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等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持证上岗的实施范围
本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含中学编制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行政教辅人员。
1、小学(含小学编制的其他教学机构)、幼儿园自年9月1日起实行;
2、中学(含中学编制的其他教学机构)自年9月1日起实行。
三、持证上岗的等级要求
1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各类教师,三级乙等(60分)以上。
2、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市区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市区其他教师和郊县各类教师,三级甲等(70分)以上。
3、年1月1日至1973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市区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87分)以上;市区其他教师和郊县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郊县其他教师,三级甲等(70分)以上。
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87分)以上;其他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
四、实施持证上岗的操作要求
1、以上等级要求为现阶段最低上岗标准,今后将按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的语文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其他教师二级乙等的要求持证上岗。
2、尚未达到相应等级的教师如需上岗,应规定其达标期限,市区1年,郊县2年。
3、市区和郊县的划分如下:
、嘉定、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崇明为郊县;
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杨浦、虹口、浦东新区等对区域的划分,可自行划定,报市教委、市语委备案。
4、中小学、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学校和教学机构,基础课教师按本文件要求持证上岗,专业课教师可在本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一等上岗。
5、教师的普通话等级一律以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颁发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认定的等级为准。外省市的证书以省级普通话测试中心颁发的证书为有效证书。
证书自实施持证上岗之日起5年内有效。
6、教师持证上岗工作由各学校严格把关,具体操作执行;各区、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和监督,同时对未达标、但需上岗的教师进行总量控制;市教委、市语委负责备案、检查和考核。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表达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失误;
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
产品亮点
全液压四轮驱动,附着力大,摊铺更平稳。
铁建重工ZTS6250型泥水平衡盾构机
该产品驱动系统(刀盘驱动和推进系统)功率储备大,整机地质适应性和脱困能力强,符合国人施工特点和人机工程学要求的控制按钮布置和软件界面,使操作简单可靠。采用增强型泥浆环流系统,可加大泥浆冲刷功率。配置并优化冲刷口布置,全面实施管道耐磨增强措施。管路携渣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刀盘进渣口采用优化的锥形设计,泥浆和渣土流通顺畅。液压系统元器件与土压盾构机通用,系统可靠、维护保养方便;行业首创二次破碎+双采石箱设计理念,降低了破碎机故障率,提高了管路系统应对大颗粒固体的能力和防堵能力。
刀盘驱动和推进系统功率储备大,地质适应性更强。
捷尔杰1850SJ型自行式直臂高空作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
StudyonStudents'LevelofMandarininHuainanNormalUniversity
DINGTongfang
(DepartmentofEducation,HuainanNormalUniversity,HuainanAnhui232001)
AbstractStandardChinesepronunciation,theresultconcludesthatthosestudentshaveagenderdifferenceintheirlevelsofemployingmandarinthroughinvestigationson438studentteachersinHuainanNormalUniversity,andartsstudentsarebetterthansciencestudents.Inaccordancewithananalysisofmanyfactorsofinfluencingmandarinlevels,thisarticleputsforwardsomemeasurestosolvetheproblemhere.
KeywordsStudentinNormalUniversities;levelofmandarin
国家规定中文专业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至少要达到二级甲等,非中文专业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至少要达到二级乙等。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整个汉语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师范生普通话测试和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调查,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其普通话运用能力、普通话等级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本文以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情况为考察点,并参照问卷调查,得出师范生普通话总体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1调查结果
调查工具: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与问卷调查。对淮南师范学院438名在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科学生的普通话成绩普遍好于理科学生;在理科男女生之间,文科男女生之间、总体男女生之间,普通话测试成绩女生均好于男生。
表1普通话测试成绩比较
我们统计了已经通过普通话考试的本校438名师范生考试等级,并对普通话考试等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见表2。研究表明,师范生中普通话考试等级男生不如女生优秀,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二甲和二乙等级的人数和比例都超过男生,而男生三甲等级的人数较多,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同时问卷调查表明,女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次就达到所需等级的人数明显多于男生。
我们就考试过程中紧张状况对淮南师范学院的683名师范生做过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71份,其中男生314份,女生357份,见表3。调查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紧张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男女生都存在紧张心理,女生的紧张程度比男生更为突出。男生在测试过程中感到比较紧张的人数最多,占42.04%,感到很紧张的占了18.47%,将两者加在一起达到了52.4%。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男生在测试过程中紧张情绪比较明显。而女生在测试过程中很紧张与比较紧张加在一起占到67.79,紧张程度明显高于男生。若将一般与不紧张相加,男生则高达39.49%,而女生则为32.21%。
表2普通话考试等级比较
表3男女测试紧张状态问卷情况比较
2分析说明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文科水平总体高于理科,女生总体好于男生。然而,师范生的普通话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在普通话方面必须具有过硬的基本功。相对非师范院校而言,师范院校具有更为优越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主动运用普通话,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女生普遍认为朗读单音节项难度较大;朗读作品、命题说话难度一般;朗读多音节比较容易。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培训师范生朗读单音节以及命题说话能力。师范院校应开设普通话课程,配有专任教师,还应积极开展普通话技能比赛,让学生时时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
多方面因素影响着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比如学习普通话的态度和习惯,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使用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仅仅为了通过水平测试。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与培训中,教师应该注重纠正学生的主观认知错误。研究发现,师范生的自我预期影响他们学习时的情绪。师范生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期望较低,影响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他们缺乏主动性和坚持性。针对师范生的这种情况,在训练时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信心,有的放矢的教学和培训工作。
调查结果也表明:性别在测试成绩、等级中是一个的重要因素。男、女师范生在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能力以及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心里紧张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针对这种差异,考前培训时应加强对考生尤其是女生的积极心理疏导。为了缓解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在考试流程、考场布置上应该更加细致化、人性化。
基金项目:淮南师院研究项目(2010WK03;HSJY200904)
参考文献
[1]侯涛,谢旭慧.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1):68-73.
2、教师资格证需要经过笔试、面试、认定三大流程,其中只有认定环节才需要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的有效期为3年,考生只要在教师资格证合格证明过期之前考取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都是可以的。
3、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申请教师资格证认定普通话水平层次要求如下: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4、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不是,普通话考试也可以自行在网上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该考试形式为口试。
扩展资料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普通话分层教学对比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和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普通话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达到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的重要保障。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生源地日益复杂,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班级教学授课形式不能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面对这些新情况,我校进行了普通话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本研究通过对比分层教学前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来分析我校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并对分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为例,研究对象为2008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197人,实行分层教学后,a班学生39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7.1分及以上),b班学生118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在83.1-87分之间),c班学生40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3分及以下)。
研究数据为197名学生入学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与一学期分层教学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
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基本研究假设为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前后成绩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考量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效。
三、研究结果
(一)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等级对比
我们对2008级汉语言文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分层教学前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
表2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百分比
虽然想改变发音面貌并非一日之功,仅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也不能迅速改变学生的发音状况,但是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的普通话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兴趣、态度和主体意识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促进了口语测试成绩的提高。
同时,通过表2我们也应该看到,在197名同学中还有一半以上仍处于二乙及以下的水平,这对于汉语言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招聘单位都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担任对外汉语教师更是明确规定了普通话水平必须在二级甲等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话,这197名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未来就业时将遇到困难。在普通话课程结束之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成绩比较
表3二级乙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表4二级甲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通过表3和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层级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学生入学时,有一部分同学的口语测试等级在二级乙等的高分数段(85分以上),实行层级教学后,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在学期结束后普通话口语测试达到二级甲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发音缺陷和方言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并提高了自己的应试技巧,避免了许多测试中的无谓失分。通过表3,我们发现,在学期结束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二级甲等的近20%的增长率就来自于这一部分同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分级、教学内容分级、教学方法分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方法更为有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表5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通过对a、b、c三个班分层教学前后的测试等级对比,我们发现了与预期目标不符的问题。
1.a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全部达到了二级甲等,分数在87.1分以上。实施分层教学后,我们为a班同学设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测试的要求,对于测试有社会需求的学生,可以努力使其达到一级乙等;对于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培养其在朗读、朗诵方面的技巧,并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普通话。教学内容上主要是纠正其个别难点音的发音缺陷,从技巧上进一步提高朗读不同类型书面材料的水平和说话的能力,并开展朗诵、演讲等项目的训练,使之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普通话的任务。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达到了一级乙等,这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差距的;不仅如此还有三名同学的成绩变为了二级乙等。经过反复的审音,我们发现,这三名同学的普通话水平本身并达不到二级甲等,由于分层教学前后两次听音打分的老师不同,在审音尺度上标准不太统一,导致了这三名同学进入了a班学习。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三名同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入学时的状态,没有什么提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与其自身水平不符的班级中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不恰当,也导致了其水平没有进步,因而出现了表5中所表现出来的“退步”的现象。
2.c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成绩都低于83.5分。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为c班同学设立的目标是在一学期的学习后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级乙等或获得二级乙等高分数的成绩(83.5分以上)。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元音、辅音等为重点,从最基本的发音训练开始,22个声母、39个韵母和4种声调各个击破,使之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普通话语流训练。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未达到二级乙等,其余同学都达到了二乙,而且取得了二乙高分数的成绩,这说明c班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两名同学达到了二级甲等,这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目标的。经过分析发现,在入学测试时,这两名同学由于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悉,造成了测试时的紧张,失分严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提高了应试的技巧,掌握了发音的方法,从而使得测试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分析与讨论
经过对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197名同学实施普通话分层教学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问题
一般研究认为,分层教学依据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一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有些学生认为这种人为的分层教学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一年级的同学在入校后就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c班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考核方式并没有分层(全体学生毕业前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而且中文专业要求达到二级甲等)的情况下,教学中的分层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层教学的依据,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划分层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二)分层教学的标准问题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分层的方法、动态的调整等等。
1.分层方法与人数比例
我们的分层教学实验是将全体新生分为了a、b、c三个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39:118:40,其中b级班又分成三个平行班,人数比例为39:39:40,基本上符合普通话课小班教学(每班40人)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分班教学时,因为考虑到人数的平衡,所以a班的同学测试成绩在87.1分以上,还有8名87分的同学,虽然也达到了二级甲等,但是却进入了b班学习,这里就出现了分层方法的问题。由于每一年新生的语音面貌都不相同,发音基础各不一样,有可能在其他年级进行分层教学时,为了平衡班级人数,而出现87.5分也要进入b班学习的情况。因此分层过程中,分层的方法和人数的比例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2.动态分层
如果说分层教学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分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面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只有引入动态的调整机制,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进行的分层教学只是在入学时进行一次分层后就没有再调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班同学还有可能产生优越感,失去危机感,这也是造成a班同学进步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但是,由于普通话课时较少,只有一个学期,在短短的十几周教学中难以展开真正的动态分层教学,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地方。
(四)分层教学的后续问题
以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同学为例,在进行分层教学后,仍有55%的同学未能达到二级甲等,这将影响到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因此,如何在分层教学之后仍能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改变语音面貌,提高普通话成绩,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注释:
[1]李琛琛:《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1).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普通话考试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
等级划分:
1、97分及以上,为一级甲等。
2、92分及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3、87分及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4、80分及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5、70分及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作者:尚艳春汪海玲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实践;创新
语言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人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也会有直接的影响。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学习普通话的人数也逐渐增多。高职学生在离校之后直接进入社会,而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表现。语言能力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参考标准。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了改善高职教学现状的重要内容。
一、普通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普通话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只有在师范类、播音类等专业才会较为重视普通话。尽管有些院校会设置类似的课程,但是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整体开展的效果不佳。
1.学生对普通话认识度不够
我国的很多地区,方言各不相同,由于地方口音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学生在一起交流使用的主要是普通话,但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普通话只要能够让对方听懂就可以,并没有对普通话的发音各方面标准进行规范。而且由于小时候教师教学的一些影响,对很多学生的发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时之间也无法改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规范普通。社会赋予大学生更多的责任来带动文化水平的整体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秘专业教学提升,提高全民素养,推动各族各地区文化的和谐交流。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是个人未来求职中的基本需求。
2.普通话教学的普及力度不够
3.没有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二、创新普通话教学的方法分析
1.创设有趣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2.丰富普通话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定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
很多高校都有一种“考证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注重考各类证书。学校为了鼓励更多的学校重视普通话这门课程,将普通话设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不分专业。并且普通话有设定专门的考核制度,有对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有通过等级考试的人才可以顺利毕业,否则会延缓毕业,以此来激发学生重视普通话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话教学的创新和实践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丰富普通话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普通话等级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引起学生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从而逐步推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开展。
[1]杨吉琳.以普通话教学促进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