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决策,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是人们为各种事件出主意、做决定的过程。根据决策的层次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根据决策的层面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根据决策的目标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的条件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和非确定型决策。因此,本题错误。
高层决策是指由高层领导集团作出的决策。中层决策是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针对战略问题的具体执行所进行的决策。基层决策是指乡、镇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在职权范围内所作的决策。战略决策是关系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是非程序化的、带有风险性的决策。战术决策与“战略决策”相对,是指组织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部门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对活动方式进行的执行性决策。单目标决策是按决策目标数量来进行分类的单一目标问题的决策。多目标决策是具有两个以上的决策目标,并且需用多种标准来评价和优选方案的决策。大多是企业决策中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十分确定的比较,可以直接根据完全确定的情况选择最满意的行动方案。风险型决策,亦称“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面临至少两个发生概率为已知的随机自然状态,至少有两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且已知损益矩阵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又称非确定型决策,非标准决策或非结构化决策,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
公基常识管理行政管理,行政决策
201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题(考生回忆版)第88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知识。第二步,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因此,选择D选项。
1.决策按其主体可划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个人决策,是指在选定最后决策方案时,最高首长最终做出决定的决策形式。个人决策的特点是决策迅速、责任明确,并能充分发挥首长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群体决策是指由决策集体所做出的决策。这类决策虽然费时较长,组织工作较为复杂,但它可以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决策的不足。2.按决策的作用分类:(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3.按决策的性质分类:(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2021年6月26日重庆市大足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考生回忆版)第42题、2024年3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试卷B卷(综合类岗)(考生回忆版)第14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行政决策的类型:①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地位,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②依据行政决策问题重复程度,分为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③依据行政决策的方式,分为经验型决策和科学型决策。④依据行政决策的可靠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⑤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内容,分为业务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⑥依据决策目标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因此,选择B选项。
2017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1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本题强调的是决策的依据,而不是决策的主体。因此,应该是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划分的标准。因此,选择D选项。
公基常识管理管理学基本知识,其他(管理学基本知识)
2021年5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卷(考生回忆版)第14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因此根据题干选择风险决策。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依据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是指由一个人单独做出的决策。个人决策迅速果断,对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处理比较合适。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C项:集体决策也称专家集体决策。它是根据决策者的人数多少而划分出的一种决策类型。制定决策的主体是专家组成的集体,这种决策方式称为专家集体决策。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D项: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性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也称例行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往往具有开创性和革新性。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
常识判断管理公文管理
2019年0817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公开招聘融媒体、民政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真题第35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集体决策也称专家集体决策。它是根据决策者的人数多少而划分出的一种决策类型。制定决策的主体是专家组成的集体,这种决策方式称为专家集体决策。集体决策的特点有:1.更大范围的汇总信息;2.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3.能得到更多的认同;4.能更好地沟通;5.能做出更加高质量的决策。故而AB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个人决策的特点有:1.耗时短,快速果断,成本低;2.责任明确。故而D项错误,应当排除。
常识判断管理1管理学基本知识,其他(管理学基本知识)
2022年5月8日重庆市开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管理基础知识)(考生回忆版)第53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构成一个确定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存在决策者期望达到的一个确定型目标;②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③存在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④可求得各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故“未来的状况可能存在多个确定的自然状态”不属于确定性决策应具有的条件。B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2022年7月16日重庆市綦江区2022年上半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考生回忆版)第13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决策主体是指参与决策的领导者、参谋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决策机构。决策客体是指决策的对象,是决策主体能驱使控制的客体事物。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决策主体的素质。因此,本题正确。
2021年5月9日重庆市长寿区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考生回忆版)第67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正确的决策结果。没有决策结果的决策不算是决策。任何决策都要得到决策结果,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因此,本题正确。
2022年6月2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考生回忆版)第27题
2019年0817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公开招聘融媒体、民政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5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第二步,党的十八大原文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责就是责任到人,纠错就是有错要改,故D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政治时事政治党政专题
2018.5.26(上午)山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试题(网友回忆版)第12题
公基常识政治时政,党政专题,其他会议
模拟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将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的标准进行的决策分类。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因此,选择C选项。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第二步,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或例行性的决策问题。行政管理中的大部分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题干中“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的描述错误。因此,本题错误。
行政决策根据决策行为进行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两种。组织对从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对环境尚未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作出的决策。追踪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常识判断经济微观经济
2022年8月16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考生回忆版)第137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从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把决策类型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是指决策机构的主要领导成员通过个人决定的方式,按照个人的判断力、知识、经验和意志所作出的决策。群体决策又称集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所以集体决策是按照决策者数量进行的划分。因此,选择D选项。
2018年11月24日广东省阳江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第14题
常识判断管理管理学基本知识,其他(管理学基本知识)
2018年11月24日广东省阳江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14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依据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是以个人决定的方式所做的决策,集体决策是管理集体所做的决策。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性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也称例行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往往具有开创性和革新性。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理性决策是指决策者能够搜集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料,获得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源,通过思考能够排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并选出最佳的方案。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它影响深远,涉及范围广泛。战术决策则是技术性问题的决策。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016年河南省信阳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5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将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的标准进行的决策分类。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为,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行政决策没有对决策的规范化程度进行分类。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第一章概述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