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1.15
1
环秀山庄简介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景德路中段,占地面积仅为3.26亩。五代时,为吴越广陵王钱元琼金谷园旧址。宋代归文学家朱长文名乐圃。乾隆年间为蒋楫所居住,在厅东建“求自楼”五楹,以贮经籍,楼后迭石为小山,掘地三尺,得古井,有清泉溢流汇合为池,名“飞雪泉”,初具山池泉石的雏型。其后又为尚书毕源和相国孙士毅宅孙氏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前后请叠山大师戈裕良在书厅前叠假山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孙宅人官,县令批给汪氏。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汪小村、汪紫仙的倡议下,建汪氏宗祠,建汪氏“耕荫义庄”,重修东花园,名“环秀山庄”,又名“颐园”,俗称“汪义庄”。咸同年间,颇有毁损,光绪年间重修。后几经驻军,摧残严重,及至抗战前夕,厅堂颓毁,面目全非,仅存一座假山和一舫、一亭。1979年曾对园中假山加以维修,同时重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1984年恢复四面厅、楼廊等建筑,并完成假山加固、水池清理、补栽植物等工程。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底,被收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环秀山庄平面图
2
总体布局
环秀山庄为前厅后园布局。进门,迎面“有谷堂”,堂前后点石,翼以两廊及对照轩。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补秋舫。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绵延至东北边界围墙。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但高低起伏,疏朗有致,布局精到。
此园与其他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超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迁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绵相交,互相依存。
3
湖石假山造景
园中湖石假山为构景中心,假山有主次之分,主山位于水池东部,池北小山作为对景,主山分前后两部分,高出水面7m,高出地面约6m;南北向的山涧和东西向的山谷分为三部分。池水回环于两山之间,使主次分明,突出主景。山池布局透迤曲折,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亦虚亦实,极尽变化,节奏性强,虽山水景色变化多样,却变而不繁,多而不复,而是结构严谨,布局完整符合起、承、变、结,连续构图原则。主假山,虽只占地半亩,因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有蹊径60~70m,涧谷12m,山景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空间多变。远看,高低交错,具有“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之感。仿照石灰岩的自然溶蚀现象,纹理尺度虽小,而把自然山水中的峰峦洞壑概括提炼,集中表现于小空间,可谓咫尺山水、城市山林。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含洞穴、峡谷、天桥、蹬道、涧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潜流其间,山幽谷深,水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地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蹬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逢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帖,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山上树林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薇等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4
小结
综上所述,环秀山庄的假山具有摹于自然,高于自然;空间变化丰富;细部处理严谨等特点,实为湖石假山营造的典范,正如园林大师陈从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