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中各类因素的变化,既可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机会,也可能为组织经营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因此,分析外部环境,就是要找出外部环境给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或威胁。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三个方面。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指的是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微观环境向组织施加影响。
(1)政治环境——政党或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政治气氛。
(3)经济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经济政策、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等。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结构。
(4)科技环境——社会科技水平、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和政策等。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着组织的技术发展水平。
(5)社会环境——人口的流动性、人口结构和变化趋势、社会阶层结构、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变化,因此,必然改变着组织的战略与决策。
(6)文化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学艺术、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
2.中观环境
中观环境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与二者都有密切联系的客观环境。其包括与组织所在行业的行业环境、组织所在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组织经营有关的部门和机构。
小提示
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认清外部宏观环境的形势,从而确定对组织经营管理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订自身发展的策略。
(1)行业环境——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行业自身的特点,行业规模、结构,行业在其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见图1-1),都对组织的战略决策的制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整个行业都不景气,那么处于这个行业的企业也很难有多大的前途。
(2)地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政策、自然、资源等方面就具有很大的差别。
图1-1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发展阶段
3.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主要包括直接与市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以又称市场环境。微观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者、竞争者和同盟者。
(1)顾客——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包括终端用户和中间经销商。顾客需求的内容、趋势及特点,顾客的规模结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及层次等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中间商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其销售特定产品的比率等也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同时,顾客也需要挖掘和创造。
从争夺市场来看,竞争者就是那些提供相同或功能相似的产品(含替代品)的单位;从争夺资源来看,竞争者除了上述单位之外,还包括使用相同资源的单位。
(3)竞争者——与本组织争夺销售市场和资源的对手。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分布、实力等对本组织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一般与对手规模、实力相差不大时,容易导致价格战;二者如果规模相差较大时,竞
争往往不在产品价格上体现,而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4)同盟者——与本组织具有利害共同性或具有优劣势及利益互补性的组织。同盟者有全面同盟者(全面合作)与局部同盟者(某时、某事、某方面的合作),有直接同盟者与间接同盟者,有现实同盟者与潜在同盟者,有长期同盟者与短期同盟者等;今天的同盟者可能成为明天的竞争者,今天的竞争者可能变为明天的同盟者。因此,组织必须慎重分析各种类型的同盟者的状况、发展趋势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