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老婆栽在“乡下女人”手里

《高陶事件始末》陶恒生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37年,陶希圣与儿子恒生(中)、晋生摄于故宫太和殿。

“高陶事件”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高陶事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其主要人物高宗武、陶希圣在抗战初期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于1938年随汪精卫出逃河内,其后又参与了筹组汪伪政权,以及与日本人的所谓“和平”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企图灭亡中国、汪精卫的所谓“和平”运动就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于是,在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并以二人名义在香港《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给还留在抗战阵营中的那些悲观动摇分子以深刻的警示:求和之路,就是死路!

本书作者陶恒生系陶希圣之子。他在书中把文献资料、口述历史与自己的亲身见闻结合起来,将整个“高陶事件”的来龙去脉尽可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并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抗战时期作者一家人的颠沛流离与悲欢离合。

文字整理:肖显

1939年8月,日本扶持汪精卫在上海召开所谓“国民党六大”。重庆方面随即发布通缉令,而陶希圣的名字却被蒋介石从通缉令中亲自勾掉,致使汪精卫及日本人对他大为猜疑。同时,在所谓的“和平”谈判过程中,高宗武、陶希圣的抵制态度,更把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10月20日,陶希圣在写给女儿琴薰的家信中表示:“我自投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穷水尽的想头。”陶妻万冰如从信中判断,陶希圣已有脱离上海的打算。11月25日,她果断决定,带着5个儿女前往上海。用陶琴薰在《我家脱险的前后》一文中的话说,“我们便决定将全家大小6口性命搬到上海换父亲出来。”

万冰如抵达上海后,立即在法租界环龙路租下一幢房子,为住在愚园路汪公馆里形同软禁的陶希圣提供了搬出汪公馆的合理借口。12月26日,谈判结束,双方决定于30日正式签字。陶希圣当晚回到家里,万冰如警告说:“我把全家的生命带来住在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们夫妇一同死在这里。如果你签字,我就打死你。”已经接近精神崩溃的陶希圣称病不起,躲过了签字仪式。

1940年1月3日,高宗武、陶希圣在杜月笙、万墨林的秘密安排下逃离上海,两天后抵达香港。1月12日,已经购买13日船票准备带领5名子女冒险离开的万冰如,得知自己和家人已经失去行动自由,只好请求与汪精卫、陈璧君夫妇见面。关于这次会见,万冰如在晚年自述中是这样介绍的:

汪问:“你自己去,能劝希圣回来吗?”

我答:“他可以回来,但有几件事要说明白。”

汪问:“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只要他回来。”

……

我说道:“事不宜迟,我自己去劝他回上海。若是迟一两天,他在香港说一句话出来,就收不回,我去也无用。”

汪说:“我派你去香港。”他返身上楼,拿2000元送给我。

汪夫人问:“你怎样去法?”

我答:“带两个小孩一同去。3个大孩子,还在这里上学。另外带一个学生去。”

这一下子陈璧君也放心,她说道:“你的大孩子,我照应他们。你放心去,赶快同希圣一道回上海。”我起身告辞,汪氏夫妇送我到大门口。

1月13日,万冰如带着晋生、范生,由高宗武的学生曾资生陪同,到码头搭船,留下来充当人质的3个大孩子琴薰、泰来、恒生到码头相送。18岁的琴薰站在码头大哭,万冰如在船上扶着栏杆对哭。

万冰如抵达香港后,陶希圣立刻发电报给汪精卫,告以“希圣即可偕返上海”。汪精卫和陈璧君以为陶希圣回心转意,对他的三个孩子看管不严。在杜月笙的代表万墨林的策划下,将陶的三个孩子秘密送上意大利邮轮。

就在陶家兄妹登上轮船的同一天,由高宗武、陶希圣联名的函,连同《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的原文照片,在香港《大公报》及国内各大报刊公开见报。汪精卫惊慌失措,陈璧君更是失声称自己栽在一个“乡下女人”手里。

(摘编自《高陶事件始末》)

求和之路,就是死路

八年抗战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实为我5000年中华民族史所未尝有的。而在这一战争最惨烈阶段,汪精卫经过长期与敌国暗相勾结,忽然背叛祖国,投向敌人。可是想不到,汪氏叛国经年,在卖身投敌的最高潮期,与敌寇正在秘密签署卖国卖身条约的前夕,他的亲信高宗武、陶希圣二人,不齿于汪氏的卖国行为,竟不约而同地冒全家伏诛之巨险,秘密逃往香港,将汪日密约公布,使举世为之哗然,合族为之切齿。盖汪氏此一卖国卖身之规模,亦史无前例。虽石敬塘、张邦昌、秦桧之流,亦不愿为之也。

我全民族在抗倭战争中,那股拼命的精神,是非身历其境的过来人,所能想象于万一也。这实在是当年日寇侵华,太狂妄、太无理,所激发出来的敌忾之气,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抗战八年,说穿了就靠这股气维持下去的。

汪精卫不是个笨人。据说,汪氏于1939年12月30日,在签署其《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的卖国密约时,曾潸然泪下地说:“他们要我签,就签罢。中国不是我们几个人卖得了的。”这话也是大家要说的“老实话”。汪氏知道他这一签署行动是“卖国”。但是他也知道,中国之大,也不是几个甘心做汉奸的人,可以“卖得了的”。但是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既犯之后无法回头,就遗臭万年了。

我也记得,当年报上所载,那位原来颇有点名气的“前北大教授”梅思平,最后被牵上法场枪决时,那种恐惧和瘫痪的样子,真令人不忍卒读。梅思平、周佛海,都是陶希圣一手介绍给汪精卫的。所幸陶氏有一位极重民族大义的夫人,和两个在抗日爱国的情绪鼓舞之下的青年子女如琴薰、泰来者。他们坚决反对他做汉奸,终于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的另一位“北大教授”的爸爸,从火坑里抢救出来。终能名节双全,是如何的难得。

(唐德刚/文,摘编自《高陶事件始末》)

蒋介石的“御笔”陶希圣

陶希圣(1899年~1988年)名汇曾,字希圣。上世纪30年代,陶希圣就已创立著名的“食货学派”,是中国社会史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作为学者,他可谓“固守清贫”,时人回忆,他终日穿一件古铜色线织长袍,布料早已褪色,因为烟瘾大,双袖尽是烧痕。

但青年陶希圣对于现实政治的浓厚兴趣,却始终如影随形。他先是陪伴汪精卫,参与了对日的秘密和谈,而后又成为蒋介石的“御笔”,因而成为一些史学家眼中“首鼠两端的投机文人”。

1942年10月,陶希圣代蒋介石撰写《中国之命运》一书。蒋介石的文稿最初是告全国国民书,不过三万字,经多次修改与增订,最后扩至十万字以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漫步愚园路,聆听上海女人的故事洋房与玫瑰漫步愚园路,聆听上海女人的故事 PreviousNext 行走简介 行程亮点 行程介绍 注意事项 费用说明 活动照片 行走简介 1843年上海开埠,开启了一段十里洋场的缠绵旧梦:一朵朵美丽娇艳、亦正亦邪的“上海玫瑰”,也在这华洋杂处、灯红酒绿的“东方巴黎”中盛放。她们的魅力仿佛与生俱来,却是中国女性此前千百年...http://we-m.54traveler.com/route/300
2.愚园路1136弄汪公馆关注 愚园路1136弄 汪公馆 这是以英国#哥特式复兴风格 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四层砖木石混合结构,正主面以中间为纵轴线,两侧形成对称,背面(北面)及东、西两侧仿欧洲中世纪#城堡式样 ; 以深褐色的面砖作外墙贴面,窗户多用斩毛假石镶边,窗顶设计为四心尖券,纵轴线两侧设计对称的石扶梯,可进入二楼的正客厅;...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084469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回眸愚园路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驻沪办公联络处,又称汪公馆。那时候汪精卫出行,愚园路上那种戒备森严,日本宪兵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架势,我是领教过的。解放后这里成为长宁区少年宫。 ▲ 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在愚园路安西路口,这是重新改建过的高楼大厦。原来就是普通的楼房,也像弄堂一样的,要往里走一段路,我们常去的...https://www.meipian.cn/23wg939t
1.愚园公馆,愚园路1155弄上海愚园公馆二手房租房房价距离小区约281m有愚园路第一幼儿园,该幼儿园是公立学校;距离小区约120m有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该小学是公立小学;距离小区约664m有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该中学是公立学校;整体来看,小区周边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方便居民的子女上学。 小区周边生活配套比较齐全,距离小区约330m有美天诸安浜菜市场,方便居民买菜;...https://m.anjuke.com/sh/community/1048/
2.上海汪公馆游玩攻略汪公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对于汪公馆,愚园路1136弄门口有一块牌子,说明原来是王伯群的住宅,其实历史上王伯群造好这个房子一天也没有住过,后来被汪精卫看中,成了汪精卫的住所,这就是汪公馆的来历。现在是长宁区少年宫。是上海十大最豪宅之一。 不如没有好 3分 不错 这周边有很多这种类似这种建筑都没意思。 查看更多? 暂无回答 不知...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5/2043069.html
3.上海汪公馆攻略,汪公馆门票地址,汪公馆游览攻略目的地> 上海 > 上海景点汪公馆概况 蜂蜂点评(11条) 我要点评 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景点位置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1136弄31号...https://www.mafengwo.cn/poi/3984504.html
4.汪公馆要闻汪公馆——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汪精卫投敌后,这里曾被充作他在上海的“行宫”,故称“汪公馆”。其实“汪公馆”原称“王公馆”,原主人是战前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现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址)的王伯群。王伯群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王公馆是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造的,历时四年,于...https://cms.odb.sh.cn/node2/shds/ggj/n1156/n1160/u1ai18907.html
5.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故居,抗战时期成为汪精卫行宫私家历史1940年,日本扶持下的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正式成立,这座“汪公馆”就成为汪精卫此后来到上海时的行宫。汪精卫集团和日本为此地的安全做了不少工作。1939年的《复兴旬刊》第19期发布过一条简讯:“汪精卫之愚园路住宅四周筑有碉堡,如有人向内张望,即被拘敲打,顾此可见做汉奸者平日提心吊胆之一般。”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3684
6.悬崖之上历史上真实的高陶事件(6)陈璧君同意见面,万冰如带着大女儿一起坐了76号的车,到愚园路汪公馆去。 见到陈璧君,万冰如便说:“我们家眷刚刚从香港搬到上海,前后才只有两星期,若是陶希圣有走的打算,他当初就不会接我们来上海。” 陈璧君觉得有点道理,万冰如赶紧趁热打铁表示,自己可以带了儿女到香港去,劝说陶希圣重返上海。陈璧君推说自己不能作...https://www.jianshu.com/p/d1cd2b935748
7.陶恒生:我的父亲陶希圣与“高陶事件”始末第二天父亲便给愚园路汪公馆打电话称病告假,30日,汪精卫与日本人的签字父亲也没参加。我记得那段时间他整天胡子拉碴的,脸色苍白,很少说话,一回来就上楼,一点笑容都没有。母亲不让我们大声说话,怕吵了他让他生气。实际上,那时候父亲已几近崩溃,也是真的病倒了。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168.html
8.愚园路上(豆瓣)让我们结婚吧 233阳光灿烂 235回溯的意义 237上海·钩沉阅读提示 240愚园路之缘由 241愚谷? 244愚园坊 246四明别墅 248严家花园 251汉奸弄 253愚园新村 256洛公馆 258周公馆 260岐山村 262宏业花园 265汪公馆 267卜内门 269沪西别墅 272瑞兴坊 275新华村 277联安坊 280亨昌里 282西园公寓 284后记 286...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89400/
9.人文聚焦2015年,“老弄堂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老邻居们自告奋勇,钱学森故居、汪公馆、涌泉坊的故事在他们肚皮里一清二楚。2016年,“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晋升社区“网红点”,无论静安区路段上的名人旧居,还是长宁区辖内的,康有为、蔡元培、钱学森、茅盾、傅雷、施蛰存、顾圣婴、沈钧儒、白杨、祝希娟、万籁鸣兄弟、茹志娟母女…...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0427/196406.html
10.2017上海一日游慢游路线推荐在1918年的上海老地图上,静安寺附近标有一处明显的记号,上面写着“愚园”,但它后来消失了,历史再无记载。悠闲的早晨,在这上海西南的倾城之地早餐吧,到富春点一份鲜肉小笼。富春小笼有很多连锁店,愚园路是第一家。早餐后,散步到愚园路上最有名的建筑——汪公馆,也可看看曾经引导了新式里弄住宅之风的涌泉坊...https://www.jy135.com/lvxing/33399.html