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管理的概念: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比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作用:管理所要研究的基本矛盾,正是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管理的作用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

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手段是计划、控制、组织、激励和领导五个职能;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以有效率的和有效果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3)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当中,是协调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包括实物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无形资源等等;

(5)管理是对组织资源的协调。“协调”是比“配置”更复杂、更深层次、更艺术的一种行为。

资源:实物资源、财物资源、人力资源、其他资源。

目标:效率和效果。

1.1.3管理的要素

1.管理的载体——组织

·第一,组织必须具有目标。

·第二,组织必须有分工和合作。

·第三,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

2.管理的对象——资源

·资源是指能为组织发展创造价值与效益的所有要素的统称。组织资源还包括原材料资源、产品资源、再生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智力资源及能成为生产力的要素和潜在要素的其他资源。

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

·计划职能;控制职能;组织职能;激励职能;领导职能

5.管理的目的——有效·效率和效果所要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1.4管理学概述

1.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对一般意义上管理的概念、职能、原理和原则的研究,从而揭示管理的一般规律;

·对管理的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及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并加以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经验和教训;

·对现代管理活动的实例研究,理论结合实际,增强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2.管理学的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2)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或称交叉科学

·(3)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4)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归纳法;(2)试验法;(3)演绎法;(4)系统法;(5)数量法。

1.2管理的特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目的性和经济性。以及其他特性,如动态性、灵活性、综合性。

管理自然特性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组织共同劳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职能。

生产关系是社会性,管理的特殊职能。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

1.2.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艺术性

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1)管理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

(2)管理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3)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是内在一致的。

1.2.3管理的目的性与经济性。

相互关系:管理的目的性决定资源投入数量的多少;管理的经济性制约目的性的实现。

管理的其他特性:动态性、灵活性、综合性。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方面,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传递信息方面:监控者、传播者、组织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

1.3.1管理原理概述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1.3.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2.系统的特征

3.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1)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

(2)要注重系统的动态性

(3)要注重系统的开放性

(4)要注重系统的综合性

1.3.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内涵

人是整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组织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是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2.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1)员工是组织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3.4动态原理

1.权变原理的内涵

所谓权变,就是随机应变,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权变理论认为,具体管理对象或管理工作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只能适应特定的管理活动。

2.权变原理的主要观点

(1)权变管理的思想结构观点

(2)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观点

(3)权变理论的人事管理观点

(4)权变理论的领导方式观点

1.3.5效益原理

1.效益的概念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以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效益原理的主要观点

(1)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2)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3)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1.4管理的方法

1.4.1管理方法概述

1.管理方法的作用

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2.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的分类有许多种,一般从手段角度进行划分,其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1.法律方法的特点

(1)公开性。

(2)规范性。

(3)严肃性。

(4)强制性。

2.法律方法的作用

(1)保证管理秩序。

(2)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4.3行政方法

(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具体性;(5)无偿性;(6)稳定性。

2.行政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2)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

(4)便于处理特殊问题。

3.行政方法的应用

(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知识与能力,取决于领导者的指挥艺术和心理素质,因此要求领导者具有较高的水平与修养。

(3)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4)不可单纯地依靠行政方法,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1.4.4经济方法

1.经济方法的特点

(1)利益性;(2)关联性;

(3)灵活性;(4)平等性。

2.经济方法的作用

(1)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

3.经济方法的应用

(1)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2)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1.4.5教育方法

1.教育方法的特点

(1)启发性。

(2)灵活多样性。

(3)长期性。

2.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生观与道德的教育。

(2)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

(3)科学文化的教育

(4)企业文化的教育。

3.教育方法的应用

(1)要进行全面教育、素质教育,而不能把教育割裂开来;

(2)要进行长期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搞突击;

(3)应注意方式方法,讲求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4)要注意教育的内容,用真正的科学知识武装人,而不能用伪科学蒙骗人。

1.4.6技术方法

1.技术方法的特点

·(1)客观性;(2)规律性;(3)精确性;(4)动态性。

2.技术方法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

·(2)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

·(3)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4)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只有那些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才有可能长盛不衰。

3.技术方法的应用

·(1)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2)既然技术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而应该把各种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多管齐下,争取收到较好的效果。

·(3)管理者在使用技术方法时有一定的前提,即他本人必须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技术,知道技术的价值所在和局限所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组织内外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发挥他人的专长,来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

1.5管理的社会责任

1.5.1社会责任概述

1.有关社会责任的起源和流派.

2.流派和肯定派和反对派。

3.肯定派: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平衡企业的实力和责任;减小社会管理的负担。

4.反对派:违反利益最大化原则;成本增加形成隐性成本;扩大了企业的权利;企业缺乏所需的社会能力。

5.社会责任可以具体分为四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义务责任。

6.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

7.1.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8.(2)员工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9.①员工素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销售收入的提高—企业利润提升,对企业的短期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10.②员工满意—客户满意一企业声誉提高一对企业长期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3)消费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①高质量、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及公道合理的价格一消费者重复购买及更多消费者加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销量一获得更多的业务利润。

②消费者满意—提高企业声誉。

③消费者忠诚一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2.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最大化

3.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新的发展机遇、企业、政府、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思想和发展史。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埃及金字塔

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专业化和分工、权利集中和分散、领导、协作。

瑟诺芬的劳动分工思想:制鞋

马基埃维里的领导四原则:

1)得到群众的拥护

2)使组织有凝聚力;

3)强烈的生存意志;

4)高尚的品质和非凡的能力

产业革命的作用:

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管理需求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举例:制针业

劳动分工提高效率的原因。

欧文:乌托邦;关心工业中人的因素。

巴贝奇:劳动分工提高效率的七条原因;

《机械及制造经济》,生产管理。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之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是劳资双方进行一场精神革命。

二、主要内容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材料和工作环境标准化。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管理和劳动分离。

三、泰勒的追随者:

卡尔.巴斯、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思夫妇。

四、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

1、贡献

A、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

B、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2、局限性

A、坚持经济人假设:金钱刺激加严格的监督管理。

B、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社会因素。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企业活动类别:技术性工作、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和管理性工作。

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对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对管理能力的要求提高。

2、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评价

(1)贡献

法约尔管理思想系统性、理论性更强,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性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关于权力: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和法定权力。

二、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

(1)组织内人们在人身上是自由的;

(2)组织内的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

(3)组织内的各种职位都应按照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

(4)组织内人员的任用和升迁应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来选定;

(5)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守组织内的规则和法律;

(6)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应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7)每个组织都必须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以保证组织内各项工作的统一协调。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一、霍桑试验

1、照明试验(1924——1927年)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一1928年4月)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阶段(1928年—1931年)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1932年)

二、梅奥的人群管理理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企业应采取的新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的发展

.

一、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四、其他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理论丛林之一:管理过程学派

(一)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代表作《管理学》

主要内容:

1)该学派将管理视为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以此为基础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框架,把一些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技术容纳到这一框架之中。

2)该学派从对职能的分析中归纳出若干原则,同时强调管理职能的共性。

管理理论丛林之二:社会系统学派

一、巴纳德生平

二、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内容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组织:组织是2人或2人以上,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而成的活动或力量系统。

2、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A、明确的目标:

B、协作的意愿:

C、良好的沟通。

3、组织效力和效率:

效力: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效率:完成个人目标的能力。

4、权威接受论

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下级的认可。

管理理论丛林之三:决策理论学派

1、这一学派是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代表人:赫伯特.西蒙,代表作《管理行为》《管理决策新科学》。

2、理论观点

(1)决策是个复杂过程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满意的行为准则

管理理论丛林之四:系统理论学派

1、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2、系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3、组织也可以看成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它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

管理理论丛林之五:权变理论学派

1、理论观点: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管理者在采取行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2、代表人物:劳伦斯和洛尔施;卢桑斯;伍德.沃德

3、权变向量:

(1)组织的规模

(2)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3)管理者位置的高低

(4)管理者的位置权力

(5)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

(6)环境的不确定程度

管理理论丛林之六:管理科学学派

1、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特点:

(1)采用数学模型以增加科学性;

(2)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管理理论丛林之七:经验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戴尔,德鲁克。

2、主要观点:

采取比较方法对企业进行研究,而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管理知识的真正源泉就是大公司中“伟大的组织者”的经验,要掌握成功的企业和伟大的组织者的经验,就要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组织,发现并描述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似点”。

THE END
1.管理学:管理学组织的变革试题预测(考试必看)考试题库D.它不适合于现代企业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73、单项选择题 当企业本身管理制度很不完善的时候,有很大风险的管理系统是() A.CRM B.ERP C.MPS D.MRPⅡ 点击查看答案 74、判断题 组织层次过多,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点击查看答案 75、单项选择题 把相似的作业任务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位,是按照()划分部门...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4/4524945.html
2.分析问题:结构三要点有效破难题分析法【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化思考和表达】前段时间,一些创业者、企业家参访一家著名咨询公司,询问面对复杂问题如何抽丝剥茧地分析,对方给出七步分析法。 大家接着追问为何多数人做得不好,对方称因缺乏结构化思考和表达框架。 训练这种能力有三点重要建议:清晰定义问题,遵循MECE法则,有逻辑地沟通。 清晰定义问题在于找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EAQ68D0519D4UH.html
3.层次划分主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是()。层次划分主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是()。 A.横向结构问题 B.纵向结构问题 C.横向协调问题 D.纵向协调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狭义的决策指()。 A.选择方案B.评价方案C.比较方案D.拟定方案 点...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548707.html
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基础资料25.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A)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26.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C) A.个体生态学 B.景观生态学 C.进化生态学 D.种群生态学 27.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A) ...http://www.lyhdpx.com/Content/Detail/101
5.企业愿景(CorporateVision)组织发展组织与员工发展企业愿景的层次划分 企业愿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上层是企业针对社会或世界的; 中层是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目的; 下层是员工的行动准则或实务指南。 企业愿景的本质 企业愿景的本质就是将企业的存在价值提升到极限。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的存在价值是企业作为实现幸福的人类社会的手段与工具,在促进全社会幸福和寻找新的财富来...http://www.chrm.cn/article/show.php?itemid=25878
1.层次分析法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具体而言,层次结构通常划分为三个主要层级: (1)最高层(目标层):唯一地包含了一个核心元素,即分析所围绕的终极目标或期望达成的理想状态,它设定了分析的方向与目的。 (2)中间层(准则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 https://blog.csdn.net/m0_73704882/article/details/141223200
2.电大管理学基础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D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https://www.oh100.com/peixun/xiangmuguanli/158445.html
3.西方经济学论文(精选13篇)西方经济学教学平台资源主要由文本、幻灯片、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七种媒体类型组成,资源划分纵向以课程、章、节、知识点为主线组织;横向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讲义、案例库、试题库,师生互动、经济学学科前沿动态、经济学阅读推荐的资源为主线组织。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支持资源的查找、链接、更新、...https://mip.yjbys.com/bylw/jingjixue/106957.html
4.『懒人10分钟—大数据篇(一)』数据建模是什么?|— 模型层次划分 |— 数据模型规范 |— 建模指导 ODS |— ODS常用的设计方法 |— 应用场景 1、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就是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主要关注的是从业务、数据存取和使用角度合理存储数据。 2、典型数据仓库建模方法 - 范式模型 - ER实体关系模型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14589
5.学校社团的活动总结(精选23篇)3、工作创新不够,有时还停留在“叫我做我就做”的层次上,特别是学会干部,一定要在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上下功夫,做到能独立开展活动,独当一面。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1、确定学生会员名单后,继续开展生日祝福活动,并与校广播站联系,为每一位过生日的同学点歌送祝福。本项活动主要由宣传部完成。 https://www.jy135.com/huodongzongjie/991197.html
6.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分析6篇(全文)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和层次划分,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由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部门及其责权的划分,反映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称为部门机构;不同层次及其责权的划分,反映组织机构之间的上下级或领导隶属关系,称为层次机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apfv209.html
7.标准答案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题目: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八字精批2024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上一篇:【标准答案】控制活动应该( )...https://m.rwtext.com/27886.html
8.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修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教务处和各学院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时间不少于六周。 (一)教务处依据本规程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协调解决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编印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编”。 https://sjxy.gznu.edu.cn/info/1693/1537.htm
9.党的组织,就是党的各级机构设臵和权力划分的具体化,从层次上划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党的组织,就是党的各级机构设臵和权力划分的具体化,从层次上划分,主要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https://www.shuashuati.com/ti/0e5f8d5021ad48e1a42b4748e648a3eb.html?fm=bdbds15b64bfb2d16857a5d8ac17cada07ea0
10.2022年湖北专升本管理学模拟试题(1)普通专升本D.助手配备情况,下属工作技术复杂性,计划完善程度,主管所处管理层次。 12. 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D ) A.职能分工的要求 B.部门划分的需要 C.权责明确的需要 D.管理幅度的限制 13. 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3330173.html
11.层次架构优缺点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采用包交换机制在系统中增加若干中间层(主要是网络层),使应用程序不直接处理硬件连接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 开发新应用只要遵守通信软件提供的接口即可实现通信功能 *出现新网卡时只需扩展通信软件上层应用即可使用新网卡 4.网络之所以使用层次结构的原因: (1)出于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649/8910601
12.《社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戏》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https://mip.cnfla.com/jiaoxuesheji/109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