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第六章

1、修辞这个术语,有时指修辞活动,如“鲁迅是修辞的高手”;有时指修辞规律,如“这句话很符合修辞”;有时指修辞学,如“他更近又写了一本修辞讲修辞”。

2、修辞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有适合特定的语境。

3、词语的选择的要求:1)单双音节的选择:限制某些单音节的使用范围,注意双音化的倾向。2)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体现。语体可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等。

4、句式的选择的要求:1)上下文的衔接,2)焦点的突出。

5、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这就产生了歧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1)词义不明确,2)句法不固定,3)语义关系含糊,4)层次不分明,5)指代不明。

6、节律就是节奏的规律。节奏就是事物的重复与变化。语音有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要素都可以构成语言的节奏。

7、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可分为两大类,即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声、去声)两大类,平仄交替使用,声调有高低起伏,于是形成优美的节奏。如:成语“方兴未艾(平平仄仄)”、“一年之计在于春(仄平平仄仄平平)”。语调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升调与降调的交替上边。一般说,问句表现为升调,非问句表现为降调。发端句表现为升调,后续句表现为降调。如“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升)“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降)

8、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速度和停顿方面。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9、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押韵上边。

10、音强构成的节奏表现在话说得有轻有重,听起来节奏鲜明,不只是为了悦耳,更重要的是为表达内容服务。包括:1)说话通常是传达新信息。新信息是未知的,应当重一些。2)新信息如果字数较多,其中必有焦点。焦点的声音应该强一些。

11、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12、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个标准看,属乙辞格,这是辞格的兼用。

13、连用几个辞格,或者甲辞格当中套着乙辞格,用来说明同一内容,这就是连用和套用。

二、简答:

1、要看语境。不能笼统地说简明就好。讲修辞不能绝对化,比如不能笼统地说语言必须简明,也不能笼统地说不能出现歧义,等等。你认为该怎样看待这些观点?

答: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修辞要看目的,如:鲁迅先生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单求简明,后边两句就可以不要。作者之所以采取繁复的写法,是因为要写出当时的孤寂心情。有些诗文除了字面的意义外,还有隐含意义,因此也不能笼统说有歧义就是不好的。

2、下列句子的意义基本相同,适应场合有什么差别?a快来吃吧!b请吃便饭。c请用餐。d请入席。

答:a句是用在比较随便,关系比较亲密的场合,直截了当无需客气。b句一般用于请客人吃饭,显得礼貌、亲切、客气。c句是礼貌的说法,让客人开始吃,关系一般比较疏远。d句是用在宴席上,请人上餐桌来时用的。

3、如果有人对你说:“我有一双手。”这句话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大家都有一双手。可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这句话有它的作用。这特定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

答:例如甲要向乙提供物质待遇,乙这时说“我有一双手”就是表明拒绝资助,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4、单双音节的选择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单双音节的选择指的是限制某些单音节的使用范围,注意双音化的倾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单说姓氏、地方、国家、日期,不能采用单音节形式。如:问:“今天几号了?”回答要说:“五号”,而不能说“五”。2)有些双音节词后面必须接双音词。如“文理通顺”不能说“文理通”,“种植树木”不能说成“种植树”3)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出现在句首主语前边。如“真的我好想你”不能说成“真我好想你”4)双音节指人的名词后边可以接“们”,单音节加“们”受限制。如“兄弟们”不能说成“兄们”。

5、词语的选择怎样体现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答:语体分为两大类: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词语常具有语体色彩供选择使用。如“月亮”一词有以下不同语体的同义词:月亮(通用词),月球(科学色彩),月宫、玉兔、婵娟(文艺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带有语体色彩的同时,还带有感情色彩。如: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句中的“窃”是文言词语,在孔乙己看来,“窃”的贬义色彩要比“偷”差得远。

6、在书信的末尾,通常用“敬祝…”“顺祝…”,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

答:“敬祝…”要比“顺祝…”显得敬重,一般是用于下对上,“敬祝…”常用于平等关系。如对自己的父辈、老师要用“敬祝…”,对一般同事、朋友,可用“顺祝…”

7、有人把“家父”说成“我家父”,把“舍弟”用于指称对方,说成“你舍弟”,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家父”本身就是指自己的父亲,无需再加“我”。“舍弟”是指自己的弟弟,不能说“你舍弟”。“府上”是指对方家,不能说“我府上”。

8、上下文的衔接,语句内容的连贯有几种基本的方式?

答:上下文的衔接,从语句内容的连贯看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方式:1)凌空鸟瞰的方式。2)依次观览的方式。3)以点代面的方式。4)互相依存的方式。

9、上下文的衔接,从形式方面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上下文的衔接,从形式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依靠主语与宾语的关系来衔接。2)分句主语相同,前边的主语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分句的主语不同,前边的主语是A,后边的主语是B,B的前边隐含A看到/听到/想到之类的意思。3)相类的事物并列,结构上采取整齐排列的方式,容易使人将它们加以归纳,并概括出深层的含义。4)说明依存关系,通常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采用“意合法”。

10、什么是焦点?焦点有几种?

11、词义不明确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多义词用在句中,由于上下文的制约,只能表达一个意义。如果指多义词在句中有几种意义可讲,就产生了歧义。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其中的“走”可以当“行走”讲,也可以当“离开”讲,所以有了歧义。

12、句法不固定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句法不固定是指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如“我们学习文件”,“学习文件”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因此产生了歧义。

13、语义关系含糊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语义关系是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语义含糊是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如“女子理发店”中的“女子”可以指理发师,也可以指顾客,所指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语义关系,产生了歧义。

14、层次不分明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如果一组词语可以进行几种不同的切分,就会产生歧义。如“我们三个一组。”如果切分在“我们三个”后是我们三个人在一组的意思。层次不同导致了歧义。

15、指代不明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代词必有所指,指代的对象通常称之为先行词。先行词不明确就形成歧义。如“小李将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向车间主任作了汇报。第二天,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厂长。”其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李”,也可以理解为“车间主任”,所指不明确。

16、怎样消除歧义?

答:消除歧义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改写语句:1)更换词语。如“我们要学习文件”中将“要”改为“需要”,歧义便可消除。2)增添词语。如把“鸡不吃了”改为“鸡,不吃它了”。3)重新组织句子。如“这个人谁都不认识”改为“认都不认识这个人”。

17、拗口令为什么不能算作一种押韵的形式?

答:拗口令用发音相似的字组合在一起,反复出现,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末,让它们有规律的出现。拗口令有押韵的,但不一定押韵。

18、有些句子末尾出现双音动词,如“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研究”,语法上没有毛病,可是要在“研究”前边加上“加以”或“进行”,这是为什么?

答:“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研究”,更后是一个双音步结尾,显得不够稳定,句子不平衡,如果加一个“加以”或“进行”,构成四音节,两个双音节,句子就显得稳定了。

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20、什么是比拟?比拟有什么作用?

21、什么是借代?有哪些类型?运用借代要注意什么?

答: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3)具体代抽象,如: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4)专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22、什么是拈连?

答: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23、什么是夸张?分几类?夸张有什么作用?

答:A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B夸张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24、什么是双关?

答: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25、什么是映衬?

答: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26、什么是移就?

答: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7、什么是对偶?对偶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排比?排比有什么作用?

29、什么是层递?(此题教材上没有)

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30、什么是错综?错综分哪几种?

31、什么是仿词?仿词的作用?

答: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凭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32、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答: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以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33、怎样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

答: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比喻|

|对偶|

三、应用题

(一)对下面的多义短语根据其所包含的意义作适当改动,使它们都成为一词一义。

1、这个人没问过。

改:没问过这个人。或:这个人没问过我。

2、他走了一个小时了。

改:他离开一个小时了。或:他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了。

3、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年。

改: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写它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年。

或: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年的事。

4、我们三个一组。

改:我们三个人是一组。或:我们每三个人分一组。

表二: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5、主要演员和导演都参加了会议。

改:导演和主要演员都参加了会议。或:主要演员和主要导演都参加了会议。

6、有人在火车上写标语。

改:有人往火车上写标语。或:有人坐在火车上写标语。

7、车上睡不好。

改:车上睡得不好。或:在车上睡觉不好。

(二)改写下列句子,使它们的衔接更加合理。

1、他的工作十分出色,(所以)大家都选举他为代表。

2、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的是小李,获得男子跳远第一名的是小王,小孙获得女子跳高第二名。

改:获得女子跳高第二名的是小孙。

3、江海很大,它不择细流;泰山不择土石,所以很高。

改:泰山很高,它不择土石。

(三)比较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重点。(用下划线标明)

1、我可没用公家的车。

公家的车我可没有用。

2、我在食堂吃饭。

他在家里吃饭。

3、你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吗?

你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4、他是我的父亲。

他就是我的父亲。

(四)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加以说明。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比拟)是渴睡人的眼(比喻)。

2、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比拟),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比喻)。

3、我们要叫匪徒来一个,死一个;来十个,死五双(错综)。

4、理想是石(比喻),敲出来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比喻),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比喻),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比喻),引你走向黎明。(全句是排比)

5、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错综),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比拟、双关)。

6、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比喻);对敌人,你比钢刀更利(比喻)。(全句对偶、映衬)

7、现在学生负担太重,孩子们的童年虽然不在“三味书屋(借代)念子曰诗云(借代)”,却也得不到“百草园”(借代)的乐趣。

8、这时天已大亮,家人和街坊都已起床。于是她尽情地刷牙漱口,她发出的声音非常之响,好像一列火车开进了她们的院子。而她洗脸的声音好象哪吒闹海。(夸张、比喻)

9、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吹了,还有深深埋在地下的竹棍。(排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偶),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10、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比拟),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比拟)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比拟)

THE END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句子.pdf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句子.pdf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页数:约31页 分享到: 1/31 分享到: 1/31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现代汉语短语和句子的层次分析 用层次分析法(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短语和句子。 梦到熊追我       我在上课https://www.taodocs.com/p-169017094.html
2.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这位新来的客人我不认识⑶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⑷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⑸谁是最可爱的人 查看答案更多“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这位新来的客人我不认识⑶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https://m.shangxueba.com/ask/17235597.html
3.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第四讲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一、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1中心词分析法的内涵,2中心词分析法图解方法,划线分析法,比较通用的符号是:,主语 谓语 兼语 宾语 补语,定语,(),状语,(淘气的)弟弟已经做了(今天的)作业,关系式图解法,3 中心词分析法的作用及局限,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46505093.html
4.多重句群和多个句群的层次分析小豆豆和大臭臭划分多重句群的层次的方法 一种竖线法,句子之间第一层次用单竖线“|”,第二层次用双竖线“||”,第三层次用三根竖线“|||”,依次类推,在竖线下方用汉字注明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种框式图解法,用等分别代表各句,再用框式图解法标明各句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图解可以由大到小来分析,也可以由小到大来分析。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e25ef28b0102y1fv.html
1.句子分层的原则有哪些第一层原则是主次分明。在进行句子分层时,要将句子的主要内容放在第一层,次要内容放在后面的层次中。这样可以使句子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 句子分层的第二层原则是什么 第二层原则是从主到次。在进行句子分层时,要将前面的分句作为后面分句的主旨,前后分句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http://www.hzlizhi.com/dianshijujingdianyulu/q16957.html
2.用中心词分析法例题中心词分析法的图解法请高手帮忙用中心词分析法来划分句子层次 《西游记》并不是他最喜欢... 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 https://www.xdyy8.com/juzi/6832.html
3.数据库笔记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两个不同的层次)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https://blog.csdn.net/dearzcs/article/details/124122019
4.二重复句划分例解“二重复句”是初中语文课本后附录的语法知识之一。何谓二重复句?指在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学习划分二重复句,对初学者,要很好掌握,有一定难度。必须弄清句子层次结构关系,现分述于后。 一、二重复句的类型 二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换句话说,由单句和复句组合而成。有以下三种方式: ...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101/2464770.shtml
5.“比较复习法”还有,新的句法不要求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也不倾向使用加符号法,主张用框式图解法。其实,加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既简便清楚,又易于掌握,在目前语法教学中还是可用的。总之,我们不能因新的改动而全部抛弃旧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方法,注意处理好新旧联系。https://www.yuwenmi.com/baike/1306918.html
6.2024年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获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https://www.51kywang.com/51kaoyanwang/vip_doc/27137213.html
7.再论汉语层次分析法(通用6篇)层次分析法是突破中心词分析法的第一个句法分析法,它基于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弥补了中心词分析法离开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意义全变的局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句子的层次性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分化。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划分句子结构。在划分过程中最先出现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mgj51q2.html
8.海上日出课件(精选10篇)(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从书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自己两次错过观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详细描绘在飞机上所观日出的景象。 (四)结构图解 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https://www.ruiwen.com/kejian/101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