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成临时宣传电台,“健康日志”记出厚厚一沓
11个昼夜,180名密切接触者、9名医务工作者、25名工作人员……这些数字,记录的是南京江宁某隔离宾馆里的点点滴滴。7月22日,南京江宁区审计局的徐志和同事们被派驻到这里。
“一到酒店,我们就开始梳理隔离人员档案,情况复杂,有3人患有精神类疾病,1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很多人是拆迁小区居民,保留着农村串门的习惯,依旧想串门。”徐志说。
为疏导好大家的情绪,徐志和团队统筹部署。目前,酒店应急广播成了临时防疫电台,每天走廊里都会响起防疫知识、健康提醒。护士上门做核酸检测外还多了一项工作,早晚各一次记录隔离人员的情绪、健康状况,这份特殊的“健康日志”已积累了厚厚一沓。一名精神类疾病患者的药用完了,工作人员立刻辗转到上坊二院买来救急药。“今天吃得怎么样?身体还舒服吗?药还有吗?”医护人员的关切,让几位最初闹脾气的老太太思想发生转变,如今见了护士会热络回应:“闺女,你也注意身体!”
仙林大学城的亚朵酒店共计入住隔离人员207人,全部来自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南京栖霞区和南京江宁区联合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驻点保障,已配备医护人员8名、公安特勤4名、机关工作人员5名。隔离人员刚住下,就收到了一封关怀信。为了疏导大家的情绪,保障组安排了6名心理咨询师跟进被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此外,酒店还备足了急救药品、中药预防饮剂。
针对隔离群体的心理诉求,在人员入住伊始,工作组就在群内发布了心理健康评估问卷,让入住人员进行自检。同时,工作组也配备了医护人员,对有需求的隔离人员进行“一对一”关怀照护,保障隔离期间心理健康。
8737房人员牙齿疼痛难耐,急需药物;8607房人员患荨麻疹,周身不适;8304房卢老太太是癌症晚期患者,药物告急……8月1日,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维也纳大酒店隔离点,出现了好几例隔离群众因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心理状态不佳的问题,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全力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观察点负责人和酒店负责人发动全体队员,多方联系,线下线上同时采购。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短短2个小时内把对症的急需药物送到病人手中。
架起“空中热线”,专业心理援助直通隔离点
“做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诉求,记下每一个关键点,有针对性进行开导、疏解等。”南京六合区精神病医院院长余宏介绍,隔离点观察人员的心理咨询与一般的情感心理咨询还有一定差异,院区组建专业团队及时分析人群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反应,做到“对症”指导。
“你好,这里是南京溧水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接隔离酒店热线,已经成为南京溧水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刘雪的重要工作。“被隔离市民之所以会出现焦虑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太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给他们传达一些积极的消息,跟他们对话,听他们倾诉,缓解压力。”刘雪说。记者了解到,疫情暴发后,南京溧水区打起“心理保卫战”,通过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深入隔离酒店一对一疏导等方式,筑牢抗疫“心理防线”。
在隔离点工作人员眼中,隔离点不是孤岛,隔住的是物理空间,隔不住的是守望相助。
通讯员建萱秦萱喻华轩方芳向玉月
南报融媒体记者张希于洁尘王婷婷胡英华孙敬清李都邓露洁朱旖旎肖凡田诗雨卫凌云倪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