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企业经济统计学》更新笔记(五)

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两种表现形式。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

(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

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原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原材料的超支或节约。

(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

(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

(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

第三节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

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经验收入库,尚未使用的实际结存数量。

(一)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

(二)原材料库存量的构成

1.企业各材料库自有的尚未进入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

2.尚未消费的外单位加工来料和尚未消费的自外单位借人的原材料;

3.已决定外调、上调或分配给有关企业,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

4.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和清查出来的账外原材料。

二、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和周转统计

(一)原材料储备定额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中的数量标准。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定额储备量,一是定额储备天数。

1.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

(1)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

(2)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3)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

2.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分析

(1)将实际储备天数与定额储备天数相比,分析储备定额天数执行情况。

(2)将实际储备量与定额储备量相比,分析储备定额数量执行情况。

(二)企业原材料周转统计

反映原材料储备的周转速度,有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表示方法:

1.原材料周转次数。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库存原材料周转了多少次。

2.原材料周转天数。表明原材料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三、原材料库存控制的统计方法

(一)经济批量控制法

(二)定量库存控制法

(三)定期库存控制法

(四)ABC分类控制法

第四节企业能源消费统计

一、企业能源的分类

(一)企业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指产生和提供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等)的资源。

(二)企业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的产生状况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3.按能源的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燃料、动力用能源,化工原料用能源和其他用能源。

二、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一)企业能源的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企业能源的实物量首先要按能源的品种分别核算其数量,这同一般原材料实物量的统计方法相同。

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能源,各种能源均按此折算为标准煤数量。

(二)企业能源消耗总量

企业为了反映能源消费总规模,研究能源消费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需要计算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通常有三种口径计算:

1.企业收入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根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的需要供应的全部能源量。本指标包括企业能源更终消费量,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对外销售量。

2.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的一定的生产经营任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已经消费的能源量。

3.企业能源更终消费量。它是企业直接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数量。

(三)企业单位产品或产值能源消耗量

反映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的指标有:单位产品单项能耗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三、企业能源消耗平衡表

(一)能源消费平衡表的作用

(二)能源消费平衡表的表式及构成

第八章企业固定资产统计

第一节企业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标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二年的,也称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按固定资产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量,必须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即以价值量来反映。

(一)按原始价值计价

(二)按净值计价

(三)按重置价值计价

四、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一)固定资产平衡表

固定资产平衡表就是用固定资产变动的平衡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变动的过程和原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过程平衡关系。

固定资产平衡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完全价值即按原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实物量的变化,一种是按折旧价值即按净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量的变化。

(二)固定资产动态指标

固定资产动态指标,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程度

(三)固定资产的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

固定资产的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补充说明固定资产的变动。

由于各类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会不同,使用年限的特点和特点也不一致,因此要求按分类固定资产确定计算时期并分别计算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形成与使用统计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的形成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也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总是不断的被消耗,又通过投资、建设不断地得到补偿、替换和扩大,这种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连续过程,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固定资产再生产方式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是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妒恨为简单再生产,在扩大规模上进行则称扩大再生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类

1.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其投资去向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三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工程内容和实现方式划分,可分为建筑工程投资额。安装工程投资额,设备、器具、工具购置投资额和其他投资四个部分。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计算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

2.设备、器具、工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计算。

3.其他投资一般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二、企业新增固定资产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速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与构成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新增固定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三、固定资产折旧和更新统计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减少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对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应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有效期内,根据配比原则,以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各期成本费用,各期营业收入中逐步得到补偿。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1.包括的范围:(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器具、工具;(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人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2.不包括的范围:(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3)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偿债基金折旧法等。

(三)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

为搞好固定资产的更新,要求及时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现状、磨损程度和有用程度。

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的计算。

(四)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法

四、固定资产利用统计

(一)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指标

固定资产利用程度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比率,来反映固定资产在数量上的利用状态。

(二)固定资产产出率

固定资产产出率是用固定资产产出的成果除以固定资产原值计算。

(三)劳动技术装备程度

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是每一个工人所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

第三节企业生产设备统计

一、生产设备数量统计

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生产设备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统计生产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

生产设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数量”和“能力”两种,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明设备的数量。

(二)反映生产设备数量的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设备数量统计指标,依其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有期末数和平均数两种。

二、企业生产设备的分类

(一)按经济用途分类

(二)按设备的作用功能分类

设备按作用功能分为基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

三、生产设备利用统计

(一)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统计

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现有设备(实有设备)、实际使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

(三)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统计

不同行业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设备能力利用率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四、生产设备完好状况与维修统计

(一)生产设备完好状况统计

划分设备的完好程度,往往需要一组反映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志共同确定。各类企业根据本系统设备的特点都有具体规定。一般地说,单项设备的完好,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即:设备性能良好,能达到原设计标准;设备运转正常,符合操作、运行技术指标;原材料、燃料、油等消耗正常。反映设备完好状况的主要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它表明完好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重。各行各业对设备完好率的计算略有区别。

(二)设备维修统计

第四节企业动力设备统计

一、企业动力设备的分类

动力设备是指把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总称。按照动力产生和转化过程中技术作用的不同,可将动力设备分类如下:

(一)第一次原动机(或称动力发生设备)

(二)第二次原动机(或称动力转化设备)

(三)动力调整、调节设备

(四)动力传导设备

(五)动力生产附属设备

(六)蒸汽锅炉;

二、动力设备能力统计

(一)动力设备能力及动力设备配置,

(二)动力设备总能力的计算

三、动力设备利用统计

动力设备的能力利用指标,是用它们的平均实际能力与其更大长期有效能力相比计算的。

发电机的更大长期有效能力,是指设备能够长期工作的更大能力,这个能力往往在发电机的铭牌上标明,故又称“铭牌能力”。由于在报告期内发电设备会发生增减变动,所以各发电机铭牌能力总和也会发生变化,为保持与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的可比性,发电机更大长期有效能力,也需计算一个期内平均数,即平均发电设备容量。

第五节企业生产能力统计

一、企业生产能力及度量原则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更大产出,即在既定技术可能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更大生产潜力。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

1、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

(1)必须将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进行综合平衡。

(2)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应受物资供应和劳动力配备等因素的制约。

(3)企业生产的产品方向或品种构成如发生重大变化,应按正式改变后的品种构成计算生产能力。

(4)联合性企业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可按不同性质的产品分;别计算生产能力。

2.建筑施工、运输、邮电、农业等企业的生产能力,原则上以设计能力为准。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一)决定生产能力基本因素

1.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以及备用的设备(邮电业应包括备用设备)。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核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先就各类设备分别计算其生产能力,然后再进行综合平衡。在机械工业中,计算机加工的生产能力时,由于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加工对象不固定,

每一工件要求的加工量大小、难易程度不等,因此不能计算每台机床的台时实物产量,而采取下列法计算生产能力:

(1)计算各类机床的加工能力

(2)从每类机床加工能力中减去用于生产备品、备件、维修、协作等项任务所占用的加工能力,求出主要产品的机械加工能力;

(3)根据主要产品的机械加工能力折算产品生产能力;

(4)平衡各类机床的产品生产能力,确定机械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三、各类企业生产能力的基本指标

(一)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指标

1.年初生产能力

指企业年初全部设备的更大年产量,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基本稳定时,年初生产能力即为上年末生产能力。

2.年末生产能力

指企业年末的产品生产能力。它与年初生产能力有如下关系: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建新增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生产能力

3.全年平均生产能力

年初和年末生产能力都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的生产能力,为了反映全年能力的一般水平,就要计算全年平均生产能力。全年平均生产能力也是确定当年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重要依据。

4.工业产品能力利用指标

为了观察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揭示企业设备能力未能充分利用的潜力,需要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指标。

(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

1.机械设备总能力

机械设备总能力是指同一种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之总和。这是反映建筑施工单位各类机械承担施工任务的总能力。

2.机械设备年生产能力(定额年产量)。

该项指标是核定全年可以承担的施工任务和编制下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

3.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机械年产量定额利用率)

(三)运输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

第九章企业财务成本统计

内容提要

第一节、企业资金的筹集

一、企业自有资金的筹集

自由资金是指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积累,又称主权资金。企

业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放股票、联营集资、企业内部积累等。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又称股权性筹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

(二)发行股票

(三)联营集资

(四)企业内部积累

二、企业资本金及所有者权益统计

(一)企业的资本金

企业的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金,是投资者以实现盈利

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二)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

第二节企业资产和负债统计

一、企业资产构成统计

企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资产按其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应分别加以统计分析。

(一)企业流动资产统计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量为各种形态流动资产的总和。企业流动资产按其在周转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分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1.流动资产总量统计

企业流动资产总量,随生产经营规模和原材料及产品供销条件的变化,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对企业流动资产总量的统计,通常从期末占有数和平均余额两方面考核。

企业流动资产的期末占有数,是一个时点指标,指期末(月末、季末、年末)企业占用的全部流动资产的合计数。

2.流动资产构成统计

3.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二)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在计量企业的固定资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获得固定资产是为了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企业固定资产所提供的效益在长期使用中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是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2、企业以经营性租赁租人的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等固定资产,本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扩建等建筑安装工程属于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应以其工程实际支出,计人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量中。

(三)企业长期投资统计

长期投资较之于短期投资有不同的特征。一是投资目的不同;二是风险程度不同;三是变现能力不同。

(四)企业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统计

1.无形资产统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点(2)无形资产的分类(3)无形资产的计价方式

2.其他资产统计

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二、企业负债统计

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是企业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三、企业资产负债平衡表

企业通过负债获得的资产,其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所具有的权益,这部份所有者权益才反映了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四、企业偿债能力统计企业资产负债表从静态上全面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为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及偿债能力创造了条件。企业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企业成本费用统计

一、企业的营业成本和费用

企业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发生的能用货币量度表现的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称为企业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按成本对象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企业当期的制造成本。而当期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所以企业产品成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不是企业制造成本的统计范围。

二、企业制造成本的构成

企业的制造成本对一般企业又称为营业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和其他直接费用。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人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

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

按照制造成本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企业制造成本还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三、企业期间费用的构成

期间费用是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

四、企业成本的统计分析

(一)企业成本目标的统计分析

(二)企业成本变动的因素分析

(三)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程度分析

第四节企业收入统计

一、企业收入确认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分别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二、企业营业收入总量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THE END
1.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1479489.html
2.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选择一项或多项:A.可变...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固定成本 D.单位成本http://www.xctiku.com/show-690303.html
3.资产评估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具体劳动构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正是由于商品中所凝结的都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使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在价值上可比较,并能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两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https://blog.nowcoder.net/n/6c03eb14fe1e4b538e9196ca77db8f12
4.基蛋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发行人目前主要产品为自主研发的 POCT 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此外, 发行人也从事部分生化乳胶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发行人的主要竞争优势 1、生物原料制备优势 生物原料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中用量较大,成本占比较高,决定产品质量的 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在生物原料方面,国内企业大多依赖进口,仅有少数企...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7062600000082
5.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ok1湖南大学: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分析、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将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 ? 大量实践问题的研究。 金融学院 1.2 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 1.2.1投资项目评估的概念 ⑴ 投资与投资项目 投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文 ...http://read.cucdc.com/cw/81438/134047.html
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及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 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第十一条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 本标准,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价两方面。 在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时,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汇同技术、 财务、信息等部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http://www.kjlww.com/m/article-60081.html
7.《会计学》课程教案会计方法是指用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方法。会计的方法体系也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构成。现代会计方法通常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等多种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https://accounting.aufe.edu.cn/_t2314/2014/0911/c1969a27480/page.psp
8.公务员会计专业知识模拟试题(4)专业知识要求:(1)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2)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6分) (四)、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年××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80 000元,增值税13 6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已于上月支付。 (2)用银行存款支付购入甲材料的运杂费2 500元。http://www.winsedu.com/Article/Public/Speciality/200507/3246.html
1.营业成本都涵盖哪些方面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成本: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和材料成本。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费用。2. 直接人工成本:指在生产过程 ... ,https://www.91kaiye.cn/article-55119-1.html
2.如何计算产品的成本价格?这种计算方法有哪些应用嘲?股票频道在商业运营中,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价格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定价策略、利润评估,还对决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产品成本价格的计算方法通常涵盖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这几个主要部分。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的费用。计算时,需要统计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https://stock.hexun.com/2024-11-14/215536463.html
3.标准答案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A.固定成本B...习题: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A. 固定成本 B. 平均成本 C. 单位成本 D. 可变成本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 AD八字精批2024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上一篇:【习题】预测预警的主要功能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https://m.rwtext.com/59260.html
4.管理学基础试题和答案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https://www.ruiwen.com/shiti/1572261.html
5.卫生统计学试题汇总16.一事物各构成比部分相对数之和应为: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一定 E.以上都不对 1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到的面积为( ) A、95% B、45% C、97.5% D、47.5% E、不能确定 18. 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必须是( ) A、完整、准确、及时的 B、随机取得的 C、满足条件齐同的 D、数量足够...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723692
6.自考管理会计笔记企业的成本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区分为制造成本以非制造成本两大类。 (一)制造成本由三个成本项目中构成: 1.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3.制造费用 其中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两者合称为主要成本,将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加在一起,统称为加工成本。 (二)非制造成本一般可以细分为: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617000008_1373046.html
7.武平县公安局第九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项目货物类采购项目附件⑤招标文件规定作为投标文件组成部分的其他内容(若有) 10.3投标文件的语言 (1)除招标文件另有规定外,投标文件应使用中文文本,若有不同文本,以中文文本为准。 (2)投标文件提供的全部资料中,若原件属于非中文描述,应提供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中文译本。前述翻译机构应为中国翻译协会成员单位,翻译的中文译本应由翻...http://zfcg.longyan.gov.cn/upload/document/20211027/8f239fdf66564012af5845ec4fa0aa9b.html
8.第3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练习题)9、某企业的产量和成本变动情况是:总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产量为2个单位时,平均可变成本为400万元,产量为3个单位时,平均可变成本为300万元,则,产量从2单位到3单位时该企业边际成本为(A)。 A.100万元 B.200万元 C.50万元 D.300万元 【解析】边际成本=增加的总成本=增加的可变成本=300×3-400×2=100万元。https://www.douban.com/note/864816331/
9.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11月13日下午)12.某工厂生产产品,生产1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00,生产11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51:则该产品边际成本为() A.51 B.52 C.61 D.80 8、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货币供给过多,从而导致() A.货币贬值 B.货币升值 C.汇率上升 D.汇率下降 9.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不包括() ...https://www.educity.cn/jjs/5034500.html
10.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基础心理降答案汇总...D、产品或服务 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客让渡价值中的顾客总价值:(B) A、产品价值 B、供应价值 C、人员价值 D、服务价值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客让渡价值中的顾客总成本:(A) A、营销成本 B、O2O货币成本 C、时间成本 D、体力成本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经典的4P营销组合策略:(D)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19268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