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与他的三座故居贵阳民革

王伯群(1885-1944),名文选,字伯群,贵州兴义人。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参议、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贵州省省长(未上任)、交通大学校长、大夏大学校长,是民国时期的显贵。他有三座故居,一在兴义,一在贵阳,一在上海。这三座故居,贯穿了他不凡的一生。

兴义下五屯故居

兴义的上、下五屯,在云贵主干道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下五屯,还有坚固的城堡,在“咸同”、光绪年间,刘显世父子曾带领团练,在这里与白旗军和广西会党军血战。

上世纪末叶,在兴义市政协王远行副主席的培同下,我去了兴义市下五屯的景家屯。一进村,便见狮子山峭壁上,刻有“王电轮将军故里”七个大字,全长近五米,落款署“第五旅旅长胡瑛题”。王电轮即王文华,是王伯群的胞弟。胡瑛是黔军第五旅旅长,1927年他驻军兴义时,为缅怀贵州名人王文华,留下了这块刻石。离刻石不远,便是20世纪初曾任国民政府首任交通部长、大夏大学校长先生及其胞弟黔军总司令的王文华的故居。

先生的这所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初年。这是一座穿斗式结构的四合院,是现今黔西南州和兴义市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虽然不算大,只有两进,房屋的进深也只是五柱二瓜,但它依山而建,独占鳌头,还是有一种阔绰的气势,让人想起当年的豪门风光。可惜年久失修,现已破败不堪。原来的青砖封火墙,早已坍塌,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几堵石墙。不少地方只剩下石阶、木柱、行挑,片瓦不存,王氏往日那富甲一方的望族风光,已消失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

王伯群的青少年时代,都在这所故居中度过。他的母亲是兴义知府刘官礼的千金,父亲也不是等闲之辈。出生在这样人家的王伯群,具有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他从父学“四书、“五经”,读王阳明的著述。据说他悟性极高,聪明过人,记忆力尤其好,几乎达到过目不忘。在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又师从姚茫父、熊范輿和徐叔群,除了继读攻读儒家经典之外,还学习数理。1906年,被派遣到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后入日本中央大学,一去就是六年,直到1910年才回国。据说,自此一别,除护国战争前夕来过一次之外,他再也没有回过下五屯的这所故居。

贵阳护国路故居

王伯群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结识了章太炎和梁启超。回国以后,应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报》经理,宣传孙中山思想。因袁世凱倒行逆施,暗杀宋教仁,镇压护法运动,他愤然离开上海,于1912年回到贵阳,任护军使署参赞兼黔军精锐部队长官。1915年,当王伯群察知袁世凯准备称帝改制之后,便与蔡锷和梁启超等在天津召开会议,策划在云南和贵州起义讨袁。在他们的策动下,1915年4月23日,云南宣布独立,1916年1月27日也宣布贵州独立。云、贵独立之后,王伯群与王文华一起,作为右翼军东路长官,率黔军东出湖南,歼敌四千人,奠定了护国战争胜利的基础。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撤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以云、贵为首的护国战争中气绝。

护围战争结束不久,即1917年,王伯群便在贵阳现今的护国路上,修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便是王伯群在贵阳的故居。

这是一幢法式建筑,由长方形的主楼和园形的雕楼组成,为砖木结构,现是贵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柏辉章故居、毛光翔故居、王家烈故居、王天培故居一起,合称贵州现存的民国时期五大故居。此楼占地1600平方米,主楼七间,上下两层,四面有回廊,平顶屋面上加建歇山顶楼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尤其是在建筑小品上,更为突出。比如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这不仅与西方喜用人物雕塑迥然不同,而且具有贵州乡土特色。可见王伯群的这所旧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中华传统趣味的深刻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当年,临街一靣,还有西式大铁门。进门之后,又沿石级而上才到主楼,很有气势。楼的周围还有很多空地,上植奇花异草。此楼峻工时,王伯群已离筑到上海,因而没有入住。入住此楼的,是他的舅父、当时的贵州都督刘显世。

当年修建此楼时,还留下一个掌故。据说挖地基时挖出很多蛇来,请民工挑27挑蛇丢到南明河。当时有人就认为不是好兆头,建议王家不要在此建楼。但王家不听,还说龙蛇聚集之地乃是宝地,依然在此把楼修起来。后来,刘显世入住此楼不久,1920年因兴义派新人与老人观点不一,王文华逼迫刘显世出走,演出了一幕“外甥打母舅”(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的历史闹剧。

上海愚园路故居

这个建筑群由美商协隆洋行的中国建筑师柳士英设计,主体为一幢以英国哥特式复兴风格为主的建筑。别墅为四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仿欧洲中世纪城堡式样,窗户用斩毛假石镶边,窗顶设计为四心尖券。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植有香樟、雪松、广玉兰等。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这座美丽典雅的别墅里举行了婚礼。抗战爆发后,王伯群夫妇离开了此楼。抗战时期,汪精卫住进这幢房子,这里也被人们称之为“汪公馆”。此楼为上海民国时期的十幢名楼之一,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群随大夏大学西迁贵阳,回到了故地,住进了1917年他在贵阳修的公馆,真正成为了这幢建筑的主人。1944年,为解决大夏大学经费,他带病奔赴重庆,并逝世于重庆陆军医院,享年60岁。国民政府对他的褒扬令说:

国民政府委员王伯群,性行端谨,学识宏通。自讨袁护法诸役,无不奔走策勉,克襄大业。首都奠定,入掌交通,规划设施务臻完善,溯后息赞枢府,献替尤多。比岁殚心教育,为国储才,学府西迁,备极劳瘁,国难未已,倚异实深,遽用溘逝,易胜轸悼,应予明令褒扬。生平事迹,存备宣诸国史馆,以彰忠荩,此令。

THE END
1.漫步愚园路,聆听上海女人的故事洋房与玫瑰漫步愚园路,聆听上海女人的故事 PreviousNext 行走简介 行程亮点 行程介绍 注意事项 费用说明 活动照片 行走简介 1843年上海开埠,开启了一段十里洋场的缠绵旧梦:一朵朵美丽娇艳、亦正亦邪的“上海玫瑰”,也在这华洋杂处、灯红酒绿的“东方巴黎”中盛放。她们的魅力仿佛与生俱来,却是中国女性此前千百年...http://we-m.54traveler.com/route/300
2.愚园路1136弄汪公馆关注 愚园路1136弄 汪公馆 这是以英国#哥特式复兴风格 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四层砖木石混合结构,正主面以中间为纵轴线,两侧形成对称,背面(北面)及东、西两侧仿欧洲中世纪#城堡式样 ; 以深褐色的面砖作外墙贴面,窗户多用斩毛假石镶边,窗顶设计为四心尖券,纵轴线两侧设计对称的石扶梯,可进入二楼的正客厅;...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084469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回眸愚园路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驻沪办公联络处,又称汪公馆。那时候汪精卫出行,愚园路上那种戒备森严,日本宪兵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架势,我是领教过的。解放后这里成为长宁区少年宫。 ▲ 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在愚园路安西路口,这是重新改建过的高楼大厦。原来就是普通的楼房,也像弄堂一样的,要往里走一段路,我们常去的...https://www.meipian.cn/23wg939t
1.愚园公馆,愚园路1155弄上海愚园公馆二手房租房房价距离小区约281m有愚园路第一幼儿园,该幼儿园是公立学校;距离小区约120m有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该小学是公立小学;距离小区约664m有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该中学是公立学校;整体来看,小区周边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方便居民的子女上学。 小区周边生活配套比较齐全,距离小区约330m有美天诸安浜菜市场,方便居民买菜;...https://m.anjuke.com/sh/community/1048/
2.上海汪公馆游玩攻略汪公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对于汪公馆,愚园路1136弄门口有一块牌子,说明原来是王伯群的住宅,其实历史上王伯群造好这个房子一天也没有住过,后来被汪精卫看中,成了汪精卫的住所,这就是汪公馆的来历。现在是长宁区少年宫。是上海十大最豪宅之一。 不如没有好 3分 不错 这周边有很多这种类似这种建筑都没意思。 查看更多? 暂无回答 不知...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5/2043069.html
3.上海汪公馆攻略,汪公馆门票地址,汪公馆游览攻略目的地> 上海 > 上海景点汪公馆概况 蜂蜂点评(11条) 我要点评 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景点位置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1136弄31号...https://www.mafengwo.cn/poi/3984504.html
4.汪公馆要闻汪公馆——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汪精卫投敌后,这里曾被充作他在上海的“行宫”,故称“汪公馆”。其实“汪公馆”原称“王公馆”,原主人是战前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现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址)的王伯群。王伯群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王公馆是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造的,历时四年,于...https://cms.odb.sh.cn/node2/shds/ggj/n1156/n1160/u1ai18907.html
5.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故居,抗战时期成为汪精卫行宫私家历史1940年,日本扶持下的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正式成立,这座“汪公馆”就成为汪精卫此后来到上海时的行宫。汪精卫集团和日本为此地的安全做了不少工作。1939年的《复兴旬刊》第19期发布过一条简讯:“汪精卫之愚园路住宅四周筑有碉堡,如有人向内张望,即被拘敲打,顾此可见做汉奸者平日提心吊胆之一般。”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3684
6.悬崖之上历史上真实的高陶事件(6)陈璧君同意见面,万冰如带着大女儿一起坐了76号的车,到愚园路汪公馆去。 见到陈璧君,万冰如便说:“我们家眷刚刚从香港搬到上海,前后才只有两星期,若是陶希圣有走的打算,他当初就不会接我们来上海。” 陈璧君觉得有点道理,万冰如赶紧趁热打铁表示,自己可以带了儿女到香港去,劝说陶希圣重返上海。陈璧君推说自己不能作...https://www.jianshu.com/p/d1cd2b935748
7.陶恒生:我的父亲陶希圣与“高陶事件”始末第二天父亲便给愚园路汪公馆打电话称病告假,30日,汪精卫与日本人的签字父亲也没参加。我记得那段时间他整天胡子拉碴的,脸色苍白,很少说话,一回来就上楼,一点笑容都没有。母亲不让我们大声说话,怕吵了他让他生气。实际上,那时候父亲已几近崩溃,也是真的病倒了。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168.html
8.愚园路上(豆瓣)让我们结婚吧 233阳光灿烂 235回溯的意义 237上海·钩沉阅读提示 240愚园路之缘由 241愚谷? 244愚园坊 246四明别墅 248严家花园 251汉奸弄 253愚园新村 256洛公馆 258周公馆 260岐山村 262宏业花园 265汪公馆 267卜内门 269沪西别墅 272瑞兴坊 275新华村 277联安坊 280亨昌里 282西园公寓 284后记 286...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89400/
9.人文聚焦2015年,“老弄堂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老邻居们自告奋勇,钱学森故居、汪公馆、涌泉坊的故事在他们肚皮里一清二楚。2016年,“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晋升社区“网红点”,无论静安区路段上的名人旧居,还是长宁区辖内的,康有为、蔡元培、钱学森、茅盾、傅雷、施蛰存、顾圣婴、沈钧儒、白杨、祝希娟、万籁鸣兄弟、茹志娟母女…...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0427/196406.html
10.2017上海一日游慢游路线推荐在1918年的上海老地图上,静安寺附近标有一处明显的记号,上面写着“愚园”,但它后来消失了,历史再无记载。悠闲的早晨,在这上海西南的倾城之地早餐吧,到富春点一份鲜肉小笼。富春小笼有很多连锁店,愚园路是第一家。早餐后,散步到愚园路上最有名的建筑——汪公馆,也可看看曾经引导了新式里弄住宅之风的涌泉坊...https://www.jy135.com/lvxing/3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