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
但是我国现状,学生很少会有机会与外国人交谈。所以我们要创设使用英语的环境,及互动式英语。
(1)给学生播放视听材料,加大信息刺激量。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授课、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口语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国外电台节目录音,还有一些英语影像资料、教学片、英文电影片段赏析等,通过放录音磁带、幻灯、录像、投影或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边看边听。生动的画面,优美的发音,直观的情景,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能感染学生,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英语活动。学生可以用英语练习看图说话、讲故事、复述、描述物体、分角色朗读、讨论、辩论和情景对话。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穿插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鼓励发挥,更鼓励创造。这样既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又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组织学生表演自编短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小组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上一节课课文中的情景,也可以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须运用已学过的句型和单词。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复习旧课,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PBL;形成性评价;民族医学
《民族医药与方剂学》课程是《民族医学》整合课程的一部分,已经开展多年,《民族医药与方剂学》是一门具有广西壮族民族特色的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药物知识之经验及精华,以及有关文献及编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与其他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的教材或专著相比较,本教材编写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及实用性的特点[1]。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PBL教学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制定评价实施细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PBL教学课程设计
11授课对象根据课程进度安排,选择第十三章的内容《固涩药》,将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全科班的学生分成4组,进行PBL教学。
13课程实施课堂上,以第十三章内容《固涩药》为出发点,固涩药可以固表止汗、敛肺止咳,用于自汗、盗汗、肺虚久咳等症状,引导同学们去了解什么是自汗、盗汗,引起自汗、盗汗及咳嗽的病因有什么?从经典出发,《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经典角色,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抑郁而终的故事深入人心。那她得了什么病?是否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分别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及所讲述的内容的完整性,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
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案
采用PBL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民族医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通过集体讨论,拟定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形成性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其中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总分100分,评判标准为集体观念20%,学习态度40%,表达能力40%),所有评定成绩平均分作为平时总成绩,评价学生的PBL课程表现。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自信心、语言表达等为主要观测点,由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判,并制定具体给分细则[2]。
3实施效果
4思考
PBL教学中,学生处于问题中心,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变成学生的集体讨论。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寻找的答案不一定与教师已构建的答案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意见,最后进行补充和讲解,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态度、学习策略、表达能力等实施形成性评价。另外,PBL教学完全改变传统教学的备课方法。促使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事先设计问题,所提问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学科融合但又不能超纲,所提问题既要有代表性,又有一定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其组织能力、倾听意识、平等观念、合作精神、责任感得到提高。
既往学生由于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学生奖学金、毕业就业等主要以此为评价,因而学生习惯于仅注重理论学习,习惯于大课讲授、记笔记、课后复习应考的模式。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4]。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式。形成性评价实施后,大大降低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成绩的比重,教师就学生PBL教学时的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进行量化评分,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课,变成自己提出问题,主动讨论,分析问题,抢先发言,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是PBL教学的最显著的优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目的所在。
5不足之处
由于此次是初步在民族医学教学中采用PBL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模式,所设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如何建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如何更科学严谨地提出问题,需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教学反馈等信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参,李克明,窦锡彬.《民族医药与方剂学》的特点和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3,(3):64-65.
[2]李谧,邓红梅,冉素娟,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1):1147-1150.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1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增强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1)理论授课过程中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增添TBL、PBL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2)在理论教学中增添案例教学,讲授预防医学如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3)教育者应端正教学态度,才会致使学生更加重视预防医学课程,改正学不学都可以的态度。
(4)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拘泥于书本知识,还应增添预防医学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让学生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给学生传输现代医学的理念。
(5)不断在教学中渗透临床工作与预防医学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预防观念的形成。
(6)将预防医学课程分成7大模块: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食品营养学、慢性病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完成临床护理的任务,而且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成为“既懂护理、又懂预防”的21世纪新型护理人才。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培养融“预防、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我对预防医学教学状况、制约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索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与实践,以期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预防医学未被摆在适当的位置,教学课时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加之学生预防观念淡薄,认为临床治疗和护理优于、重于预防,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预防医学的学习当作一般科普知识或生活常识,因而不重视,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强化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培养预防保健型新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意识。其次,讲好绪论课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绪论课教学,学生会对本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再次,结合三次卫生革命和建国以来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就,以及近年来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功控制的事例,凸显预防医学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后,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卫生服务在内容上已经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比如在讲解食物中毒时,可联系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讲解职业中毒时,可以联系私企“苯中毒”事件;在讲解环境污染时,可以联系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能认识到预防医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预防医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如统计学中t分布的讲解,可以运用Flas将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进行演示,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明了地掌握,从而起到更好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有所长也有所短,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过多使用或夸大它的作用,将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故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可适时安排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工矿企业、社区医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充分了解预防医学在卫生工作实践中的作用。同时也应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在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开放实验室,播放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新的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形势下,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提高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加快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进行有效的探讨与实践,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勋,李百胜,朱和新等.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2、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3、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防医学理论及体系。1949年后,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看看我们手臂上部的那个“小花”,就是在出生后不久接种的“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这种病曾在欧洲和我国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在脸上留下大大小小的“麻子”。而近几年我国出生的小孩已不再接种这种疫苗,因为“天花”这种病毒已经在我国彻底消失了。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能从整体把握大局。调查分析是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依赖现场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类分析手段,多采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生会接受系统的统计学、计算机等科目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