统意味着通过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https://blog.csdn.net/zhd15306915625ff/article/details/141899834
2.管理学基础:12.3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信息和控制措施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1.控制主体 控制主体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任何控制活动,最终都是由组织的人执行和具体操作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组织内控制系统作用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https://course.le.ouchn.cn/mod/page/view.php?id=38268
3.成本控制优化范文12篇(全文)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通过对企业自身现状以及经营情况、目标等的分析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行为。由成本主体控制成本消耗、预防各种不利于节约成本的因素和现象, 对所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调节和解决, 以保证企业完成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长远经营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 它能够降低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p7kqkud.html
4.精华培训方案集合10篇(2)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 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 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层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659948.html
5.信澳慧管家货币市场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基金公告公司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 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控制。 (20)明确职责划分,在岗位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会计岗位职责,禁止需要 相互监督的岗位由一人独自操作全过程。 (21)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账、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 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https://fund.eastmoney.com/gonggao/009712,AN202308181595061482.html
6.企业调研报告无论对于哪种性质、处于哪个行业的小型企业,要成长发展、要做大做强,都会对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充分考虑小型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作为规范制定的首要目标,核心内容上以全面内控为基础,强化“小企业”特点。 (二)以“强化实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为构建内控规范的...https://www.oh100.com/a/202006/2142928.html
7.品质工作总结15篇1.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品管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品管部:作业按流程、判定按标准、基本做到工作有记录、数据有统计的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并实现质量目标。 2.另一方面,从整年所出的质量问题来分析,也体现了现有品质控制手段还存在不够完善,有漏洞的问题。主要是对产品检验手段和检验技术的缺乏,及供应商回复改善措施的...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880443.html
8.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大全15篇)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现代企业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将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最宝贵、最富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企业根据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甄选、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30720150752_3074625.html
9.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通用15篇)(六)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https://www.ruiwen.com/gongwen/yijian/21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