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深空宇宙中,建造空间站,开展在轨科技研究,宇航员通过航天飞行器运载,从地球到达太空,进行停留工作和生活,实现的停留时长对比,不仅体现该国的航天科技水平,还代表航天研发综合进程,以及宇航员的适应能力。
俄罗斯的宇航员太空停留1110天
空间站的内部设施狭窄,布满各种仪器装备以及零部件,尤其国际空间站,公司内部构造凌乱不堪。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无法躺下休息,只能穿上睡袋把自己固定到舱内,每个人的休息区之间,隔开厚重的布帘,喝水、进食、洗漱、如厕,都要克服诸多困难才能实现,按照新环境下颠覆地球上环境规则的方式进行,不适还是次要的,一旦引发失重环境下的综合反应,会带来健康隐患和生命威胁。
美国宇航员停留太空时长357天
目前这两名宇航员停留太空的时长超过了357天,被迫滞留的宇航员脸都瘦成锥子尖下巴,瘦骨嶙峋的手,也能看出太空生活对人体的考验。
美国宇航员这次的太空任务是个意外,原本是计划停留8天,结果超期8个月还没能返回,美国NASA也在承诺表示能最终实现接回计划,就看美国委托马斯克公司,计划在2025年2月,启动龙飞船,最终能否把这两名宇航员接回地球了。
这次的飞船事故也能看出美国在制造飞船方面,科技水平和细节把控能力还有很多欠缺,并非烧钱多就能实现高科技,未来美国在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射,返回等应用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航天员停留太空时长375天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保持在轨飞行总时长375天记录,他在2021年10月16日跟随神舟十三号飞船抵达太空,在我国空间站驻留183天后成功返回。
此外在距离地面400多公里的太空环境,气压比在地球上小10个数量级,降到10帕—5帕的程度,大气非常稀薄,也有原子氧会空间站表层持续氧化和腐蚀。
好在我国的空间站内部设计简洁整齐有序,封闭式模块化设计,避免凌乱的线路显露在外,提升了宇航员生活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和舒适指数。
中国空间采用多种高新尖端科技,打造出适合宇航员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氛围和条件,为中国探索宇宙深空,打造了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