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有收载。疾,疾也;藜,利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故名。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等地。多为野生,现有栽培。
性能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疏肝,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主治身体风痒、头痛、头晕眼花、胸胁胀痛、乳汁不通、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眼、风疹瘙痒、白癜风等。
炮制及解毒方法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全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除去杂质。
炒蒺藜。将净蒺藜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去刺。
盐蒺藜。将净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100kg刺蒺藜,用盐2kg。
临床运用
1.治疗冠心病
白蒺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者30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前后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及心电图的变化,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近年,国内外对蒺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应用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其功效同传统中药学理论和经验颇相吻合,并开发了“心脑舒通”,应用心脑舒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150例,对脑血栓导致的肢体瘫痪和失语,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眩晕等均有明显疗效,综合疗效达90%以上。
3.治疗高黏高脂血症
观察心脑舒通与藻酸双酯钠合用治疗80例高黏高脂血症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采用腹蛇抗栓酶治疗7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自身结果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明显改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4.治疗高血压瘀证
以白蒺藜皂苷为主要有效成分的901片,治疗高血压血瘀证病人30例。观察治疗前后瘀血症状、血液流变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脂,为临床延缓高血压终末器官损害,预防中风的发生提供了治疗依据。
5.治疗白癜风
采用加味白驳丸口服(刺蒺藜、鸡血藤、首乌藤、生黄芪、当归、赤芍、红花、黑豆皮、防风、陈皮、补骨脂)配合外涂白驳酊(补骨脂、菟丝子、细辛)后,接受阳光或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8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5%。
6.治疗扁平疣
程春宜自拟磁菊除疣汤磁石、牡蛎(均先煎),蒲公英、茯苓等各30g,桑椹、菊花、香附、刺蒺藜、夏枯草各10g,马齿苋20g,桑叶6g,大青叶15g配合外洗方,治疗扁平疣68例。临床痊愈5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7例。
7.治疗性功能低下症
蒺藜皂苷有增强男女性功能的作用。心脑舒通治疗男性性功能低下症38例,有效率为85.7%。
8.防治牙本质过敏症
取白蒺藜、葶苈子的提取物制成含药牙膏。临床用于防治牙本质过敏症,1袋显效率50%,使用2袋后显效率64%。
9.治疗色素性皮肤病
临床上常用刺蒺藜治疗白癜风、黑变病、黄褐斑等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效果满意。
10.治疗慢性荨麻疹
基本方: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生地15g,黄芪15g,荆芥10g,刺蒺藜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第三遍药渣煎洗患处。嘱其禁酒,忌辣椒及生冷食。本组108例,经服药2~6剂,痊愈(风团消失、瘙痒消失,1年内无复发)86例,服12剂痊愈1例,服18剂疗效不显4例,有效率96.3%。
11.治疗视网膜疾病
杨淑焕等采用三白明目片(由白茅根、白蒺藜、茯苓各15g,白术、车前子、赤芍各12g,茺蔚子9g,丹参10g组成。每片含生药0.27g,每次口服5片,每日3次,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80例,总有效率93.88%,疗效优于服用复方丹参片的对照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可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12.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现代药理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肌缺血。蒺藜皂苷(GSTT)尚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家兔口服10mg/kg,60天,可明显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抑制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具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白蒺藜全草中提取的3个有效成分为主组成的“脑康”,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栓素B2和前列环素PGF1α平衡等多种途径,干预AS的发生、发展,并可促使AS消退。疗效优于银杏胶囊。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两种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证实蒺藜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明显改善作用,能较好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并能降低血液黏度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还有发现,蒺藜皂苷能降低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血流量,明显地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透射电镜观察,蒺藜皂苷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调节脂质代谢。蒺藜茎叶粗皂苷(Tribusponin)制剂具有降低胆固醇,阻止动脉、心肌及肝脏脂质沉着等作用。白蒺藜有效组分能明显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调节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平衡。GSTT还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LDL-C及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在灌胃GSTT同时继续喂食高脂饲料,能有效地阻止血清胆固醇、LDL-C升高,同时能降低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提高肝脏SOD活性。
2.抗炎作用
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在炎症和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蒺藜总皂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TNF-α、IL-1β诱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还可以抑制IL-1β诱导培养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3.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4.降糖作用
蒺藜还有降血糖作用,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及胰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还可以抑制小鼠糖异生,改善小鼠糖耐量,呈一定量-效关系趋势。张素军等发现,蒺藜皂苷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通过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现的。蒺藜水煎剂可以抑制糖尿病小鼠糖异生,改善小鼠糖耐量,降低血糖。牛伟研究发现蒺藜皂苷可以提高肥胖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5.抗过敏作用
观察到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对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释放内源性组胺动物瘙痒模型均有显著的止痒作用;对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基亚砜(DMSO)所致的豚鼠耳肿胀。
6.抗疲劳作用
7.抑肿瘤作用
在研究中还发现蒺藜提取物中的蒺藜总皂苷可显著抑制人乳腺髓样细胞(Bcap-37)的增殖。最近国外学者从总皂苷中分离出7种单体皂苷,E·Bedird等研究了它们对4种人体肿瘤细胞(黑色素瘤细胞SK-MEL、口腔上皮癌KB、乳腺癌BT-549、卵巢癌SKOV-3)的作用。研究发现3种螺固醇皂苷(spirostanolsaponin)具有显著的抑制癌作用,而其余的4种呋喃固醇皂苷(furostanolsapoin)则无上述作用。3种螺固醇皂苷中的一种对上述4种细胞都有作用,其IC50分别为610、710、610、8.2μg/ml,而另外2种只对黑色素瘤细胞SK-MEL有作用。上述研究显示了蒺藜皂苷的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
8.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9.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黑色素在表皮细胞的沉积可形成面部雀斑、老年斑,影响容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酶,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初步研究显示50%的蒺藜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这显示蒺藜在化妆品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临证配伍应用
蒺藜配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平肝潜阳药。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蒺藜配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蒺藜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治疗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蒺藜配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治疗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眼。
蒺藜配当归、何首乌、防风等。治疗血虚风盛、瘙痒难忍。
蒺藜配防风、荆芥、地肤子等。治疗风疹瘙痒。
蒺藜配小茴香、乳香、没药、鳖甲等。治疗奔豚疝瘕。
用量及禁忌
内服。煎服,6~10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禁忌。本品辛散,血虚气弱及孕妇慎用。
中毒表现及解救措施
1.中毒机制及症状
刺蒺藜植物中含有毒剂量之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摄入人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产生窒息。据国外报道,刺蒺藜植物中毒后出现乏力,思睡,头昏,恶心,呕吐,心悸,脉数,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产生窒息。
2.中毒的预防
应用本品应注意宜忌,血虚气弱、孕妇及过敏者忌用;同时掌握剂量,不可过量服用。
3.中毒救治
本品中毒后可迅速洗胃、导泻;若过敏者,可给予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若中毒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给氧,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等。(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