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23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本大纲系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23年高职升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所列考试范围出自徐碧琳主编的教材《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LSBN(书号):9787111513469。

二、本专业课卷面分数100分。

三、本课程命题范围: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

1、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2、组织的分类

(二)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内涵

2、管理的特征。

(三)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与管理技能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三)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理论

四、梅奥与霍桑实验

五、X理论

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六、Y理论

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七、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管理假设、工具和方法、解决程序;管理科学学派的最大贡献是将管理从定性推向了定量。

八、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

主要内容: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

九、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阿尔费雷德斯隆

主要内容:经理的工作任务;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倡导目标管理方法。

十、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费里蒙特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主要内容:树立系统观点;采用系统分析;实行系统管理。

十一、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主要内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令人满意”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十二、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费雷德卢桑斯、费雷德费德勒等人

主要内容: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十三、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法约尔、孔茨等人

主要内容:管理过程可划分为若干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

十四、企业文化理论

代表人物:威廉大内、理查德帕斯卡尔等人

主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

十五、流程再造理论

代表人物: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

十六、学习型组织

代表人物:彼得圣吉

主要内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三章管理与环境

一、环境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

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一时环境的复杂性;二是环境的多变性。

管理者的不确定程度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环境层面共四种情况构成的巨阵型评估模型来识别;一是环境变化的程度,二是环境复杂程度。

二、管理环境及其分类

(一)管理环境的概念

(二)管理的一般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学技术环境

5.自然环境

(三)管理的特殊环境

三、环境分析方法

(一)PEST分析方法

(二)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三)SWOT分析

1.机会与威胁分析

2.优势与劣势分析

(1)杠杆效应(优势+机会)

(2)抑制性(机会+劣势)

(3)脆弱性(优势+威胁)

(4)问题性(劣势+威胁)

应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管理环境分析具有显著的优点:

第四章计划

一、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三)计划工作的任务

1、做什么

2、为什么做

3、何时做

4、何地做

5、谁去做

6、怎么做

(四)计划的分类

1、按计划的形式分类

2、按计划期限分类

3、按计划性质分类

4、按计划明确性分类

5、按计划职能分类

二、计划工作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主要内涵:

(二)许诺原理

(三)灵活性原理

(四)改变航道原理

三、计划工作程序和方法

1、运筹学方法

主要步骤:

2、滚动式计划方法

主要优点:

缺点:

3、计划——规划——预算方法

4、网络计划技术

常用的网络计划技术包括: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为:

网络计划方法的主要优点:

最大缺点:

第五章目标与目标管理

一、目标

(一)目标的定义

(二)目标的性质

1、目标的层次性

2、目标的网络性

3、目标的多样性

4、目标的可考核性

(三)目标的作用

1、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准

2、组织目标为激发组织活动提供了动力

3、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结构的基础

4、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的管理方式

二、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产生的背景

(二)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三)目标管理的优点与不足

三、目标管理的实施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

1、建立目标体系

2、实施目标

3、评价目标成果

(二)内部管理的实施原则

(三)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

1、推行目标管理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

2、推行目标管理关键在于高层管理者

3、推行目标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

第六章预测与决策

一、预测

(一)预测的含义与分类

(二)预测的特征

(三)预测的方法

1、定向预测性

2、定量预测方法

(1)指数平滑法

(2)回归分析法

(3)趋势外推法

(4)投入产出法

3、预测方法的选择综合考虑六个因素

(1)预测的期限

(2)数据的散布形式

(3)模型的适用范围

(4)预测费用

(5)精确度

(6)预测人员的素质

二、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与分类

1、决策的含义

决策标准的两种主要观点

2、决策的分类

(二)决策的程序

(三)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1、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和保证

2、决策是预测的目的并反作用于预测

三、决策的有效性

(一)决策有效性的内涵

(二)影响决策有效性的因素

1、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2、参与和咨询

3、组织调整

4、个人因素

5、群体因素

(三)科学决策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信息性原则

4、定性和定量分析想结合的原则

5、集体和个人决策想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组织设计

一、组织工作与组织结构

(一)组织职能的含义

1、组织职能工作的步骤

(二)组织结构

1、组织设计6个关键要素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和正规化。

(三)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1、组织环境

2、组织战略

3、组织规模

4、技术

二、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

1、特点: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

1、特点

2、优点

3、缺点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

2、优点:

3、缺点:

(四)事业部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

(五)矩阵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

1、特点: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的沟通协调机构。

(六)网络组织(组织结构图)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每个的含义)

(一)目标一致原则

(二)分工协作原则

(三)管理幅度原则

(四)权责一致原则

(五)统一指挥原则

(六)精简高效原则

四、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横向和纵向

横向的分工

纵向的分工

(二)管理层次划分

1、管理幅度的确定(管理幅度的含义)

2、管理层次的划分

(三)部门划分

定义:

1、按人数划分部门

3、按职能划分部门

4、按地域划分部门

5、按客户划分部门

6、按流程划分部门

7、按产品划分部门

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运行

一、权利

(一)权利定义及类型

1、定义:

2、权利类型

强制权利、奖励权利、合法权利、专家权利、感召权利。

(二)影响职权有效性的因素

1、上级职权

2、交叉职权

3、下级的个人权利

二、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与参谋的概念

1、直线与参谋的划分

2、直线职权

3、参谋职权

(二)设立参谋结构的优缺点

1、设立参谋结构的优缺点

2、设立参谋结构的可能不足:

(三)直线与参谋的协调

1、明确直线与参谋的职权关系

2、授予参谋机构一定的职能职权

3、鼓励直线机构与参谋结构的合作

三、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描述的是决策在组织中的集中程度。

集权:指的是职权重要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

分权:意味着中低层管理者被授予了较大的职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做出决策。

(二)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组织自身的特征

3、政策统一性的要求

4、组织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能力

5、控制技术

2、区别:

五、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

第九章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的概念

(一)人员配备的概念

1)概念:

2)目的:

1、从组织的需要来看

2、从个人的需要来看

(二)人员配备职能的内容

1、人力资源的获取划分

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配置与使用

2、人力资源的整合

3、人力资源的保持

4、人力资源的评价

5、人力资源的发展

二、人员招聘

(一)人员招聘概述

1、人员招聘:

1)招聘环节:招募、甄选、录用。

2)招聘过程建立在哪两项基础性工作上的:一是人力资源规划;二是岗位、工作分析。

2、人员招聘的目标

(二)招聘渠道

1、内部招聘及其优点;

2内部招聘及缺点:

3、外部招聘及其优点:

4、外部招聘缺点:

(三)招聘方法

1、内部招聘方法:

2、外部招聘方法:

(四)人员甄选的方法

三、人员培训与开发

(一)人员培训与开发概述

1、确定培训需要

2、设置培训目标

3、拟定培训计划

4、实施培训计划

5、评价培训活动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

1、岗前培训

2、在职培训

3、脱产培训

四、人员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概述:

1)绩效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流程

1、绩效计划:准备阶段、沟通阶段、确认阶段。

2、绩效辅导

3、绩效考核

4、绩效反馈与改进

(三)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五、人员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概述

1、公平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性原则

(二)薪酬的形式

1、直接薪酬:2、间接薪酬:

第十章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工作

(一)领导与管理

1.领导的职能

2.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二)领导者与领导过程

1.领导者

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是领导科学中集权制和分权制的结合,也是对权力的约束。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集体领导作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

3.领导过程

领导过程一般分为两个层面:科学化过程和艺术化过程。

(1)基于科学化过程。

(2)基于艺术化过程。

二、领导特质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概述

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发展过程大约分为4个阶段:

(二)斯托格迪尔的6类领导特质

领导特质分为6大类:

(三)鲍莫尔的领导特质论

代表人物:威廉鲍莫尔

主要内容:

(四)德鲁克的领导特质观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一下5个主要习惯:

三、领导行为理论

(一)领导行为理论概述

(二)勒温的3种领导方式理论

(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代表人物:坦南鲍姆、施密特

(四)利克特的4种管理方式

(五)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图)

代表人物:斯托格迪尔、卡罗尔沙特尔

(六)管理方格图理论(图)

代表人物:布莱克、莫顿

其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1型方式(2)1.9型方式。(3)9.1型方式。(4)9.9型方式。(5)5.5型方式。每种的含义特征。以及对各种类型对工作影响。对其总体评价。

四、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权变理论概述

(二)费德勒模型

代表人物:费德勒

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科曼

主要内容:由关系行为、任务行为和下属成熟度构成的三维领导理论。由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的组合提出4种领导方式:

1.命令型(低关系、高任务)

2.说服型(高关系、高任务)

3.参与型(高关系、低任务)

(四)路径—目标理论

代表人物:豪斯

该理论提出了4种领导方式:1.指示型领导方式;2.支持型领导方式;3.参与型领导方式;4.成就型领导方式。

(五)领导者—参与模型

代表人物:弗鲁姆、耶顿

第十一章激励

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和作用

(二)激励的类型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正激励与负激励

3.内激励与外激励

(三)激励过程

激励过程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四个因素。

1.需要

2.动机

3.行为

4.目标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概念

(一)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二)双因素理论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三)成就需要理论

代表人物:戴维麦克利兰

(四)ERG理论

代表人物:克雷顿奥尔德弗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一)期望理论

代表人物:弗鲁姆

(二)公平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

四、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伯尔赫斯斯金纳

(二)挫折理论

(三)归因理论

1.海德的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弗里茨海德

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哈罗德凯利

3.韦纳的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纳德韦纳

第十二章沟通

一、沟通

(一)沟通及其重要性

1、沟通的内涵

沟通有以下三个基本点

2、沟通的作用

(二)沟通过程

1、沟通的过程

2、沟通的基本要素

(三)沟通类型4种

二、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指在不同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各单元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起传递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是不同的组织单元。

(一)正式沟通含义

1、正式沟通形式

2、正式沟通网络

(二)非正式沟通概念

优点:

缺陷:

三、沟通障碍及改进方法

(一)沟通障碍

1、个人因素

2、人际因素

3、结构因素

4、技术因素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1、增强个人沟通能力

2、营造良好的额沟通氛围

3、建立合理的沟通渠道和组织结构

4、有效管理冲突

第十三章控制

一、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概念

管理控制的特点

(二)控制的功能

二、控制的类型

(一)前馈控制、同期控制与反馈控制

(二)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1、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是指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控制工作。

(2)优点:

2、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是指通过考核绩效而不是考核素质来对管理者进行控制,即根据计划和标准,通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追究责任来控制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控制的过程

(一)制定工作标准

1、最常用的控制标准有四种

2、制定控制标准常用的方法

(二)衡量实际工作

衡量实际工作室依据标准衡量、检查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以便与预定的标准相比较。

管理人员经常使用的衡量实际工作的方法

(三)分析和纠正偏差

通常而言,偏差产生的额原因有三类:

纠偏措施:

四、有效控制的实现

(一)控制工作原理

(二)有效控制系统的要求

五、控制技术和方法

(一)预算控制

1、预算的种类

2、预算方法

3、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二)非预算控制

1、亲自观察法

2、统计分析法

3、专题报告和分析

4、管理审计

(三)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四)全面质量管理

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具有高度整合性和规范性的控制系统。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THE END
1.改革的阻力大在哪里如果组织内,个体间通婚,那么就需要一个屈服力,来破坏这种类似化学键能的反应。假设这种阈能为组织能量的3倍,那么10分的组织在考虑影响圈也有阈能的情况,需要45分力。 难点 如果一个政策是从外力角度去破坏稳定的组织,那么,10分能量的组织,可能需要40分的能量才能改革,所以改革难。https://www.jianshu.com/p/16c279795fd9
2.全国2014年10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真题及答案2.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D) A.认知度 B.可靠度 C.效度 D.信度 3.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C)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4.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B) A.泰勒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18/gll_0130/1287.html
3.自考大专07481管理学基础总复习复习资料管理对象,作为管理行为的受作用一方,对管理成效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指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机制与方法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过程中的一些运作原理与实施方式、手段。管理机制在管理系统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是决定管理功效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而管理方法则是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是管理...http://www.mdgs-edu.com/fxzl/1730.html
4.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心理学人名理论要点(全文)第四章 管理幅度与层次设计 1. 名词——管理幅度、管理层次、高层结构、扁平结构; 2.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为什么管理幅度是主导因素?★理解 基础上记忆 第五章 集权与分权设计 1. 名词——集权、分权; 2. 集权与分权程度不同的标志。P123★理解基础上记忆 ...https://www.99xueshu.com/w/kga9bqkmaqol.html
2.广东省专升本《管理学》考前复习模拟练习题与答案解析(七)41.简述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42.简述管理的特点。 43.简述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44.简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局限性。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5.联系实际论述有效领导者的共同特性。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6.谢经理的决策之道 ...http://www.527px.com/wljy/zhuan-cha-ben/3364-%E5%B9%BF%E4%B8%9C%E7%9C%81%E4%B8%93%E6%8F%92%E6%9C%AC%E7%AE%A1%E7%90%86%E5%AD%A6%E5%8E%86%E5%B9%B4%E8%AF%95%E9%A2%98%E7%BB%83%E4%B9%A0%E4%B8%8E%E7%AD%94%E6%A1%88.html
3.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内部环境主要指社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组织文化等因素。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与因素。 34.[答案]√ 【精析】一个组织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就必须分权;否则,组织便无法运转。 35.[答案]×...https://www.ruiwen.com/shiti/1174722.html
4.2024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三、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描述的是决策在组织中的集中程度。 集权:指的是职权重要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 分权:意味着中低层管理者被授予了较大的职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做出决策。 (二)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https://zhujiang.tjufe.edu.cn/zsxjgl/2023/1127/c796a24465/page.htm
5.2019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讲义第二章(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如果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分权程度极高;如果下级在决策后要向上一级报告备案,则分权程度次之;如果下级决策前须向上级“咨询”,则分权程度更低。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6点) (1)决策的代价。对于较重要、耗费较多的决策,应由组织内的较高管理层做出。重大决策所承担...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9-3/15520138703831.html
6.管理学基础复习题集(精选6篇)6.教育管理职能上(地方分权)制和(中央集权)制国家呈现良种相反的趋势。7.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主要包括计划、法治、(监督)、(经营)和指导职能。8.管理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就要(尊重)人和(依靠)人。 二、问答题 1.简述教育管理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征 教育管理原理原理是指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这是对教育管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usrgmls.html
7.组织管理体系7、 集权与 分权相结合原则 8、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9、执行与监督部门分设原则 影响因素一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战略、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及 企业生命周期等。 1、企业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不同方面起着作用,具体...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9/21/16753721_738530596.shtml
8.管理类联考–复试–管理类知识–口诀授权影响因素的口诀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立志见异性【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工工成【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与环境,成员的差异性】 影响分权程度的因素:形成的三个组织;/规模可控、阶段统一、管理能力【组织规模,政策的统一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的可控性,组织的发展阶段】;/组规组控组...https://blog.csdn.net/stqer/article/details/137042144
9.管理学: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题库考点(考试必看)考试题库7、多项选择题 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是() A.决策者的人数 B.决策的数目 C.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的数量比例 D.决策的重要性及影响面 E.决策审批手续的繁简点击查看答案8、单项选择题 说明组织结构中职位的工作名称、主要的职能、职责以及相应的职权的是() ...http://wap.91exam.org/exam/87-4066/4066464.html
10.管理学概念汇总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关于影响行业竞争结构与竞争强度的五个主要因素:①行业内②现有竞争者;③潜在竞争者;④替代品制造商;⑤供应商;⑥顾客。 21.影响企业进入某个行业的难易程度的因素 ①该行业内现有企业可能做出的反应;②由行业特点决定的五个因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别、领导企业的优势、资源垄断、政府特许准入政策。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rfrktx.html
11.第七章组织设计2.简述扁平化的优点及弊端。 3.简述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4.简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区别。 5.简述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6.简述影响分权程度的因素。 7.简述有效授权的影响因素。 8.简述授权的原则。 9.简述直线与参谋产生矛盾的原因。 https://www.wjx.cn/xz/2393386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