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美国奉行“尼克松主义”,主要方式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_______
A、收缩
B、扩张
C、协作
D、遏制
94.()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6年
20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其核心思想是()
A.加强对亚洲国家的控制
B.继续与苏联进行全球对抗
C.强化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A.行政决策学
B.行政伦理学
C.行政组织学
D.行政法学
120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其核心思想是()
7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内容为()
A.推动联合国改革
B.与盟国建立伙伴关系
C.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维持美苏均势
D.改善美中关系
E.实行局部收缩
1131971年7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查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C.美国的“冷战”政策宣告结束
D.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88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B.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87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坦承:“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对民主制度的担忧
B.世界政治经济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渴望重塑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D.提醒国民注意世界局势的变化
D.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24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B.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A.没有任何关系
B.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有着永恒的联系
D.是一回事
A.效率问题
B.技术问题
C.伦理与道德问题
D.科学问题
A.个体的经济地位
B.官僚责任的本质特征
C.组织规模的大小
D.政府职能的延伸范围
A.“公正正义”
B.“自由博爱”
C.“价值中立”
D.“国家利益”
87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内容为()
16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231971年7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23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8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体展现的竞选,电视辩论凸显了尼克松的劣势,让肯尼迪成功翻盘。而在美国城市化逆向进程(即郊区化)中,充满惶恐的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希望国家发生改变,这种思变心理也让肯尼迪成为受益者。大选的结果促使民权运动进入高潮,延缓了美国保守右翼主导政治议程的进程,使由政府资助的尖端科学、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得以延续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易用的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革命性的新科技等副产品。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媒体在美国大选中的决定性作用
B.民众心理对美国大选的重要影响
C.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速发展的原因
D.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深远意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中方发表________
A、联合公报
B、建交公报
C、“八·一七”公报
A、1968-02-01;
B、1970-02-01;
C、1972-02-01;
D、1974-02-01。
A、1968-02-01
B、1970-02-01
C、1972-02-01
D、1974-02-01
目标管理预算是由美国尼克松政府于()年最先倡导的。
1971年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带来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美建交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D、中美建交
60、中美建交在(年。
A、1971年的中国“乒乓外交”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78年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D、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新中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A、1971年10月
B、1972年2月
C、1976年10月
D、1979年1月
"乒乓外交"发生在哪位美国总统就任期间()。
A.尼克松B.卡特C.杜鲁门D.里根
()使中美关系面临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以来最严峻局面。
A.中美贸易战B.佩洛西窜访台湾C.中美货币战D.中美南海争端
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其在职总统是()。
A.奥巴马B.小布什C.特朗普D.尼克松
1972年2月26日至2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与周恩来在()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并在杭州植物园种下了一棵北美红杉。
A.郭庄B.刘庄C.澄庐D.杭州植物园
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三个世界”与“势力均衡”的国际战略理论分别是()提出来的。
A.毛泽东、基辛格
B.毛泽东、尼克松
C.尼克松、基辛格
D.邓小平、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两个历史情形表明()
A.中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B.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
C.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新阶段
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尼克松访华倒逼日本“一步到位”,即日本时任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访华且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A.正确B.错误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国建筑师尼克松说过:“在任何环境下,创造能力和发明能力都和环境中的可变元素数量有关”。()A.正确B.错误
尼克松政府认为中苏关系的恶化是当代最深刻的变化。()A.正确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