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一般简称为会计控制,是会计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即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是由若干控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会计控制主体、会计控制客体和会计控制手段。会计控制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人员或单位;会计控制的客体,是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手段,是采用的专门手段或一系列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会计控制系统是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会计管理系统的功能是管理,会计管理各环节也都具有相应的管理功能,会计控制环节也就具有管理的控制功能;所以,会计控制系统是具有管理性质的系统,其运行就是一种进行控制的管理活动。内部会计控制具有管理的性质,它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控制系统是否具有控制功能,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能否有成效的关键。科学的战略决策和预算,如不能动员广大员工按其实施,就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有了科学的战略决策和预算,需要将其目标层层落实到责任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按责任目标严格会计控制,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控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强调会计控制功能和会计控制系统,对于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确定内部会计控制主体尤为关键
分清内部会计控制客体
确定了内部会计控制主体需要进一步确定内部会计控制客体。会计控制客体即控制对象(控制内容)。企业会计部门根据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来确定会计控制对象。内部会计控制对象是什么?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控制对象是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对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有人认为会计控制对象是资金运动,对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有人认为会计控制对象是财务活动,对反映财务活动的财务目标进行会计控制。
认为会计控制对象是资金运动,这与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相一致,而其具体内容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经济业务。这表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范围,凡是企业经济业务都要进行控制。从我国企业存在控制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需要对一些主要的经济业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
认为会计控制对象是财务活动,而各种财务活动都要围绕实现它的目标而运行。这些财务活动的财务目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个车间。因此,会计控制对象与其目标落实到单位相联系。财务目标主要有资金目标、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等,将财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从而形成控制对象,即各层次的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经济责任单位。这些责任单位就是控制单位。会计管理的多目标和多层次控制,使会计控制对象交错复杂。资金目标、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都要分别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车间、班组,结果一个部门和一个车间可能要落实一项、几项或全部分解目标,使得会计控制对象分解为不同内容的各种具体的会计控制对象及其相应结合运行的综合内容。控制对象的层次性,要求确定每一层次控制单位应完成的目标。承担目标的责任单位,如只承担成本目标,相应确定完成该项目标的有关要求;承担多目标的责任的单位,如承担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等多项目标,也应分别不同目标确定完成该项目标的有关要求。确定控制单位完成的目标,要考虑会计控制系统外部之间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即系统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对完成系统目标的影响,使确定的控制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分清内部会计控制客体,明确会计控制客体是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有利于在日常的内部会计控制中,按照财务目标的要求,加强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
采用内部会计控制手段
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明确了会计控制主体和会计控制客体,就需要确定采用的会计控制手段。会计控制手段是会计控制主体作用于会计控制客体的会计控制的标准、方法等的总称。
(一)会计控制手段按性质分为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1.法律手段。是在会计控制中,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等约束会计行为的手段。在会计控制活动中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和调整会计关系,保证会计工作和社会经济活动按会计规范运行。采用法律手段实质上是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运行过程实行强制性的控制,进行检查、制约和调节,认真执行财政部制定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严格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维护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秩序,从而实现会计控制的目标。
2.行政手段。是在会计控制中,依靠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方式,以各种行政决议、决定、命令、纪律、措施、标准、定额、计划、要求、信息和方法等约束会计行为的手段。在会计控制活动中运用行政手段,对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审核、调节和服务等,以保证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采用行政手段是运用比较普遍、使用快捷的一种控制方式。运用行政手段要树立为下级服务的观念,运用行政手段是为下级工作服务,指导并协助下级搞好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实现会计控制目标。
3.经济手段。是在会计控制中,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依据有关法规,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运用经济杠杆,约束会计行为的手段。在会计控制活动中运用经济手段,调整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实现控制的目标,并保证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运用经济手段实质上是会计控制系统以物质利益原则为核心,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如工资、奖金),调节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会计控制手段按作用分为会计控制标准和会计控制方法
1.会计控制标准。是进行会计控制所依据的标准。会计控制的关键是掌握控制的标准。会计控制的标准,一部分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主管部门制定的,如党的方针和政策,国家的法规和财经纪律等;一部分是由企业按有关规定制定的,如(1)企业制度、规定和办法;(2)财务预算(计划),如资金预算(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和利润预算(计划)等;(3)管理定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库存材料(或商品)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成本定额和资金定额等。有了会计控制标准,使控制具有客观性、统一性和强制性。控制标准有定性标准(如政策、法规)和定量标准(如预算、定额),在掌握执行标准时,要以定量标准为基础,结合定性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