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篇)

以下1.1-1.2是刘贤俊老师直播课的手打笔记,其中1.1包括了老师对于构词法与构形法区别的解释,1.2为解释和描写语法学的区分,而课本解释请参考1.3。

广义理解

语言的法则(语音、语义、语法)

狭义理解

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词、短语、句子)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北大定义)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

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前者研究构词手段,后者研究构形手段。(构形:形态变化)

Boss(构词)dogs(构形)interest(构词)biggest(构形)

【重点】如何理解构词法和构形法?用删除或省略的方法来检验,如果删了不是词,那就是构词法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拿掉后具体的词汇意义没有变化,只是缺少了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那就是构形法要解决的问题。

“甜头”去掉头那就语法意义改变,这个“头”是语法标志的词缀,甜头既是构词也是构形。

通过看过

头烟头笔头(构词)

看头奔头念头想头苦头(既是构词也是构形)

句法:词组的构造和句子的构造

语法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任何语言中只有一种。语法通常有两种含义:

一是语法自身,即语法规则,具有客观唯一性。一是语法学,即语法体系,常常是主观多样的。

例如:中文系的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法(语法学,语法体系),而且要直接学会研究语法(语法规则)。

语法和语法学(二)

语法学则不是这样,它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规则的认识和说明。由于研究者观察和说明的角度不同,语法学往往不止一种,而是由很多种,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所说的语法学流派问题或者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如美国乔姆斯基形式主义语法、北师大的、北大的,现在是有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两大体系)

国内语法学派

词(字)本位语法体系马建忠《马氏文通》清末外交家,派往朝鲜法国,认为中国积贫积弱是因为语法问题,就致力于写出首本语法书,那是白话文运动还未开始,书中句子以单音节的文言文举例子,他主要借鉴了西方的语法研究,他把词类称为字位,他认为研究好了词类汉语的基本面貌就出来了。但汉语形态变化不发达,词法研究有限,更值得研究的是句法。他有开创性作用。汉语很多语法规则蕴涵在句法中。

句(句法成分)本位语法体系黎锦煕1924年《新著国法文法》此书近代史影响深远,仔细一读并非句子而是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他认为研究清楚就解决清楚了语法。“词无定类...”这种语法体系模仿照搬的西方语法体系。在汉语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

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北大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需要好好读一读)朱德熙认为汉语中词组很重要,汉语中的疑难问题解。

字本位语法体系徐通锵《语言论》汉语中词和字界限有时模糊不清,字没什么争议,有音有形有义,研究好了就能很好研究句子。可以认真的读一读。

小句本位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邢福义1955《小句中枢说》,小句既包括单句“我吃饭”也包括复句当中的分句

语法规则是客观的,唯一的,语法著作语法学是主观因人而异的。

单纯地对一种语言中的语法现象作出描写。比如,我们现在学习的教材。

在描写的基础上对语法现象的成因作出解释。

*我们今天讲讲两个问题。

我们今天讲讲这两个问题。

*我们不讲两个问题。

我们不讲这两个问题。

我有一个小木盆。

*我有一个木小盆

西方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为词法、句法两个部分。词法学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构词法)和形态变化(构形法),句法学研究句子中的句法结构(短语)和句子的分类。

构词法:研究词的构成即研究词的结构规律叫构词法,它主要研究怎样由语素构成不同的词。它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我们把它放在词汇章里讲了。

构形法:研究词的形态变化叫构形法。它只是语法学词法研究的对象,研究同一个词汇意义的词因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语法形式及其与语法意义的关系,可参看绪论中与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关的形态的说明。

说明(现代汉语上册P7):语法特点(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这里所说的形态,主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lovesme”和“Iloveher”,同一个词“她”,位居主语(She)时和位居宾语(her)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代词“我”,位居主语(I)时和位居宾语(me)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时“love”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必加。而汉语“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两个“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的形态不变,而用语序表示不同的语法关系。(课堂笔记:汉语是分析性语言,缺少形态变化。语言单位组合主要靠语序和虚词)

【课件解释】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词类(partsofspeech)

【书本解释P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因此,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主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语法功能)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a.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b.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2、次要标准→→形态标准

(构形形态,例如重叠;构词形态,例如词尾)

3、参考标准→→意义标准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词的语法特点,指词在语法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包括

a、词的组合能力

b、词的造句功能(即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样的句子

成分)

c、词的形态变化(如能不能重叠,能按什么方式重叠,重叠以后

表示什么附加意义等)。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形态: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研究研究,“老实”——老老实实,这是动词和形容词在形式和语法意义两方面都不同的形态变化;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这语素单独为动词,加词缀“子”即构成另一个词汇意义不同的词“凿子”(名次),这个后缀“子”就是构成名词的构词形态。

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例如“马、牛、羊”等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总之,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如:刚才—在刚才昨天—在昨天将来—在将来目前—在目前

将要—*在将要正在—*在正在忽然—*在忽然偶尔—*在偶尔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由于虚化程度不同,除了一部分专门介词外,大部分介词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兼属介词和动词两种词类。如:

在:我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介词)-----他在图书馆。(动词)

比:我比你更了解市场行情。(介词)-----咱们比比看。(动词)

让:让顺道的人捎去。(介词)----谁都得让他三分。(动词)

通过: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得以解除。(介)----顺利通过了考试。(动)

区分介词和动词时应注意两点:

①如果这个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起来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就是动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的是介词。如:

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都没沾过。—→*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

②介词不能重叠,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既可以重叠,也可加动态助词。

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用。下面以“和”为例谈

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

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如“我和他提起过你”,“和”前后的成分互换后,句子意思就发生改变(他和我提起过你),而且“我”可以省略(和他提起过你),前面可以加上副词性修饰成分(“我刚刚和他提起过你”),后面可以有停顿。

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如“我和他都没上过学”“和”前后成分互换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他和我都没上过学),而且“我”不能省略(*和我都上过学),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我刚刚和他都没上过学),后面不能停顿。

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连词可以连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如“只有……才……/如果……就……/除非……才……”等。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饰作用的是关联副词。

如:如果你到那天能来,那么我就告诉你真相。

“如果”和“那么”出现在主语前,连接两个分句,是连词;

“就”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动词,且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是关联副词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

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结构助词)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例如:

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2”与助词“了1”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2”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1”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

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句种有两个“了”,各是不同的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例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未然的事实)

去把衣服洗了。(未然的事实)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已然的事实)

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然的事实)

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已然的事实)

语气词的连用是有层次关系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语气词有“的、了、呢、吧、吗、啊”6个。根据它们在句子中连用时的前后顺序,将它们排列成三个层次:

“我来了好几天了。”表示祈使语气。“你别去了!”

“呢”表示陈述语气。“今天天气才好呢。”;表示疑问语气。“他怎么还不来呢?”

“吧”表示疑问语气。“你饿了吧?”;表示祈使语气。“上来吧!”

“吗”表示疑问语气。“这是你的书吗?”

“啊”表示感叹语气。“真棒啊!”“多整齐呀!”“真气人哪!”“真高哇!”

表示疑问语气。“你是谁呀?”“来不来呀?”“去不去呀?”

表示陈述语气。“他不太想去呀。”“我可不是这么说的呀。”

表示祈使语气。“快来呀!”“快去呀!”“快去做作业呀!

第一第二层连用:“的了”

第一第三层连用:“的呢”、“的吧”、“的吗”、“的啊”

第二第三层连用:“了呢”、“了吧”、“了吗”、“了啊

语气词连用时,如果后一个语气词是以元音开头的,两个语气词常常合为一个语气词。

么+啊——→吗(嘛)

呢+啊——→哪

了+啊——→啦

了+哟——→喽

吧+诶——→呗

可能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1)在述语和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完——写不完、听得懂——听不懂、解决得好——解决不好、出得去——出不去

“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可能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定得了——定不了

2)“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丢得——丢不得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例如:

来得猛、变得殷红、想得太简单、讲得眉飞色舞、气得脸都发青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联系密切、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在结构上它具有单句那样的一套句子成分,但在复句中却失去了句子“完整表义”的独立性质。)

姚明当奥运会中国旗手是组织的决定。(单句,因被大的组织包含)

小明双眼无神地看着黑板。(单句,“双眼无神”在结构上被包含,充当看的状语)

美利坚是人类的希望的呼声被网友广泛传播。(单句,结构上被包含)

我一个单词都不会拼写。(单句)

我累得双脚发麻。(单句)

朝鲜同意联合国核查组织再次进入朝鲜。(单句)

单句、复句都是句子,都有统一全句的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书面

上都有句末标点。

我上街买菜(单句)

我上街买菜,她爬山逛公园。(复句)

“不论...还是....”介词短语做状语,只有一套主谓结构,故为单句。

只有班长来了,我们才知道钥匙放在哪儿了。(复句)

只有班长才有钥匙。(单句)

单句一般没有停顿或停顿极短。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动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去的一种句子。运用“把”字应注意以下四点:

例如:“母亲把饭煮了。”不表示处置义的及物动词,如“有、在、等于”等的存在、静态动词,“是”等判断动词,不能组成“把”字句。不及物动词也可能组成“把”字句,例如:“不应当把个人和国家等同起来。”

例如:“他把事情说完了。”“他把心事掩藏着。”(韵文不受此限制,例如“把歌唱”、“把门开”等。)

例如:“他把那本书看完。”

例如:“你们不把我当大人看。”熟语一般不受这种限制。)

“被”字句(是用介词“被”引进动作的施事者或将“被”直接附在动词前面,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常用格式有三种:

例如:“小利被老王气坏了。”

例如:“母亲被感动了。”

例如:“他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过去一般认为“被”字句所叙述的事情,对主语来说,是不愉快的,不容易的。现在一般不受这种限制。例如:“他被选做副队长了。”

一、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例如:“那本书被他卖了。”

二、主语表示的受事必须是确定的人或事物。例如:“那个碗被他打了。”不能

说:“一碗被他打了。”

三、除“被(为)……所”格式外,动词后面需要有别的成分。例如:“屋子被

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被上级表扬过。”

双宾语句(动词带有两个宾语。常见的动词是交接性的及物动词。有的表给予义,例如:“赠、送、给、告诉、教”等;有的是收取义,例如:“请教、问、打听”等。还有的表示夺取义,如:匪徒抢走银行50万人民币。双宾语有直接宾语(远宾语)与间接宾语(近宾语)之分。前一个宾语一般指人,是间接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是直接宾语。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例如:“同学送给他两本书。”“小李请教老师一个问题。”也有个别的例子间接宾语指物,直接宾语指人,例如:“他交给幼儿园一个孤儿。”

【课堂例句】我给他(近宾语-间接宾语)一支笔(远宾语-直接宾语)

(PS,课后发的PPT中远近宾语疑有误)

主谓作宾句(由主谓短语充当句子的宾语。这类句子的谓语中心一般是“感觉、感到、觉得、知道、记得、看见、听见”的感受动词,“认为、主张、相信、断定、希望”的心理动词,“说明、证明、表明”的客观证明动词,“说、讲、道”等说道动词。这些动词都是真谓宾动词。例如:“他觉得这个青年实在可爱。”“我相信,历史会对一切作出说明。”)

兼语谓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主要有下列四类。

一、使令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使、请、叫、让、派遣、要求、命令、禁止”等使令意义的动词。例如:“母亲叫闰土坐。”

二、爱憎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爱、喜欢、夸奖、表扬、恨、骂、嫌、讨厌”等心理活动动词。例如:“四老爷讨厌她是寡妇。”

三、选举、称呼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选、选举、推荐、称、叫、称呼”等

意义的动词。例如:“他选中了奶头山上的一棵树作目标。”“人们叫他二诸葛。”

四、“有、没有”类:兼语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等。例如:“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地里没有人干活了。”

有时连动和兼语套用在一起作谓语。如:“妈妈叫我去城里买一双新鞋。”“我”是兼

语,“去、买”是连动。有时连动和兼语融合在一起。例如:“战士们帮助群众收

割麦子。”“群众”是兼语,“战士们”又发出“帮助”和“收割”的动作,是连动。)

连动谓语句(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主要有下列六类,

二、连谓短语中前面动词的宾语,在意念上也是后面动词的宾语。如:“老作家原

来一直在职工食堂买饭吃。”

三、从肯定否定了两方面说明同一个主语。如:“总理抓住他的手不放。”

四、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如:“他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意见。”

五、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如:“他分了热毛子马不高兴。”

六、前后使用同一个动词,前一个带宾语,后一个带补语。例如:“他爱战士爱得

深。”连动补语可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动词。例如:“他正和女伴坐在一起抢蜜

枣吃。”)

目的是:揭示句子的结构框架和意义

分析实例: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句子成分包括六种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还有独立语。

②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短语中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体词性成分作谓语,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视作整体。

③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

④偏正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语,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谓语中心词。

【课堂笔记】:

第二点最为重要,是划分句子的指导原则。

第三点没什么可说。

吃喝拉撒都在医院,这时吃喝拉撒都看成一个主语。

主谓短语作宾语:他的特点(主语)是(谓语)眼睛上总戴着一个金丝眼镜(宾语)。

体词性成分:作主语作宾语

他白头发此时体词性成分作谓语,那么就不追究白什么成分,而以“白头发”为整体作谓语。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忽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层次性

解释句子歧义的能力较差

1.我们应该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部分,英语是一种语言工

具,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应当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

必要条件。

2.人类及其祖先的发生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战略经济对话进程,给予了及时的、重要的指示。6.校长派教务处长去教育部购买教学器材

7.当地群众热烈欢迎赵先生的到来

8.两年来的实际证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以及

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9.黑潮给亚洲东部国家菲律宾、中国、朝鲜,尤其是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分析复杂短语结构层次关系的方法就叫做“层次分析法”。它的正式学名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英文是:Immediateconstituentanalysis,简称(IC),这是由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系统地运用到句法结构分析上来的一种方法,后来又由哈里斯(N·Haris)和威尔斯(SWells)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使这一方法日趋成熟。由于这种方法在分析时尽可能地采取二分(只有少数联合短语或连谓短语需要多分),所以俗称“二分法”,平时则通称“层次分析法”。

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框式图解法

B分析的目的——揭示词语组合的层次及其关系(切分、定性)

C操作方式——由大到小:阶梯式分解法。由小到大:树形图分解法

THE END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句子.pdf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句子.pdf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页数:约31页 分享到: 1/31 分享到: 1/31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现代汉语短语和句子的层次分析 用层次分析法(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短语和句子。 梦到熊追我       我在上课https://www.taodocs.com/p-169017094.html
2.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这位新来的客人我不认识⑶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⑷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⑸谁是最可爱的人 查看答案更多“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⑴走在后头的人要加油⑵这位新来的客人我不认识⑶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https://m.shangxueba.com/ask/17235597.html
3.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第四讲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一、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1中心词分析法的内涵,2中心词分析法图解方法,划线分析法,比较通用的符号是:,主语 谓语 兼语 宾语 补语,定语,(),状语,(淘气的)弟弟已经做了(今天的)作业,关系式图解法,3 中心词分析法的作用及局限,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46505093.html
4.多重句群和多个句群的层次分析小豆豆和大臭臭划分多重句群的层次的方法 一种竖线法,句子之间第一层次用单竖线“|”,第二层次用双竖线“||”,第三层次用三根竖线“|||”,依次类推,在竖线下方用汉字注明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种框式图解法,用等分别代表各句,再用框式图解法标明各句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图解可以由大到小来分析,也可以由小到大来分析。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e25ef28b0102y1fv.html
1.句子分层的原则有哪些第一层原则是主次分明。在进行句子分层时,要将句子的主要内容放在第一层,次要内容放在后面的层次中。这样可以使句子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 句子分层的第二层原则是什么 第二层原则是从主到次。在进行句子分层时,要将前面的分句作为后面分句的主旨,前后分句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http://www.hzlizhi.com/dianshijujingdianyulu/q16957.html
2.用中心词分析法例题中心词分析法的图解法请高手帮忙用中心词分析法来划分句子层次 《西游记》并不是他最喜欢... 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 https://www.xdyy8.com/juzi/6832.html
3.数据库笔记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两个不同的层次)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https://blog.csdn.net/dearzcs/article/details/124122019
4.二重复句划分例解“二重复句”是初中语文课本后附录的语法知识之一。何谓二重复句?指在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学习划分二重复句,对初学者,要很好掌握,有一定难度。必须弄清句子层次结构关系,现分述于后。 一、二重复句的类型 二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换句话说,由单句和复句组合而成。有以下三种方式: ...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101/2464770.shtml
5.“比较复习法”还有,新的句法不要求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也不倾向使用加符号法,主张用框式图解法。其实,加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既简便清楚,又易于掌握,在目前语法教学中还是可用的。总之,我们不能因新的改动而全部抛弃旧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方法,注意处理好新旧联系。https://www.yuwenmi.com/baike/1306918.html
6.2024年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获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https://www.51kywang.com/51kaoyanwang/vip_doc/27137213.html
7.再论汉语层次分析法(通用6篇)层次分析法是突破中心词分析法的第一个句法分析法,它基于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弥补了中心词分析法离开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意义全变的局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句子的层次性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分化。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划分句子结构。在划分过程中最先出现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mgj51q2.html
8.海上日出课件(精选10篇)(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从书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自己两次错过观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详细描绘在飞机上所观日出的景象。 (四)结构图解 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https://www.ruiwen.com/kejian/101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